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孝節儉的親民皇帝–漢文帝

劉因全
font print 人氣: 256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9月15日訊】漢文帝(前202年一前157年),名劉恆,是漢朝的第四個皇帝,漢高祖劉邦之子,漢惠帝劉盈之弟,高祖立其為代王,建都晉陽。惠帝死後,呂後立非正統的少帝,殺戮劉邦之子,劉邦八子,只剩下劉恆劉長二人。劉恆韜光隱晦,忍辱負重,受盡欺凌,倖免一死。呂後死,呂產、呂祿企圖發動政變奪取帝位。老臣周勃、陳平誅滅諸呂勢力,擁立代王劉恆登上皇帝寶座,是為文帝。在位23年,關心平民,輕徭薄賦,勵精圖治,懲治貪腐,打擊豪強,人民安居,國力發展,擊退匈奴,成為萬世稱頌的親民皇帝。

漢文帝在位年間,是漢朝走向繁榮昌盛的過渡時期。他繼續執行與民休息和輕徭薄賦的政策。他兩次把田租減為三十稅一,甚至12年免收全國田賦,大大減輕了農民的負擔。他還親自耕作,做天下之表率,對當時農業生產的迅速恢復與發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當時各諸侯王掌握著封國內的政治、經濟大權,對國家的統一和中央政權的鞏固形成了嚴重威脅。漢文帝先後粉碎了劉興居和劉長的謀反,又接受賈誼提出的分割大的諸侯的建議,維護了國家的統一。他還妥善處理好漢朝同南越和匈奴的關係,對南越王趙佗實行安撫政策,對匈奴繼續實行和親政策的同時,加強了邊防的力量。匈奴曾三次侵犯漢境,都被他及時派兵還擊,趕出塞外。

漢文帝進一步廢除了肉刑和誹謗妖言罪等一些嚴刑苛法,實行平獄緩刑,約法省禁的政策,並帶頭執行法制判決,作為一個封建國君,這是難能可貴的。他知人善任,虛心納諫,提拔重用了一批文武人才,開創了文景盛世的繁榮局面。他節儉敦樸,嚴於律己,在封建帝王中是做得比較好的。在位期間,宮室、苑圃、車騎、服御很少增添。有一次他想修築一座露台,一算需花費相當於中等人家l0戶的家產,就作罷了。他反對厚葬,其墳修在長安附近灞水的旁邊,稱做灞陵。修築時順著山陵形勢挖掘洞穴,不再加高,陪葬品全用陶器,不准用金銀等貴重金屬。他還主張死後把夫人以下的宮女遣送回家,讓她們改嫁。漢文帝后元七年(前157年),病死於長安未央宮,廟號為太宗,謚文帝。其子劉啟繼位,即景帝。歷史上把文帝和景帝的統治時期稱為「文景之治」。

文帝從代國入京時,僅帶宋昌,張武等六人。在他進入未央宮的當天夜裡,就命宋昌為衛將軍,鎮撫南北二軍;命張武為郎中令,巡察保衛宮中。連夜頒布詔令,大赦天下。文帝知道自己在漢廷並無雄厚的政治基礎,他僅僅是依靠一批老臣的擁戴而登位的,他所面臨的是不斷壯大和日益驕橫的諸侯王勢力,所以他首要的任務是採取恩威並施的策略來鞏固皇權。

漢文帝即位之後,首先封賜誅殺諸呂有功之臣,封周勃為右丞相,陳平為左丞相,灌嬰為太尉,組成新的漢廷中央。除了保留舊有的諸侯王之外,又立一批新的諸侯王。同年正月,即劉恆即位三個月後,根據群臣的建議,文帝立長子劉啟為太子。這樣,自漢高祖以來,預立太子就成為漢家的定制。

