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彩繪台灣

徐明義畫集(六)—孔雀(彩墨)

作者:徐明義
徐明義畫集(六)—孔雀(彩墨)。(局部)。(圖片來源:徐明義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32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孔雀(彩墨)

有時我們難免會想:為什麼水墨畫會把「花鳥」當成一個重要的畫科,專在表現其設色之美?大概這幅畫就可以做一個說明。

孔雀之美乃美在其外表,頭部及頸部的「金屬藍」真是美的無以復加,因此有人就甘脆叫它「孔雀藍」。至於古印度的「孔雀王朝」,不知道他們的代表旗幟是不是孔雀?如果不是,命名為「孔雀王朝」,跟「美」掛上鉤,就令人「心嚮往之」了。

這幅畫裡,一隻孔雀由紫藤花底下走出來,優閒的,若有所思的踱步。藤花與孔雀的翠羽輝映成趣。

徐明義畫集(六)—孔雀(彩墨)。60×99cm。(圖片來源:徐明義提供)

Peacock/ink and color painting

Sometimes I can’t help wondering why “flowers and birds” are used exclusively in ink and wash painting to express the beauty of their colors. This painting can probably shed some light on this question.

The beauty of peacocks lies in their appearance, and the metallic blue of their head and neck is sublime. Some people simply call this color “peacock blue.” I don’t remember whether the “Peacock Dynasty” of ancient India used a peacock on its banner. If not, then the “Peacock Dynasty” would have strongly emphasized its association with beauty.

This painting shows a peacock walking out from under wisteria blossoms. It is at ease, as if immersed in thought. The wisteria and the emerald feathers of the peacock form an interesting contrast.@

點閱【徐明義畫集】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昌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幾年前,有好一陣子,我忙著用黑沙來做畫。讓細沙在紙上流滯,流成一些肌理,管它叫「流沙畫」。當時只是想玩一玩就好,因為它終究不是繪畫的正途。之後就荒廢不玩了。(我第五本專集就收錄了許多幅)。
  • 吊橋應該是所有橋梁之中最富詩意的,它除了輕便、廉價之外,也因為搭建快速而可省卻許多人力、物力,而且對大自然破壞也最小,和大自然最容易相融相處。比諸柏油路、水泥橋,山水畫裡配上吊橋,就不顯得那麼剛硬難融了。
  • 墨色一沾,喔,很能表現出墨的韻致,也不太吃色。於是隨手再沾些其它顏料,漫興塗鴨兩下,成了這幾幅小品,試選三張貼在這兒。
  • 冷冽的冬。近處幾株老樹的葉子都掉光了。露出光禿的枝幹。遠遠山凹下的埡口那兒還住著幾戶人家。
  • 融合東西方繪畫技法,自創「蔡式潑墨大法」的畫家蔡雪貞,即日起至4月13日,在南區國稅局9樓展出二十餘件彩墨作品,歡迎民眾前往參觀,共享精采的心靈饗宴。
  • 這是一處秋景。最大的特色是整張畫幾乎不用筆,所有大小山的皴紋都是用毛巾拍打而成(無以名之,名之曰「毛巾皴」)。
  • 意大利科學家最近表示,最新發現的埃及早期歷史的一具罕見木乃伊兒童伴隨著鮮綠的護身符石頭。而這種綠石被認為具有神秘的力量,可作為護身符來庇護死後的兒童得到安寧。
  • 有些小畫我們把它畫得很繁複,咫尺小幅,表現的卻是大山大水。但在這幀小畫裡,我們卻只想展現山腳下的一個小角落的一個小小天地。構圖很簡單,幾顆石頭幾株樹,彎垂的樹幾乎占去二分之一以上的畫面。談不上什麼境界,不過卻有一種隱約的律動在。流泛在畫裡的是傍晚時分催逼旅人的氛圍。
  • 安布羅修斯·博斯查特(Ambrosius Bosschaert)以畫筆畫出精準分析的花卉畫,精心安排具有象徵意義的標本,體現荷蘭「黃金時代」(the Dutch Golden Age)的精神。「黃金時代」是一個發現微觀與宏觀的年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