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欣賞】杜甫《石壕吏》

作者:文思格
font print 人氣: 575
【字號】    
   標籤: tags: , , ,

【唐詩欣賞】杜甫《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牆走,老婦出門迎。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
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
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
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
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唐代最有名的大詩人之一,與李白合稱「李杜」。他的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最擅長古體詩和律詩。

【字句淺釋】

題解:此詩寫作者投宿石壕村時,耳聞目睹的官吏強行抓人當兵、人民苦不堪言的現實,是唐詩中廣為傳播的名篇。
投:投宿,找地方住宿。
捉人:這裡指強行抓壯丁。
一何:此處的「一」是語助詞,用以加強語氣。
男:兒子。
偷生:苟且的活著。
乳下孫:還在吃奶的小孫子。
老嫗:老太婆,這裡是詩中的老婦自稱。
幽咽:形容低微的哭聲。

【全詩串講】

傍晚過夜投宿到石壕村,正碰到徵兵的官吏抓人。
老頭子翻過牆悄悄逃走,老太婆去應付出了房門。
官吏大呼小叫何等憤怒!老婦哭哭啼啼何等哀苦!
聽到老婦走上前去傾訴:「三個兒子都去鄴城入伍。
一個兒子捎了信回來說,另兩個兒子最近剛戰死。
沒死的還得苟且的活著,死去的就是永久的終止。
這家中再也沒有別的人,就只一個吃奶的小孫子。
要哺乳孫子媳婦未改嫁,進出門沒一條完整裙子。
我老太婆雖然體力衰退,也請你今晚上把我帶回。
河陽這一仗我可以應急,還能為兵士們準備晨炊。」
深夜了已經沒有說話聲,隱約間聽到低微的抽噎。
天明時我要起身往家趕,只能與老頭子一人告別。

【言外之意】

乾元二年(公元759)春,郭子儀等九節度使的六十萬大軍在鄴城被史思明打得大敗。唐王朝為補充兵力,便在洛陽以西到潼關一帶強行徵兵,人民苦不堪言。當時杜甫正由洛陽經過潼關,趕回華州任所。他把途中所見所聞寫成有名的「三吏」、「三別」,《石壕吏》便是「三吏」之一。

此詩在藝術表現上極其精煉。全篇句句敘事,既無抒情、也無議論,但又處處寓抒情、議論於敘事之中,愛憎強烈、傾向鮮明、褒貶明確,既省了大量筆墨,又避免了概念化的傾向。詩中還應用藏問於答的手法:老婦的「致詞」中用事件的轉折和結局暗示了官吏始終橫暴、蠻悍,不斷的逼問老婦的情形。

三個兒子參軍入伍,就已經死了兩個。寡婦兒媳帶著一個吃奶的孫子,連一條出門見人的裙子都沒有!老頭子雖然翻牆逃走了,老太婆卻當晚就被抓壯丁的官吏抓到軍中去為兵士做飯去了。一家之中,父子、兄弟、祖孫、姑媳,悲慘到了如此地步,真是民不聊生啊!作者當時也身為國家官吏,面對這一悲慘現實,沒有美化遮掩,而是如實揭露,發出「有吏夜捉人」的呼喊,其震撼人心的聲音一直迴響到今天。杜甫一生中固然費盡心力去發展詩歌技巧與方法,但他的名聲不是單憑詩歌技巧與方法就能成就的。其實,最主要的還是他關心人民疾苦、憂國憂民的那顆赤誠之心,使得世代後人永遠把他記在心中。

──轉自正見網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詩人知道有一個香積寺,但不知寺在何處,於是便安步當車、信步遊訪,顯出一派閑適、瀟洒的風度。走了幾里路後,竟然走入了雲遮霧繞的山間,頓時使香積寺給人一種幽遠、出塵、深不可測的感覺。
  • 可憐老頭子身上正穿著單薄衣衫,怕木炭賣不起價錢反倒願意天寒。
    昨晚下了大雪,城外積雪深一尺,今早駕著炭車,結冰路上留車跡。
    拖車的牛困了人餓了太陽已老高,停車在都市南門外的泥中歇口氣。
  • 王維之自然,李白之高妙,韋應物之古淡,是唐詩五言絕句中的三大頂峰,詩論家稱其「並入化境」。此詩正是作者古雅閑淡的風格美的具體體現。
  • 「鄭公樗散鬢成絲」其實是一句反語;杜甫在之前寫給鄭虔的詩中曾說:「才名四十年,坐客寒無氈。」這樣有才學的人,卻被貶官到台州擔任司戶參軍。杜甫擔任的左拾遺也是從八品,所以才會拮据到「朝回日日典春衣」的窘迫境地。所以這首詩替鄭虔及自己鳴不平。「萬里傷心」與「百年垂死」,表面說的是鄭虔,這何嘗不是杜甫自身的寫照呢?
  • 閱讀古典近體詩,常可看到「得句」這個詞,「得句」是一種創作狀態,也就是創作時,在潛意識(下意識)中腦海裡閃現出一句詩(或幾句詩),可根據所得到的句子馬上創作一首詩或幾首詩,或記錄下來放入詩囊中。如謝縉「濡豪還自適,得句共誰論。」大意是「揮毫作畫自得其樂,得到的好詩句又有誰能夠分享呢?」
  • 古代詩人常借月光來表達對親友的思念。李白的詩句:「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亦然。「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因為月亮的清輝是兩地共有的,所以這裡作者要贈送的是思念之情;因為相隔兩地,不能將這濃濃的思念親手送給你,那我們還是期待在夢中相見吧!
  • 王維《積雨輞川莊作》:「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其中「鷗鷺忘機」典故出自《列子‧黃帝》,也作者的修行感悟。白居易《放言》:「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辨物如此,識人亦然,不僅成了流傳千古的名句,還因此而衍生出了其它名句。如「路遙知馬力,歲久見人心。」
  • 「巴山夜雨漲秋池」言外之意是說,本身秋天因為天時的關係,河水開始上漲,河道開始暢通,就讓人有想回家的衝動,更何況是因夜雨河水都上漲了,河道已經暢通,能不想念嗎?而第三第四句中重複「巴山夜雨」四個字,是為了說自己在這個時候最想家。《唐詩繹》評曰:「於寄詩之夜,預寫歸後追敘此夜之情,是加一倍寫法。」
  • 宋玉、杜甫等先賢,將落泊生涯化為優美的詩篇。讓我們後人在拜讀了這些詩篇後,領略了有可說道的、有可借鑑的、有可受益的傳統文化內涵;並重新演繹、弘揚給現今的世人。正如北宋‧歐陽修《感二子》詩中寫的:「英雄白骨化黃土,富貴何止浮雲輕。唯有文章爛日星,氣凌山嶽常崢嶸。」
  • 「暮鼓朝鐘自擊撞,閉門孤枕對殘缸。白灰旋撥通紅火,臥聽蕭蕭雨打窗。」蘇詩詩中的熏香可不是為了所謂的「附庸風雅」,用篆香及木炭隔火熏香,在唐宋時期發展到了頂峰。用木炭火熏香,香氣的能量場是純陽的,吸到肺部後,陽氣足。古代將病毒、細菌通稱為病氣、邪氣,它們是屬陰的。所以,用傳統的方式熏香,就能防止一些流行性的疾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