由於漢王朝大力推行無為政治,對諸侯王勢力的惡性發展,形成「尾大不掉」之勢,劉氏宗室內部在皇權和王權的分割問題上產生了尖銳的矛盾,這個矛盾從文帝即位後就開始激化了。文帝三年(前177),濟北王劉興居叛亂,首開王國武裝反抗漢廷之先例。文帝派兵鎮壓,叛軍頃刻瓦解,劉興居被俘後自殺。只過了三年,淮南王劉長又謀反,但尚未行動,即被朝廷發覺。文帝派人傳訊劉長入京,罷去他的封號,將他發配蜀郡。途中,劉長絕食而死。

漢文帝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他母親薄氏出身微賤,生病後,漢文帝親自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臥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藥,他親口嚐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在位期間,重德治,興禮儀,因而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和諧社會」。@(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貞觀政要》撰編成書後,不僅唐朝的皇帝非常重視,此書也被歷朝歷代的皇帝列為宮廷皇子皇孫的必讀之書。唐文宗李昂作太子時,「喜讀《貞觀政要》,每見太宗孜孜政道,有意於茲。」《舊唐書‧本紀第十七下》;而唐宣宗李忱更是「書《貞觀政要》於屏風,每正色拱手而讀之」(《資治通鑒》248 卷)。南宋王應麟編的《玉海》卷四十九中記載,宋仁宗讀《貞觀政要》後對大臣們說:「太宗言任人必以德行學業為本。」
  • 兩千年前的羅馬,曾是西方世界的中心。古羅馬帝國曾經如此強大,似乎無人可以征服。從皇帝到平民過著奢糜而放縱的生活。他們熱衷於角鬥競技遊戲,在兇殘的表演中獲得瘋狂的刺激。
  • 閱讀與書一直脫不了關係,愛閱讀的人,多半也嗜好藏點書,讓家多點書香氣流,更何況漢朝的劉向在《說苑》裡便說:「書猶藥也,善讀可以醫愚」,自信不太聰穎,無法七步成詩的我,只好善讀,看看可不可以醫點蠢,果真多點書,開卷便有益。
  • 【大紀元8月16日訊】甲午戰爭中,遼南所有城鎮要塞,都已被日軍佔領,大清帝國的湘淮諸軍,銳氣盡喪,已無心再戰。這時,朝廷中的主戰派個個緘口不言,小皇帝光緒召見軍機大臣討論戰事,「問諸臣,時事如此,戰和皆無可恃,言及宗社,聲淚併發」。由於害怕日軍繼續進軍,清廷無奈之下,只能選擇屈膝求和。
  • 劉羅鍋原名劉墉,字崇如,號石庵,山東諸城人,生於康熙五十九年(1720)。其實「劉羅鍋」的叫法是嘉慶時候傳開來的,當時劉墉已是八十多歲的老人,走起路來背也駝了,嘉慶皇帝便開玩笑稱其為劉駝子,才漸漸有了「劉羅鍋」的叫法。
  • 本文重點論述﹕如何識別真﹑假天象﹖如何識別真﹑假官﹖ 皇帝是怎麼回事﹖
  • 漢朝人李廣英勇善戰,一生經歷大小七十多戰,他的許多部下都因軍功封候,李廣至死仍然不過是個二千石的太守,後人感歎說「李廣難封」,使他成為歷史上懷才不遇的象徵。但是仔細想來,李廣不能被封侯也許是有道理的。
  • 中國文化天人合一的觀念,使中國古人認為凡是天災連連,都與人類本身行為不當有直接關係,尤其對於執政者而言更是如此。古代皇帝在災年需要下詔罪己,甚至大赦天下以絕冤獄,而拜祭天地更是重要的自我反省手段。圖中北京天壇,為皇帝專門敬天拜祭之所。
  • 漢宣帝是史上有名的中興之君,而他第一道詔書流露的「深情」更是史上流芳。於公於私,漢宣帝都顯露了真摯又深刻的仁愛之心。
  • 康熙初年,學士孫芑瞻(名在豐)擔任皇帝身邊的侍講。他跟眾人說了自己親見的康熙皇帝的幾件事。在正史和史料中,有許多康熙帝謙虛勤學、敬天愛民、仁愛寬容賢臣的故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