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文創造者–吞彌‧桑布扎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訊】吞彌‧桑布扎(7世紀時人),藏文創造者。
  
公元7世紀時期,吞彌‧桑布扎誕生於雅魯藏布江南岸的今西藏山南地區的隆子縣(也有說是出身於尼木縣吞彌家族中)。父親吞彌阿魯,是吐蕃讚普松讚干布的御前大臣。母親名叫阿孥。
  
吞彌‧桑布紮成年之後,時值吐蕃第32代讚普松讚干布戎馬馳騁青藏高原,經略吐蕃王朝,宏展其雄心抱負之時,松讚干布在平定內亂、征服諸羌、重新統一吐蕃之後,他一方面與周邊諸國,如尼婆羅、唐王朝建立友好關係,另一方面又積極發展生產。由於民族間的交往、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與發展以及治理朝政的迫切需要,松讚干布深感缺乏文字的痛苦,遂在公元7世紀上半葉派遣了其在治下幾百名中認真挑的吞彌‧桑布扎等16名聰穎俊秀青年,帶了許多黃金前往天竺拜師訪友,學習梵文和天竺文字。
  
「吞彌等路經尼婆之羅之境陽布(今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附近),拜尼婆羅國王鴦輸伐摩王,王為此賜解暑藥物等。」異國的奇禽野獸並沒有嚇倒這些銳意向學的青年,但是天竺的熱帶氣候卻使長期生活在寒冷高原的16位青年難以適應,其中15位先後病卒於他鄉,只有吞彌‧桑布扎孑然一身和一位叫黎敬(又譯為李謹、利謹或驪賓)的婆羅門和一位叫作拉熱白森格的學者學習梵文和語言。求學期間,吞彌敬重佛法,刻苦習修,成績優異,故被天竺人敬稱為「桑布扎」(意為賢良之藏人,「吞彌」是其家族名)。
  
以後,吞彌.桑布扎懷著對梵文的認識和瞭解,學成回到吐蕃。遵照松讚干布的意願,他以梵文50個根本字母為楷模,結合藏語言特點,創製了藏文30個根本字母;又從梵文的16個元音中造出4個藏文元音字母。吞彌還從梵文34個子音字中,去掉了5個反體字、5個重疊字,又在元音中補充了元音啊字,補充了梵語迦、洽、稼、夏、啥、阿(音譯)等6個字,制定出4個母音字及30個子音字的藏文。根史料記載,吞彌創造藏文後即制藏文頌詞獻給松讚干布,讚普十分高興,讚賞之。為了帶動臣民學習藏文,讚普拜他為師。在瑪如宮潛心學習藏文聲明和其它文化,不與外界接觸,閉門專學3年。松讚干布十分尊崇吞彌,有些大臣則認為不該如此敬重,吞彌言道:「在雪域之地我是首位宿學。」於是眾怒平息,上下皆學習藏文,智慧之蓮盛開。吐蕃地方出現了噶爾.東讚、噶爾.欽陵及大臣年.墀桑央敦等政治家、軍事家和精通建設這才。以後,為能正確地使用藏文的拼音方法、規則以及虛字棗「格」, 吞彌‧桑布扎又根據古印度的聲明論著,加上自己所創藏文的特點和方法編出了《文法根本三十頌》,使藏民族第一次有了本民族的文字。隨著用藏文記載的著作和翻譯作品不斷地應運而生,藏族歷史從此進入到一個文明的嶄新階段。
  
吞彌.桑布扎不僅在藏語言、文法上頗有創造研究,獨樹一幟,他同時還是一位翻譯家。他除了撰寫有《三十頌論及相轉輪》(即《文法根本三十頌》)、《文字變化法則》、《吞彌谷風聲論》(即《文法性別用法》)等8部語言文法著作外,還翻譯了《二十一顯密經典》、《寶星陀羅尼經》、《十善經》、《般若十萬頌》、《寶雲經》、《寶篋經》等20多種佛經,這以後不僅有很多譯經被收入在《大藏經.甘珠爾》中,而且有天竺、漢地、尼婆羅、克濕彌羅、和闐等各地的佛教經典和各種文化論著被譯成藏文,並消化融合,形成著稱於世的藏民族文化。

