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挖墓人在古代埃及墓區發現兩只棺槨

font print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27日訊】(法新社埃及塞加拉二十六日電)考古學家最近在埃及首都開羅附近的古代墓區,發現兩只托勒密時期(西元前三百二十三年至三百三十年)棺槨,一只是木棺,躺有一具木乃伊;另一只則是石棺。 

木棺是在距離開羅南部二十公里的塞加拉一處五十公尺井底被人發現,古物官員稱許那是世上保存最好的木棺。由數十人組成的巴黎羅浮宮考古小組的雷庫尤表示,他是在試著解開其他木乃伊時,看到這些並排的棺槨。       

埃及最高古物委員會祕書長哈瓦斯很高興發現那只木棺。他說:「我曾發現數以百具木乃伊,而我敢說那是至今保存最好的。」

前述法國小組的建築師亞當則指出,這種發現每個世紀才只有兩或三次;「這裡,奇妙的是,它們是那麼接近地面;這個區域已經被人盜挖過,可是這兩個墓穴仍沒有遭到染指。」

研究人員目前試著驗出這兩只棺槨的年代,解開它們屬於何人的疑問。(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國大陸考古人員在陝西省周原遺址發現西周墓葬,出土珍貴文物八十餘件。新華社今天報導,這處西周墓葬位於陝西省扶風縣法門鎮莊白村劉家組西南約五百公尺的七星河東岸,距離著名的劉家姜戎墓葬區不遠。
  • 考古學家在塞浦路斯的一座石器時代古墓中,發現可能是人類最早的寵物貓。
  • 烏克蘭一支考古挖掘隊最近在烏克蘭南部「克里米亞半島」一個山溝裡,意外發現了一處疑似是二次大戰時期,德國納粹進行「集體屠殺」之後所留下的一處集體墳場。
  • 法國考古學家最近在塞浦路斯的古墓葬中,發現一墓主與陪葬的貓的遺骨,距今已有9000多年歷史。考古學家推測,早在萬年前貓與人類就有很親密的關係。
  • 繼續請聽(何立心)製作的新聞專題:〔可摸可玩!認識八里十三行博物館〕。 (5分6秒)十三行博物館位在台北縣八里,污水處理廠附近,也是十三行遺址的出土地點,記錄了台灣史前唯一有煉鐵技術的文化遺跡。不過這裡不像一般的博物館,要隔著畫框或玻璃窗來看歷史,而是以劇場式的概念,將許多現場道具搬回觀眾眼前。小朋友可以玩玩泥巴、拼拼骨頭,走進熱帶雨林的長屋瞧瞧,還有9個箱子的古蹟可以摸,當中竟然有真正從13行挖掘出來的出土文物。要到十三行博物館,最簡單的交通方式是從捷運關渡站轉紅13路公車。下車後會看到造型獨特的建築,周圍是空地,還有遠方的海。最有意思的是可以從地面一直走到屋頂上的鯨背沙丘,從遠處看起來就像鯨魚背部一樣的弧度,以及歪斜不正的八角塔,影射歷史真相難以復原。特殊的造型和寓意曾經獲得前年「台灣建築獎」首獎,因此從博物館出來後別急著走,看完古蹟再到鯨背沙丘上看海吹風,相信會有不同感想。全館特意凹陷一點五公尺,在入館前要經歷一段向下伸展的坡道,象徵走入考古的地下寶庫。入館後,「重返十三行」的體驗隨即展開。巨大的考古現場模型,可以看到當年發掘並搶救出土文物的場景,而進入類似十三行聚落的佈景後,燈光變暗,局部的投射燈和旁白同時出現,觀眾在360度的劇場裡東奔西跑,隨著故事主角認識十三行人的一天。與十三行人同為南島語系的〔伊班族特展〕即將結束,依班族來自馬來西亞的熱帶雨林,特色是架高的干欄式建築。展場不但佈置成熱帶雨林的模樣,還可以聽到實地來自雨林的聲音,包括紅毛猩猩和犀鳥的叫聲等等。