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世古鑑】

亂世一書生 怎能擁有安定一城的能量?

作者:懷忍忍
漢朝末世亂局中,管寧一介書生讓所居的鄉野變成都市,讓地方之人如沐和風麗日。(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1644
【字號】    
   標籤: tags: , ,

亂世一書生沒有武力,沒有軍隊,怎能讓逃難的人都樂意聚集到他身邊?怎能擁有安定一城的能量呢?

管寧

管寧,字幼安,身材高大英挺,美鬚眉儀表出眾,他從小就謹言慎行、品行清高,受鄉里讚譽。他的先祖是春秋時代齊國宰相管仲,漢初,他的九世祖管少卿在朱虛(山東省曹州府,今荷澤縣)落籍,出任燕縣令,高德名節傳世。

管寧十六歲時喪父,又孤又貧,同輩的表兄弟姊妹都送來物品幫助他辦理喪事,可是都被他辭謝了。管寧竭盡己身之力為先父送了終。

管寧和平原郡人華歆友好,年輕時一起到他郡游學。管寧和華歆一起在園中鋤菜時,看見地上有一小片金子,管寧視若瓦石一般,一樣揮動著鋤子,而華歆則挑起金子擲到一邊去。他們兩人曾經坐在同一張席子上讀書,有一次,門口有穿戴官服官帽的人乘著高貴的車子經過,管寧讀書如故,華歆則放下了書出門去觀看。管寧把兩人共用的席子割成兩半和華歆分坐,並對他說:「你不是我的同朋好友。」

漢朝末年黃巾之亂起大禍,眾人多逃往南方,管寧並沒有離開家鄉太遠,他聽說近鄰的遼東刺史公孫度政績不錯,就和幾個朋友避亂遼東。當時公孫度聽聞管寧的為人聲望,召募他為官,為他設置館舍,並準備車輛、侍從和廚子接他上任。管寧往見公孫度,兩人談話間,他只講經典不說政事,委婉表達了不當官不入府的心意,此後曹操任司空後徵召他,他也是不前往。

他推辭了公孫度的召請,就在山谷邊住下,挖土堆作居室。一般避難的人都住在郡南,隨時作南遷的打算,管寧的住室設在郡北,表示自己不遷移的心意。一些越海避難的人,都紛紛來到管寧之地就居,才一個月,那地方已經成了一個城市。於是,管寧就在那裡開課講授詩、書,依循禮儀祭祀聖賢,只見有心來學經書的人。

他在那裡看到有人的牛在田裡曝晒,他就默默幫人將牛牽到陰涼處去放牧;牛主人知道後心生慚愧。里人共用一井和一個汲水桶,里中男女為了汲水爭先恐後發生爭鬥,管寧就默默地多買了幾個汲水桶放在井旁供人使用。那些爭鬥的人知道後都各自懺悔過錯。看到鄰里中有窮困的人沒飯吃,管寧家雖然米糧不多,他還是會分米去救濟那些貧窮的人。

管寧品行高潔,外貌言行則非常恭順。他不隨流俗汲汲於名利,過著非常簡樸的生活,簞食瓢飲有如顏淵,漏屋蔽衣過於子思,清靜守節,安貧樂道。人們遠望這個仁人君子儼然高不可及的樣子,可是一旦接近他,就感到和樂而溫馨,於是,人們都樂於接近他。管寧常常告訴人子要盡孝道,弟弟要友愛兄長,人臣要盡忠。因為管寧能因事利導,引人向善,不知不覺間就感化了對方。

管寧講授詩書,同時重視禮儀的傳承。圖:清 陳枚《耕織圖‧祭神》。(公有領域)

祝期生

和管寧的嘉言懿行相反,有這麼一個人叫祝期生的,他總是訐發他人的短處、隱私,又愛好誘人為非作歹。在他眼中天下簡直沒有一個好人。

他遇到相貌醜陋的人就譏笑人家,看到相貌俊美的便嘲弄人家。
遇到愚笨的就欺騙、欺負他;遇見聰明的就對他評頭品足。
對貧窮的人,他鄙視刻薄;對富有的,他嘲諷毀謗。
對當官的,他就揭發其人的隱私;對讀書的,他就張揚其人的私密。
見到人談佛說理,他就譏諷人為齋公;遇到人說儒家講德行,他便嘲笑人是假道學。

