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溯源:孫

楚天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87
【字號】    
   標籤: tags: ,

姓氏由來
  
孫(sun1)姓是一個源遠流長、歷史久遠、支脈紛繁的大姓。孫姓的起源主要有以下六支:
  
1、 出自姬姓,為衛國國君康叔的後代。據《元和姓篡》所載,周武王公旦封其異父同母的弟弟衛康叔為衛君,其後代衛武公的九世孫叫惠孫,惠孫有個孫子乙,字伍仲,伍仲以祖父的字命氏,就是孫氏。因此他又叫孫仲。孫仲的子孫世居汲郡,是為河南孫氏。這支姬姓孫氏至少有2700多年的歷史。
  
2、 出自羋姓,為春秋時楚國令尹孫叔敖之後。孫叔敖,字孫叔,楚國 期思(今河南省固始縣)人,他是楚國國君的後代。在他任楚令尹時,因教化民眾,曾在期思開發水利有功而深得楚人的擁護,其子孫便以他的字命氏,也稱孫氏。這支媯姓孫氏有2500多年的歷史。
  
3、 出自媯姓。春秋時,陳(為周武王滅商後所封的媯姓國)厲公的兒子叫陳完,因避難逃到齊國後,改姓田,田完的五世孫田桓子的小兒子田書,為齊國大夫,因攻打莒國有功被齊景公賜姓孫氏。後來齊國內亂,孫書的後人出奔吳國。吳將孫武,其後也。是為山東孫氏。這支媯姓孫氏有2500多年的歷史。
  
4、 出自子姓,是商朝開國君王湯王的後裔。至商末,有殷相王子比干,受紂王所害,子孫避難隱姓,因本為王族之子孫的緣故,就改為孫姓。這支子姓孫氏有3000多年的歷史。
  
5、 出自複姓夏侯氏。據《漢書》載:「夏侯嬰為滕令奉軍,號滕公,其曾孫頗尚主,主隨外家姓號孫公主,故滕公子孫又有孫氏。」
  
6、 出自荀姓,是戰國時著名學者荀子後裔。荀子名荀況,時人尊為荀卿,後世子孫遂為荀氏。西漢宣帝名劉詢,以同音之故諱荀字,詔令天下荀姓改為孫姓。後來,部份孫姓未恢復祖姓,遂成孫姓一支。
  
姓氏分佈
  
孫姓自商末周初立姓之後,一直活躍在河南和山東一帶。
  
春秋初,姬姓孫氏一直世襲衛國的上卿,權傾一國,孫姓在河南地區發展很快,到春秋末,孫氏在衛國失寵,北遷晉國。
  
發源在山東的媯姓孫氏發展得蓬蓬勃勃,尤其在戰國時期出了一位赫赫有名的軍事家孫武,其子孫明因父功而封富春侯,封地在今浙江富陽,形成了孫氏的南方著名郡望吳郡。秦漢以後,媯姓孫氏成了全國孫姓的主力,由山東向四周拓展,西進山西太原,南達浙江南部,向西南達到湖北。
  
唐代,中原孫氏曾兩次向福建移民。唐之前,孫氏世居河南陳留,唐僖宗時孫利定居於江西寧都,傳至孫承事,遷居福建長汀河田。其後裔孫友松再遷至廣東紫金縣,其後孫殿朝又遷至翠亨村,孫殿朝即孫中山的高祖。他的孫子孫敬賢有三子:長子達成、次子學成、三子觀成。達成娶妻楊夫人,生三子:長子德佑、次子德彰、三子德明。德明就是中國的民主革命家孫中山先生。
  
