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所想即所得?研究揭對藥物的相信程度影響療效

文/Emma Suttie 張玉編譯

一項聚焦於受試者對於尼古丁攝入量的認知的研究發現,信念可影響藥效。(Shutterstock)
人氣: 302
【字號】    
   標籤: tags: , , ,

信念對我們行為的影響極為深遠,但其背後的神經作用機制卻仍是個謎。最新的一項研究顯示,人們對於藥物的相信程度會影響藥效及其大腦對藥物的反應方式。

這項由西奈山(Mount Sinai)醫療系統研究人員進行的研究發表在《自然心理健康》(Nature Mental Health)雜誌上,研究聚焦受試者對於尼古丁攝入量的認知,即他們認為自己攝入了多少量的尼古丁,探討了信念是否能夠以類似於藥理劑量依賴性效應的方式影響大腦活動。

研究對象為尼古丁依賴者,研究發現,受試者所相信的攝入量產生的效果與同量尼古丁產生的效果相似,儘管受試者實際攝入的尼古丁的量並不是他所認為的尼古丁量。

這一發現對於理解和治療精神疾病,尤其是成癮問題,具有深遠的意義。

研究揭示了個人信念如何影響大腦機制,以及這些信念在成癮行為中的作用。這些發現有助於科學家更深入地研究我們的信念如何提升藥物治療以及其他療法的效果。

「信念對我們的行為有著重大影響,但通常認為這種影響難以精確測量,且很少有定量的神經科學的研究來驗證。」此研究的主要作者Xiaosi Gu在聲明中提到,「我們著手研究人類的信念是否能夠像藥物劑量那樣精確地調節大腦活動,結果顯示信念對大腦的影響程度非常精確。這一發現對於加深我們對信念在成癮行為、疾病及其治療中的作用的理解至關重要。」

Gu女士持有神經科學博士學位,是位於紐約的芒特西奈伊坎醫學院精神病學和神經科學的副教授。

為了深入解釋這種現象,研究團隊對一組尼古丁的依賴受試者進行了一項實驗。受試者被告知,電子菸中的尼古丁含量要麼是「低」、「中」要麼是「高」,實際上電子菸中的尼古丁的含量是相同的。在吸電子菸後,參與者執行已知會涉及受尼古丁影響的神經迴路的決策任務,同時接受了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的腦部掃描。

掃描結果顯示,受試者大腦中的丘腦–尼古丁的關鍵結合區域,出現了劑量依賴性的反應。

此前,這種效應被認為僅適用於藥物。

研究人員還觀察到,參與者的信念對大腦中丘腦與內側前額葉皮質之間的連接產生了劑量依賴性的影響。丘腦是大腦與身體間之間信息傳遞的樞紐,而內側前額葉皮層與情緒調節相關,並在做決策和信念形成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Gu女士表示:「我們的研究為個體對藥物反應的差異提供了機制性的解釋,這表明個人的主觀信念可能成為治療藥物是否有效的關鍵。這些發現還可能幫助我們更深入地理解心理治療和其它認知干預治療在神經生物學層面的作用,這不僅適用於成癮問題,也適用於更廣泛的精神健康問題。」

計算精神病學

Gu女士是全球領先的計算精神病學的研究者之一。她的實驗室網站將計算精神病學定義為「一個新興的跨學科領域,旨在通過多重計量的超常計算來描述精神障礙」。

「近年來,人類神經科學領域,尤其是功能性神經影像學,已開始探討與精神疾病相關的大腦功能變化的神經生物學基礎,」該網站說明。

《自然神經科學》的一篇綜述文章將計算精神病學描述為「結合多層次和多類型的計算方法與各種數據,改進對精神疾病的理解、預測和治療。」

根據西奈山網站所述,Gu女士的研究著眼於探討人類在健康與疾病狀態下,對信念、情緒、決策以及社交互動背後的神經學和計算機制。

臨床治療的應用

顧女士進一步闡述了她的研究團隊如何將這些發現應用於臨床治療。

「我們發現,人們對藥物的信念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這意味著我們或許能夠利用這些信念來提升藥物治療的效果。」她表示。

Gu女士與她的研究團隊發現了一個關鍵問題,即我們的主觀信念如何影響大腦和行為。這些結果可能有助於我們更深入地理解精神健康障礙是如何形成的,以及病患的信念在治療過程中可能扮演的角色。

「我們希望進一步檢測信念對於各種藥物,包括成癮性物質如大麻、酒精,以及治療性藥物如抗抑鬱劑和迷幻劑的影響。」Gu女士說。

「舉例來說,研究藥效如何被與這種藥物相關信念對大腦和行為的作用所影響,以及這些信念的影響能持續多久,將會是一個非常引人入勝的課題。我們的研究成果對從根本上改變在更廣泛健康領域中,我們對於藥物和治療的看法的潛力。」◇

英文報導請見英文《大紀元時報》:New Study Finds Beliefs About Drugs Affect the Brain and Behavior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責任編輯:李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