同時把當地的樹皮茅草葉搬來台灣,蓋了一座長屋讓民眾體驗身歷其境的感受。帶小孩來參觀的媽媽反應不錯,認為有實體讓小孩的興趣大增。解說員施以潔表示,十三行人和依班族的生活方式、語言文化都有相似之處,因此民眾也可以從中體驗南島語族的文化精髓。除了古蹟的重現,十三行博物館也希望加強教育功能。42坪的學習體驗室是為親子或學生專門設計的空間,剛剛看到的人面陶罐或雕刻花紋,馬上就可以自己動手做。走廊上還有九個放置文物真品或仿製品的體驗箱,把手伸進去摸一摸,念小學的一對兄妹和家長都覺得很好玩。館方表示,希望博物館是個大家可以參與的地方,而不只是難以親近的歷史課本。各種劇場式的設計,除了讓十三行博物館比較有趣,也才是考古教育真正有價值的地方。中廣記者何立心在台北縣報導
  • 二00三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今天揭曉,包括遼寧凌源牛河梁新石器時代遺址﹑河南鄭州大師故夏代城址﹑陝西眉縣楊家村西周青銅器窖藏等十大新考古發現。中新社報導,其餘評選入圍考古新發現尚包括,陝西扶風周原鑄銅作坊遺址﹑山東章丘危山漢代墓葬與陪葬坑及陶窯﹑山東臨沂洗硯池晉墓﹑陝西唐昭陵北司馬門遺址﹑內蒙古通遼吐爾基山遼墓﹑內蒙古元代集寧路遺址﹑江西景德鎮珠山明清御窯遺址。此次評選結果是從整個考古學和中國文物保護的角度﹐通過對其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文物價值進行綜合評價確定的。評選活動由國家文物局指導﹐中國考古學會﹑中國文物報共同主辦。通過評選活動﹐增強文物保護意識。
  • 中國大陸考古工作人員日前在重慶開縣餘家壩遺址發掘出一百三十六件戰國墓群文物。開縣文館所所長劉文漸指出,這批文物的出土對研究三峽地區戰國歷史有一定作用。新華社報導,開縣渠口鎮雲安村餘家壩戰國墓群遺址是三峽庫區文物發掘的重要遺址之一,考古人員分別從二十三座戰國晚期至秦漢時期墓葬中發掘出來的這批文物,其中青銅器六十件、陶器五十八件、玉器三件,另外還有十多件漆器,青銅器以兵器為主。同時,還發掘出土炭化棺木和青膏泥等檢測標本數十袋,以及保存較為完整的戰國時期棺槨一具。據指出,餘家壩遺址總勘測面積為四萬平方公尺,經過重慶市文物局和移民局批准,規劃總發掘面積為兩萬五千平方公尺,現已發掘一萬六千平方公尺,發現墓葬一百六十三座,出土各類質地文物一千多件,其中以戰國時期的兵器居多,也有部分陶器、玉器等。
  • 中國大陸遼寧省東港市大孤山東側大洋河畔,近日發現距今約三千三百年左右的商代晚期人類居住遺址。該遺址位於當地黃土坎鎮揚名村山西頭村民組,考古工作者稱之為「山西頭遺址」。遼寧日報今天報導,中國大陸考古人員發掘出的居住遺址分別為圓形和方形,建築形式均為半地穴式,周圍遺有柱洞,每座房址內都發現了大量燒土土塊和陶器、石器等遺物。
  • 大紀元4月16日訊】(法新社華盛頓十五日電)根據最新一期科學期刊的報導,科學家日前在南非一處洞穴中,發現了七萬五千年前以珠子綴成的衣領,據信是目前年代最久遠的珠寶,先前認定的人類進入文明時間,也因此推前了三萬年。考古學家在印度洋海岸布隆柏斯(Blombos)洞穴中,找到了四十一顆如豆子般大小,以鄰近海域軟骨動物殼製成的珠子,上面都穿了洞,還留有紅黃土色,顯示它們曾以顏料上色過。
  • 考古人員發現,在南非印度洋岸邊的洞穴,發現七萬五千年前人類收集貝殼打出來的洞,可能是石器時代人類裝飾品的遺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