據有關資料記載,台灣的孫氏皆來自福建泉州,而泉州孫氏系唐末自光州遷入。孫氏不僅在國內分佈相當廣泛,而且海外不少國家也有不少華人。
  
姓氏名人
  
孫陽:春秋時人,是最早在史書上出現的一位孫姓名人,因以善相馬聞名,後世也就以「伯樂」兩個字來表示一個人的知人之明。
  
孫叔敖:春秋時楚國期思(今河南淮濱東南)人,蒍氏,名敖,字孫叔,一字艾獵。官令尹。為政注重法治,任用賢能。邲之戰,輔楚莊王指揮楚軍,大勝晉兵。曾在期思、雩婁(今河南商城東)興修水利工程。又傳開鑿芍陂(今安徽壽安縣安豐塘),蓄水灌田。
  
孫武:春秋時期兵家代表人物,齊國人。他寫下《兵法》一書拜見吳王闔閭,被吳王任為大將,率吳軍攻破楚國。他在《兵法》一書中強調作戰時要注意分析情況,應「知彼知己」,戰略戰術要靈活運用。他的這些軍事思想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他的《兵法》一書是中國最早最傑出的兵書,被後人稱為《孫子兵法》。
  
孫臏:戰國時兵法家,齊國阿(今山東陽谷東北)人,孫武的後代,大致與商鞅、盂軻同時。曾與龐涓同學兵法,後涓為魏惠王將軍,誑他到魏,處以臏刑(去膝蓋骨),故稱孫臏。後經齊國使者秘密載回。被齊威王任為軍師。設計先後大敗魏軍於桂陵和馬陵。主張「戰勝而強立,故天下服矣」(《見威王》)。提倡「賞不逾日,罰不還面(轉臉)」(《將德》)。認為採取「營而離之(迷惑故人,使之兵力分散),並卒(集中兵力)而擊之」(《威王問》)等方法,寡可以敵眾,弱可以勝強。著作有《孫臏兵法》。
  
孫策:東漢末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字伯符。孫堅子。少時居壽春,為江准間人士所稱道。堅死後,依附袁術,收領其父部屬。興平二年(公元195年),率軍渡江,削平當地割據勢力,據有吳、會稽等五郡,自領會稽太守。後又奪取廬江郡,依靠周瑜、張昭等南北人士,在江東地區建立孫氏政權。曹操任為討逆將軍,封吳侯。後遇刺死。其弟孫權稱帝時,追尊為長沙桓王。
  
孫權:三國時吳國建立者,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他曾派衛溫率領船隊與夷洲(今台灣) 取得聯繫。他注重經濟,大力發展農業,促進了江南地區的開發。
  
孫炎:三國魏經學家、訓詁學家。字叔然。樂安(今山東博興)人。征為秘書監,不就。鄭玄弟子,時人稱為「東州大儒」。駁王肅譏短鄭玄的《聖證論》。撰《周易春秋例》,並為《毛詩》、《禮記》、《春秋三傳》、《國語》作注。另撰《爾雅音義》,用反切注音,反切從此盛行。所撰各書已佚,清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有輯本。  
  
孫思邈:唐朝著名醫學家,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少因病學醫,並博涉經史百家學術,善言老莊,兼通佛典。隋文帝嚐以國子博士召,不拜。唐太宗時召詣京師,年已老,慾官之,不受。高宗顯慶中復召見,拜諫議大夫,上元元年稱疾還山。採藥治病,貧富貴賤,一視同仁,後世稱「藥王」。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孫過庭:唐書法家、書學理論家。字虔禮(一作名虔禮,字過庭),自署吳郡(今江蘇蘇州)人;一作陳留(今河南開封)人;一作富陽(今屬浙江)人。官率府錄事參軍。工正、行、草,尤以草書擅名。宋米芾以為「凡唐草得二王法,無出其右」。今存其垂拱三年(公元687年)撰《書譜‧捲上》,闡述正草二體書法,見解精闢,為書、文並茂的書法理論著作。
  
孫慎行:明常州武進(今屬江蘇)人,字聞斯,號淇澳,萬曆進士。曾講學東林書院,累官禮部右侍郎。熹宗時任禮部尚書。天啟二年(1622年),論大學士方從哲在紅丸案中之罪責,為宦官所忌。次年托病辭官。後閹黨作《三朝要典》,翻紅丸案,指他為罪魁,議戍寧夏,以魏忠賢失敗,得免。崇禎八年(1635年) 令推為閣臣,入都即病死。
  