當他聽到有人說了善言,便說:「嘴上說說罷了,心中未必想這麼作。」看見人家做善事,就說:「既然做了這件事,那麼那件事為何不做呢?」
另一面,祝期生對一些人不合於善良普世價值的行為,卻大加讚賞。例如:看到有人生活奢侈無度,反倒稱譽此人是闊氣;見到有人心狠手辣,卻說此人厲害。

祝期生的一張嘴沒得閒,他到處批評,胡亂發議論,顛倒是非黑白。後來,祝期生突然得了一種舌病,舌頭長瘡,只能用針刺出膿血,每次都要流出一升左右的膿血才能消腫。他這病一年發作五到七次,痛苦自然不在話下,最後他就死在這病上,舌頭萎縮失血而死。

小語

管寧一生高風亮節恭行順言,清風懿行不受亂世道德下流的影響,在亂世浮生中成了穩定一方的力量,對鄰里和世人起了模範作用,矯正了流俗,出自善心的良言教化了世人。祝期生雖然能言善道,卻是滿心妒忌,發為惡言邪論,惑人害人,殺人於無形,也造下自己的罪業。

資料來源:《三國志‧魏書‧管寧傳》《德育古鑑》《藝文類聚》引《魏桓范薦管寧表》
@*#

─點閱【救世古鑑】系列─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古代有一些被權貴家庭看不起的窮女婿,終有一天得以發跡。因為生命截然不同的蛻變,來自於本質,具有慧眼的人能預見。
  • 關羽,關羽擒將圖,商喜
    三國時代的關羽,一生義薄雲天,忠義傳世,從東漢以降,受到歷代歷代的封號,人間處處關帝廟,香火鼎盛。自古也有許多關公顯靈的神跡流傳下來。
  • 謝尚(308年—357年)出身於晉朝高門望族的陳郡謝氏,正確地說,謝氏的望族地位是因為謝尚的成就而奠定穩固的根基。謝尚一生穎悟俊逸出眾,留下許多美談,且護國有功,但是卻沒有兒子能夠繼承;謝尚無子的因由也是一則警世傳奇。
  • 元末明初有個官家女柳氏,生來異稟,功夫比女俠了得。在明朝攻伐麻陽一役,她一人勝千軍萬馬,為明朝立了功。武磯山上有紀念她的柳母娘娘廟。
  • 清聖祖康熙皇帝的聖德神功、千秋盛業給人類留下典範。同時,康熙皇帝是一個孝思、孝行逾恆的聖君。康熙皇帝怎樣重視孝道?又是怎樣實踐孝道的呢?
  • 兄弟又稱「手足」,形容兄弟關係真是貼切。《讀書錄》曰,法昭禪師有偈:「同氣連枝各自榮,些須言語莫傷情。一回相見一回老,能得幾時為弟兄?」有人對待兄弟好像陌生人,見難不救,結果如何呢?也有兄友愛弟弟,情過手足,福報不求自來。
  • 曾被稱為植物口香糖,為何最後變成惡魔之果?小小的檳榔有何魔力,讓人想戒戒不掉?看完這個視頻,還敢繼續吃嗎?
  • 唐詩耐人尋味處意在言外。哪位唐朝詩人最能表達意在言外的詩歌藝境呢?宋代司馬光 《溫公續詩話》說: 「近世詩人唯子美(杜甫)最得詩人之體。」杜甫一首感慨「國破山河在」的《春望》,把意在言外的境界,做了多層次的展現。
  • 誰都知道,張三丰真人是中國古代有名的隱世高人、修真道者、太極修法創立者。據《三丰先生本傳》說,張三丰有一次遇見一位邱道人,「劇談玄理,滿座風清」,於是乎張三丰有了「方外之想」,就出遊尋仙訪道。這一出遊,遊遍燕趙齊魯、韓魏秦隴
  • 日本有許多行業名後綴「道」字,如「茶道」、「花道」、「香道」、「書道」、「武道」、「弓道」、「劍道」、「柔道」等等。其中柔道在日本覆蓋的層面非常廣。柔道因何而生?又音何而發展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