──轉自《世華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今天在白宮會晤布什總統後答覆記者詢問時表示,中國對西藏大量移民,除了破壞了自然生態外,也有意無意地對西藏文化進行某種形式的種族滅絕,情況非常嚴重。這位諾貝爾和平將得主強調,雖然從去年九月開始,中國與西藏流亡政府恢復接觸,但中國對他們還有很多猜疑,現階段主要的努力在建立彼此的信任,一些嚴肅的問題都尚未有機會討論,這可能需要一段時間。
  • 白宮發言人麥克雷蘭今天表示,布什總統今天在白宮接見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時,對他重申美國支持保護西藏特有文化的堅決承諾。達賴喇嘛今天在會晤布什總統時沈痛地指出,中國正有意無意地在「種族滅絕」西藏文化。
  • 蒙古語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有內蒙古、衛拉特、巴爾虎-布裡亞特三種方言。最早的蒙古文字是在回鶻文字母基礎上創製的、由上而下豎寫的拼音文字。元代曾由藏族僧人八思巴利用藏文創製橫寫的蒙古新字,後改稱為「蒙古字」,近代一般稱為「八思巴字」,元亡後停止使用。14世紀初,蒙古學者卻吉·斡斯爾對回鶻式蒙文加以改進,發展成至今仍在使用的規範蒙古文。生活於新疆地區的蒙古族講衛拉特方言,他們使用的「托忒」蒙古文與規範蒙古文稍有不同。
  • 佛教歷經二千餘年的傳佈,久已成為世界性的宗教,藏文、滿文佛經的翻譯,不僅保存了我國少數民族的語文及思想,同時也有助於東方文化的保存,是舉世罕見的珍貴史料。
  • 西元七世紀藏文創始人吞彌桑布紮的故居,意外地在西藏尼木縣吞巴鄉吞巴村被發現。村民白瑪桑珠日前清理房屋撕掉正屋牆面的舊報紙再加以清洗後,赫見牆面佈滿色彩斑斕的壁畫,經專家鑑定確認,這就是吞彌桑布紮的故居。新華社報導,意外發現吞彌桑布紮故居的西藏農民說,怎麼也沒想到,居住三十多年住所,竟是西藏傳統文化的鼻祖生前居住的地方;而消息傳開後,當地政府唯恐遭到蜂湧而來的好奇民眾破壞,已經明令保護。
  • 歷經一年多休館整修,國內歷史最悠久的﹝國立台灣博物館﹞,明天終於要再度打開大門,和所有民眾見面了。首檔特別整理館內珍藏文物,並遠渡重洋蒐集法國博物館、檔案局資料,推出﹝西仔反:清法戰爭與台灣﹞特展,帶領民眾重回1884、85年的台灣,也從另外的角度看當年的劉銘傳。(羅皓恩報導)
  • 古代的中醫博大精深,某種程度上就在於它所蘊藏的神奇力量。望、聞、問、切是古代中醫的基本技能,診病方式看似簡單,但成效要想達到極高層次卻並非易事。這其中的每一項都神妙莫測。不抱著「普救含靈之苦」的「大慈惻隱之心」,古代那些藥到病除的醫術、能斷人生死的脈術都是練不出來的。
  • 當年蘇轍為了感念巢谷,寫下《巢谷傳》,說他死於嶺南。事到如今,人們很難去探究巢谷的死因,不過唯一能證明的就是歷史上確實有這麼一位真性情的奇人啊。
  • 中國山水畫
    山東寧陽縣有兩個古老的地名:「東疏」「西疏」(現西疏併入了東疏鎮)。這兩個地名是怎麼來的?是為了紀念西漢名臣疏廣、疏受叔侄而設的,其背後有一段真實感人的歷史故事。
  • 美要眇兮宜修,是湘水女神飄逸綽約的風姿,也是一位晚明閨秀的芳名。沈宜修,究竟是什麼樣的妙人,擔得起神仙一般的美好形容? 江南自古繁華,山水清嘉,地靈人傑。世家大族詩書傳家,女教興盛,湧現出眾多品貌俱佳、文名遠播的淑女。沈宜修就是其中頗具代表性的一位,她身處柴米油鹽的俗世,卻以細膩婉約的心靈,構築了生命的詩意桃源,更為後世留下了燦爛的筆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