孫奇逢:明清之際學者。字啟泰,一字鐘元,世稱夏峰先生。直隸容城(今屬河北)人。萬曆舉人。明亡隱居不仕。與黃宗羲、李顒並稱「清初三大儒」。力學「以慎獨為宗,以體認天理為要,以日用倫常為實際」。初宗陸(九淵) 王(守仁),晚傾慕朱熹理學,終於成為兩派的調和論者。提倡不拘門戶,重深造自得。著作有《理學宗傳》、《讀易大旨》、《四書近旨》、《夏峰先生集》等。
  
孫嘉淦:清山西興縣人,字錫公,號懿齋。康熙進士。雍正年間歷任國子監祭酒、吏部侍郎等官。乾隆初升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兼史部侍郎,上《三習一弊疏》,對高宗提出諫正。後任直隸總督,抑制豪強,興修水利,累官至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有直諫名。治理學,著有《詩經補注》。
  
孫中山:近代民主革命家,廣東香山(今中山)人(先籍河南陳留)。幼名像,原名文,字德明,號日新,改號逸仙,後化名中山樵,人稱中山,尊稱中山先生,之後,章士釗首以孫中山相稱,從此也就流傳開來。曾學醫和行醫,並留日。後組織中國同盟會,提出三民主義學說,領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即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統治,建立中華民國。有《孫中山全集》等。長兄孫眉,夫人宋慶齡。@(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姓氏由來
      
    汪(wang1)氏最早源自商代汪芒氏。汪芒氏又稱汪罔氏,是由夏朝諸侯之一的防風氏所改。夏朝國君禹召集群神到會稽山,防風氏因為遲到而被禹殺頭。進入商朝,汪芒氏的後代改為單字汪氏。汪氏子孫即是商代汪芒氏後代,而其祖先又是夏朝諸侯防風氏,所以汪氏的淵源可謂悠久異常,距今大約有四千年的歷史;同時汪氏也是貴冑之後。
  • 姓氏由來
      
    許(xu3)氏有兩種來源:
      
    1、出自姜姓,以國為氏,是炎帝神農氏的後裔。許氏與齊氏同祖,為上古四岳伯夷之後。「四岳」(堯舜時四方部落首領)是由姜姓發展出來的四支胞族,他們和姬姓部落結成聯盟,跟「子姓」商族平行發展。以姬姓和姜姓部落為主的盟軍打敗了商紂王,建立了姬姓國--西周。西周初年,周武王把炎帝裔孫伯夷的後代姜文叔封在許由曾居住過的許(今河南許昌東)建立許國,稱為許文叔。春秋時,許國成為楚國的附庸,並為鄭、楚等國所逼,公元前533年遷都葉,公元前524年遷都白羽 (今河南西峽縣 ),公元前524年遷容城 (今河南魯山縣 )。戰國初期被楚所滅。許國亡國後,子孫以國為氏,稱許氏,史稱許姓正宗。
  • 姓氏由來
      
    楚(chu3)氏有兩種來源:
      
    1、 以人名為姓。春秋時,魯國有個人叫林楚,他的子孫後代以其名命姓,稱楚姓。
  • 姓氏由來
      
    趙(zhao4)姓有兩種來源:
      
