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感應 萬物有靈 上天偶爾露一手

作者:懷忍忍
中華傳統文化講天人感應,佛家講萬物有靈,無神論者不相信,不過上天偶爾露一手,讓人看到奇跡。(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593
【字號】    
   標籤: tags: , , ,

中華傳統文化講天人感應,佛家講萬物有靈,無神論者不相信,不過上天偶爾露一手,讓人看到奇跡。以下節錄幾則古今奇聞與看官共享。

旋風吹來一片樹葉告冤情

明朝的周至新,永樂甲申年被任命為監察御史,當朝彈劾之事從不避權貴。後被提拔為雲南按察使,但未赴任前又被改派至浙江。當地的冤民聞之皆欣喜萬分,說道:「周公來此,我們的災難終得以解決。」果然周至新到任後,將所有冤屈一一平反,釋放了無辜之人。

某日,他在辦公時,忽然一陣旋風吹來一片樹葉。左右人等都說城中無此樹,唯有一座僧寺中有此樹,但那裡距城甚遠。周至新心悟:「此必是寺僧殺人埋屍於此,冤魂前來告訴我。」隨即命人到寺中掘地,果然找到一具婦人屍體,凶手供認不諱,依法處刑。周至新因此被讚譽為神明。(《裒談》)

雷震示警神異現象

成化年間,宜興西溪中有三人乘舟航行,途中遭遇雷擊。其一人被捆綁於船艙中,另一人頭部陷入甕中,第三人橫掛在船篙的尾端,而船篙則離奇地豎立於船頭。

旁邊的船隻上的人見到此情景,皆不敢靠近。那艘船隨水流漂流了六七里,於船艙中被捆綁的人解索了,陷甕中者掙脫出來了,掛在篙端者也掉了下來,三人這時方才恢復知覺。被捆綁的人說:「當初,我依稀聽到有聲音問我,『你改過自新了嗎?』」

此外,天順戊寅年,建昌熊家也曾遭雷擊。雷電將熊家堂屋的瓦片擊中,瓦片粉碎如同被萬馬奔踏過一般。另外,大門的四道横梁全被拿下,放置於廚房屋頂上。家中有一桿秤被放入了斗中,另一桿秤鉤掛在梁上,秤尾垂下繫於斗上。上述那些乘舟之人因為貪利而遭報應,而熊家遭雷擊的同時秤桿呈現如此異象,是否也顯示出熊家人經營的生意有不公不正之隱情呢?(《瑣綴錄》)

雷震洗冤平反

成化年間,衢州有一位名叫盧宗善的人捉拿盜賊,卻被盜賊誣陷。後來他得以平反的經歷也很奇特。

盧宗善得知當地有一名巨盜名叫王泰,他橫行霸道,肆意搶掠他人財物,在地方為害甚大,盧宗善便用計將其捕獲。

王泰被捕後,反而誣陷盧宗善,對官吏聲稱:「我做盜賊,死不足惜,但所搶之財多入盧宗善手中。」官府無法分辨真假,就將二人一同拘禁。盧宗善仰天哭訴:「我為官捕盜,本是為民除害,今日竟與盜賊同死,這還有天理嗎?」

話音剛落,風雲突變,雷聲震天作響,一位巨神將他從枷鎖中解脫釋放出來。因此,盧宗善得以被釋放,而王泰則被處決棄市示眾。(《西樵野記》)

雷移樓地還孤寡

明朝弘治二年,吉水鎮灘頭有一戶富豪家新建了一座樓房,但樓房侵占了他孤侄寡嫂家一間房的地基。孤侄寡嫂一家吞聲忍氣默默承受,只有每天早晚焚香祈禱,請求上天幫助。

到了那年五月十八日夜裡,突然間雷電交加,狂風驟雨竟將那座新樓房移動了。天亮時,人們發現樓房沒有損壞,只是被移動後留下的空地,正好是寡嫂家被侵占的部分,重新歸還給了孤侄寡婦。真是奇跡!誰說天道無知呢? (《瑣綴錄》)

雷震示警神異事件

明朝天順辛巳年五月月圓之夜,鄞縣的讀書人朱紱聽到猛烈的雷聲。天快亮時,他進了大堂屋,發現地上滿是白色的粉屑。他詢問昨夜留宿的客人怎麼回事。客人說:「雷聲轟鳴時,硫磺的氣味刺鼻,並見有火光在堂屋中走,火光約有一斗(量器)那麼大。我很害怕,便蒙頭躺下,其它情況就不清楚了。」

朱紱檢查了幾個地方,發現屋梁的柱子被劈開了一片。靠牆的一把晒衣架,也在屋簷口處被劈成四片,但綁著的繩子卻完好無損。旁邊的房子的一根斜柱是用楓木製作的,柱子中空了,如同竹筒。而西邊鄰居家的一棵巨大的楮樹粗大的樹幹也被劈開了。巷口另一家鄰居的棟柱被取出,被劈得如同粉末一般。還有宗廟的牆壁部分掉落,但並未移動分毫,僅有一處屋簷碎裂如絲。這次雷震波及了三家,破壞了多處,真是不可思議。

