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秋季防病需養肺 日本名醫介紹飲食起居保健法

文/王佳宜

中醫認為秋季以養肺爲主,保養精神和調整飲食起居,可以達到防病養生的目的。 (romakoma/Shutterstock)
人氣: 351
【字號】    
   標籤: tags: , , ,

不同季節對人體各方面有不同的影響。中國古話說「春困秋乏」,到了秋天,人們容易感到疲乏,沒有精神。中醫師表示,秋季以養肺為主,遵循四季變化,保養精神和調整飲食起居,可以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

日本東洋醫學會中醫師、倉敷平成病院鍼灸治療院院長甄立學(Ritsugaku Ken)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說,夏季天氣比較炎熱,人體會大量出汗,由夏季進入秋季之後,夏季所損耗的津液還沒有恢復,人們就會感覺到疲勞,如四肢乏力等,這就是中醫所說的秋乏。津液是指人體賴以維持正常生命活動的各種水液,如汗液、唾液、胃液、腸液、尿液等。從現代醫學角度來看,夏季因為出汗量比較大,容易導致水與電解質平衡失調,會加重神經系統負擔,還會令腸胃功能減弱,導致人體處於一種透支的狀態。

中醫認為秋天乾燥,容易令肺部受損,應該注重養肺,心神安寧是養肺的最好方法。肺是呼吸器官,而情緒的變化會明顯表現在呼吸上,呼吸不平穩就會增加肺的負擔,因此要儘量保持心平氣和、心情舒暢。

保證充足睡眠

立秋之後,天氣由熱漸涼,進入了「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中醫基礎理論中的陰陽學說認為,自然界一切事物或現象都存在著「陰」和「陽」兩種特性相對應的情況,例如有地有天,有寒有熱。「陰」「陽」兩種能量互相對立,但又互相依存,缺一不可。陰陽平衡,人就會健康、有精神,事物就會協調和穩定。

日本和光鍼灸治療院、漢方藥局代表、針灸師平地治美(Harumi Hiraji)撰文表示,一年中溫暖的春季和夏季是「陽」的季節,而寒冷的秋季和冬季是「陰」的季節,尤其是從夏季進入秋季,是由陽切換為陰的時期,對身體造成的影響最大。此時應順應時節的變化,從太陽光中補充陽氣,因此要調整作息時間,儘可能在晚上10時、最晚不超過11時睡覺,早上6時半之前起床,也就是早睡早起,有意識地讓身體休息,以便從夏季的疲勞中恢復過來,為冬季做準備。

保持適當的運動

甄立學表示,採取適當的運動,讓大腦的氧氣變得充足,可以緩解腦疲勞,例如打太極拳、打羽毛球、散步、慢跑等,但運動量不宜過大,以防出汗過多,耗損陽氣,反而加重身體的疲勞。久坐室內的上班族可以經常伸個懶腰,能起到伸展腰部、活動筋骨、放鬆脊柱的作用,透過肢體的活動,可以把更多含氧的血液供輸給大腦。

治病不如防病

中國古代醫學典籍《黃帝內經》記載「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指好的醫生在疾病發生之前做好預防,不會等疾病表露出來才予以治療。

中醫講養生,強調藥食同源,通過日常飲食,把人體機能調整到最佳狀態,令人少生病、不生大病。

甄立學建議,秋季飲食宜清淡,營養均衡。不吃或少吃辣椒、生薑、花椒、蔥等辛辣刺激食物,這些食品容易加重秋燥對人身體的危害。適量增加雞蛋、瘦肉、魚、乳製品、豆製品等優質蛋白質的攝入,還可以多吃酸味、甘味食物,能夠潤肺燥。

他強調,尤其是身體虛弱的人,應該注意腸胃系統的保養,在秋季開始進補,服用一些提高免疫力的中藥養生藥膳及藥飲,讓自己有強壯的身體度過冬天。

甄立學推薦雙豆百合豬排湯,有滋陰潤肺,澤膚養的作用。

食材:豬排500g,綠豆30g,赤小豆30g,百合30g

做法:紅綠豆先泡水,燉約半小時,再下百合與豬排,可不加鹽,燉至豬排變熟即可。◇

責任編輯:邵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