    1、 出自嬴姓,形成於西周,祖先是伯益,具體始祖是造父。伯益為顓頊帝裔孫,伯益是夏朝東夷族首領,被舜賜姓嬴後成為蠃姓各支的嫡系祖先。造父為伯益的9世孫,是西周時著名的駕馭馬車的能手,他在桃林一帶得到8匹駿馬,調訓好後獻給周穆王。周穆王配備了上好的馬車,讓造父為他駕駛,經常外出打獵、遊玩,有一次西行至崑崙山,見到西王母,樂而忘歸,而正在這時聽到徐國徐偃王造反的消息,周穆王非常著急,在此關鍵時刻,造父駕車日馳千里,使周穆王迅速返回了鎬京,及時發兵打敗了徐偃王,平定了叛亂。由於造父立了大功,周穆王便把趙城賜給他,自此以後,造父族就稱為趙氏。周穆王傳周幽王時,因幽王無道,造父的7世孫叔帶離周仕晉,從此趙氏子孫世代為晉大夫。到戰國初年,叔帶的12世孫趙襄自聯合魏氏、韓氏三家分晉,建立趙國。至他的孫子趙籍時,正式獲得了周烈王的承認,與韓、魏兩家並列為諸侯。其建都晉陽,後遷都邯鄲,戰國時為七雄之一。公元前222年,趙國為秦國所滅,其王室貴族和平民百姓紛紛以國名為姓,稱趙氏。
  • 姓氏由來
      
    「錢」(qian2)姓源於彭姓,是以官職命名的姓氏。宋人鄭樵在《通志‧氏族略》中將錢氏列入「以官為氏」類,說:「顓頊帝曾孫陸終生彭祖,裔孫孚,周錢府上士,因官命氏焉。」據《史記‧楚世家》記載,陸終是顓頊的曾孫,他的妻子懷孕三年,剖腹產,生出6個兒子,「三曰彭祖」。彭祖是有名的大壽星,《世本》說他「姓箋,名鏗,在商為守藏史,在周為柱下史,年八百歲。」他的後裔彭孚,在西周任錢府上士(錢府,掌管錢財的官署;上士,官名,周代士有上士、中士、下士)彭孚以官職為姓氏,就是錢氏。因西周建都於鎬京(今陝西西安),彭孚必在京為官,故錢姓形成於陝西。
  • 我們一夥八個加上大和,VE和司機是11個人。浩浩蕩蕩的從麗江出發了。
  • 中國大陸國家禽流感參考實驗室今天宣佈,最近在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區的雞隻死亡事故,已經被確診為H5N1亞型高致病性禽流感。  據中新社報導,中國農業部於7月3日接獲報告,獲知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區發生雞隻死亡事故。經當地獸醫部門初步診斷為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後,農業部向疫情地區派出督察指導組,督促指導當地撲滅疫情,防止疫情擴散,目前疫情獲得初步控制。報導指出,中國農業部已經派專家前往疫情發生地區進行調查和分析,並將疫情及防治情況向聯合國糧農組織、世衛組織及台灣、香港、澳門方面進行了通報。
  • 安徽出現致命性禽流感案例,香港衛生福利及食物局今天宣布,即時起暫停輸入來自安徽的活禽鳥及禽肉。香港衛生福利及食物局發言人表示,來自中國大陸其他省份包括廣東省註冊農場的活雞和禽肉的進口,將不受影響,但香港政府將在未來數星期密切觀察有關情況。他表示,自從今年3月恢復從中國內地進口禽肉以來,香港沒有進口來自安徽省的禽肉。中國官方媒體今天晚間披露,安徽省確診一起H5N1禽流感案,香港和中國大陸有關方面協商後,做出上述決定。
  • 大紀元7月6日訊】(法新社曼谷六日電)聯合國的報告指出,愛滋病疫情正在亞洲部分地區未能受到控制地蔓延,此一地區在二00三年感染愛滋病的人超過以往。全球愛滋疫情的二00四年報告說,中國、印尼和越南有案的愛滋感染人數遽增,帶有愛滋病毒的亞洲人據估計已增至七百四十萬人。
  • 中國最近喊經濟過熱的佔了上風,從對江蘇鐵本採取的斷然措施看,中央政府傾向於承認過熱。關閉鐵本的直接理由是違規貸款,而真實的動機是鋼鐵基本建設過多。有關部門已經下達了鋼鐵,電解鋁,和水泥基本建設的控制禁令。是拿效益不好的開刀,還是拿壟斷體制外的競爭者開刀,這個問題不得不值得研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