第二年,朱紱因犯法被判刑,流放至海寧,並病死在途中。那次的雷震應該是上天的預警吧!(《寧波志》)

以上種種另外空間的超能力表現被記錄了下來,給與我們後人更多有關天人感應的思考空間。瞧!天地間是否天眼無所不在呢?種種神跡無不在展現著天界的善惡判準,同時考驗著人對神的信念。擁抱無神論的無疑是自我放棄了得到神的護祐與救贖!

資料來源:明朝《 古今奇聞類紀‧卷一天文紀》@*#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孔子百世可知,其依據就在於中華文化,在於道統。漢代董仲舒說了個非常著名的話「道之大原出於天,天不變,道亦不變」。注意,孔子這裡說的「繼周」,有特定的含義,是指繼承周禮、周的文化。只要行在中華文化的軌道上,有「因」有「損益」,「雖百世可知也」。
  • 「現在傳統涼茶舖好像越來越少了,涼茶會式微嗎?」筆者帶著疑問請教香港史學會總監鄧家宙博士,他沒有急於回答這個問題,而是舉了幾個趣味的例子,從涼茶品牌的興衰史到當下的快餐文化,原來涼茶百年來都是「飛入尋常百姓家」的飲品,在不同的時代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本期「涼茶趣談」,就與大家分享涼茶的轉型歷程。
  • 拉菲爾《雅典學院》。(公有領域)
    100這個數字到底有什麼祕密能引起多數人的共鳴呢?愛因斯坦是位偉大的科學家,不是隨便就能說他是迷信或思考不嚴謹的人。然而,他選擇了100。為什麼不是98或47?而且,不是只有科學家喜歡100。
  • 錢穆對本章的解說,則非常高妙。他說:人類社會,有法律契約,有道德禮俗,所以為指導與約束者縱甚備,然使相互間無信心,一切人事仍將無法推進。信者,貫通於心與心之間,既將雙方之心緊密聯繫,而又使有活動之餘地,正如車之有輗軏。
  • 今年適逢香港電車120周年紀念,本欄目「紀載香港」製作特輯,在上兩期介紹了電車百年間香港的城市變遷以及電車的特別型號,今期將走入張順光的收藏世界和柴宇瀚的歷史天地,分享他們與電車的不解之緣。(大紀元製圖)
    「為甚麼取名《叮叮與我》呢?就是講我自己最喜歡、和我有切身關係的藏品,拿出來與大家分享。」收藏家張順光從八十年代起開始收集與電車相關的紙品和物件,轉眼已經過去30多年了。今次合作寫書的歷史學者柴宇瀚博士補充道:「取這個名字還有另一層意思,電車作為一種日常的交通工具,就是我們可能每個人都有自己與電車相關的故事,可以是700萬的香港人中的你和我,也可能是外國人來到香港,認為這就是香港的特色!」
  • 儒家對孝的重視,對中國歷史影響深遠。歷朝歷代都說「本朝以孝治天下」。甚至西漢皇帝的諡號裡都有個「孝」字,其它王朝皇帝的諡號也多有「孝」字。所以,中國正統之政,重點是講「教化」、「王化」,而非暴力統治,皇帝是「作之君、作之師」,官員是「父母官」,家國同構。從家庭到朝廷,孝是主導性的倫理。
  • 黃曆七月十五日這一天,無獨有偶,佛教和道教都有盛大的祭典儀式。佛教中有盂蘭盆會;道教也有中元普渡;這些祭典儀式都是對冥間鬼魂的盛大祭祀普渡。那麼,生靈在另外時空中是否也會輪迴轉生呢?
  • 今期繼續講述百年電車發展歷程,尤其是當下仍然活躍在電車軌道上的古董派對電車以及仍載客中的古董120號電車,有幸搭乘,宛如穿越時空,回到舊時光。(大紀元製圖)
    「叮叮——叮叮——」香港電車以特有響鈴聲得名「叮叮車」。自1904年來,在港島區特定的電車軌道行駛至今,見證著香港的歷史變遷與城市發展,今年適逢香港電車120年,「紀載香港」欄目專訪香港電車歷史專家暨收藏家張順光先生聯同歷史學者柴宇瀚博士,分享新作《叮叮與我——香港電車120週年圖片集》背後故事。
  • 對於本章,明代大政治家張居正如是說:「季康子之問,專求諸民。孔子之答,專求諸己。蓋人同此理,吾能自盡其理,而人豈有不感化者哉!」其實呢,孔子是要季康子以身作則、以上帥下、率先垂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