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專訪】長者染疫後健忘 醫生:慎防腦退化

當出現情緒問題時,應及時諮詢醫生,檢查腦部是否受損。(余鋼 /大紀元)
人氣: 269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22年09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吳雪兒、張曉慧香港報導)感染COVID-19後,不少人出現「腦霧」等後遺症,精神科醫生麥棨諾(Dr. Mak Kai Lok)在接受大紀元專訪時表示,大部分腦霧可以通過飲食、運動逐漸改善,但長者染疫後如出現嚴重記憶衰退情況就要當心是否腦退化,建議及早就醫。

英國有調查發現,大約每四個COVID-19患者,就有一個出現腦霧症狀,包括記憶力衰退、精神疲勞、專注力不足及情緒困擾等。

麥棨諾說,腦霧顧名思義就是突然間腦「蒙查查」,「霧的好處是會散,所以它會是隨著時間慢慢逆轉的,它來得急,來得快,但是都會隨著時間過去。」

精神科醫生麥棨諾指,老年人染疫後出現嚴重腦霧症狀,有可能是腦退化,需要及時求醫。(余鋼/大紀元)

雖然大多數腦霧症狀都會自行痊癒,但是麥棨諾也提醒長者,如果染疫後出現嚴重的記憶衰退,甚至生活無法自理,應儘快求醫檢查,可能是大腦有器質性病變。

麥棨諾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70歲左右的老人,原本身體健康,但感染COVID-19後,頭腦大不如前,甚至連兒子、孫子都認不出。子女一開始認為是腦霧症狀,會慢慢康復,但是幾個月後情況越來越差,看醫生檢查,發現他得了嚴重的血管性中風。

麥棨諾解釋,常見的血管性中風會影響肢體功能,重則造成半身不遂,而當中風位置在腦袋負責記憶或情緒的位置,就會導致患者記憶力受損。經過了解,發現患者在染疫期間忘記吃血壓藥,可能因此而出現血管性腦退化。

當被問到長者腦霧持續多長時間就需要求醫,麥棨諾表示,時間並不是關鍵因素,當症狀已經惡化到影響日常生活,自己無法自理時,就不要再等,越早醫治越有利康復。醫生會為患者進行心理評估,以及進行血液檢查、腦掃描等,診斷是否出現器質性的腦退化。

至於年輕人或中年人出現腦霧症狀,麥棨諾指,大部分人的症狀會逐漸改善。他建議腦霧患者應注意生活習慣,加速腦部自我修復。多休息之餘,也要堅持恆常運動,從而促進血液向腦部輸送氧氣;多吃新鮮蔬菜水果,當中的抗氧化成分會去除腦部的廢物。此外,患者也可飲用經過醫學實證有效的補腦保健品。

疫情影響市民情緒 醫生提醒及時求醫

疫情下除了腦霧之外,市民的情緒健康也值得關注。麥棨諾說,疫情持續近三年,防疫措施影響經濟與市民生活,不少市民出現情緒問題,輕則失眠、焦慮,重則出現抑鬱症,不想社交、失去工作動力等。

即使在疫情之前,香港市民受精神問題困擾的情況也並不罕見。中文大學在2015年曾有登門調查結果顯示,港人患有焦慮、抑鬱等常見精神問題的比例達到13.3%,而其中只有26%曾在過去一年內進行心理諮詢,因精神問題看醫生的更不足一成。

麥棨諾說,香港的健康教育有非常不足的地方,很多人注重頭部以下的體檢,卻忽略了腦的健康。對於情緒、精神問題,很多人以為只是與性格、意志力有關,但意志力來自人的頭腦,「很不幸的是,我們的腦也是我們身體器官裡面非常脆弱的一個器官。為什麼我們需要一個這麼結實的頭顱骨去包住腦?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他提醒市民,在疫情下如果發現出現情緒不妥,應該儘快諮詢醫生。至於坊間有一些自己測評精神狀態的問卷是否有幫助?麥棨諾認為,自我測評往往較為主觀,「低估自己的問題,或者高估問題,自己嚇到自己,都不理想」,建議找心理學家、醫生進行客觀的評估。

責任編輯:連書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