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傳統藥膳】傷寒食療

正梁中醫診所院長鄧正梁

人氣: 144
【字號】    
   標籤: tags:

傷寒,顧名思義,就是傷於寒邪的意思。感冒就是傷於寒邪,所以也稱為傷寒,之後隨著時間的進程會出現不同的症狀,有的仍保持寒症,有的則會化熱,主要的症狀有發熱、惡寒、頭痛、鼻塞、噴嚏、流淚、流涕、咽痛、咳嗽、聲嘶、呼吸不暢等。

傷寒全年皆可發生,冬、春較多。中醫認為傷寒以風邪致病為主因,風邪為六淫之首,在不同的季節往往與當令之時氣相合而傷人。

冬季多屬風寒、春季多屬風熱、夏季多夾暑濕、秋季多兼燥氣,梅雨季節多夾濕邪。一般以風寒、風熱兩者為多,夏令暑濕之邪亦能雜感為病。

對此,中醫治療傷寒,分別採用辛溫解表、辛涼解表、滋陰養血解表、助陽益氣解表、理氣解表等法,若能藥證相符,則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經常罹患傷寒者有因肌腠不密、衛氣失固,抗病能力低下,使風邪得以乘虛侵入肌表使然。中醫認為,衛氣外循皮膚分肉之間,溫養肌腠皮肉,使之固密而不為邪氣所傷,發揮衛外的作用。

衛氣源於先天,為腎中元氣所化,故《內經》靈樞‧營衛生會篇說:「衛氣出於下。」可以看出,衛氣本於先天,而賴後天水榖精氣的不斷補充,並經肺的宣發,敷布於全身,起著護衛肌表、抵禦外邪的作用。

因此,衛氣的強弱、肌腠的固密,與肺、脾、腎三臟有密切的關係。增強肺、脾、腎三臟功能,成為防治傷寒的重要一環。

晉朝葛洪在其著作《肘後備急方》中提到傷寒的食療法:

「傷寒有數種,庸人卒不能分別者,今取一藥兼療之。凡初覺頭痛、身熱、脈洪一二日,便以蔥白一虎口,豉一升綿裹,水三升,煮一升,頓服取汗。更作,加葛根三兩,再不汗,加麻黃三兩。又方:用蔥湯煮米粥,入鹽豉食之,取汗。」

所謂肘後,就是手可觸及之處,《肘後備急方》的方子皆廚房即可拿到,謂之肘後方。這一段文字就是有名的「蔥豉湯」的來源,蔥白與豆豉皆可解表,如力道不夠,再加葛根,如再不行,再加麻黃。煮粥吃效果也不錯。

宋代朱肱所著《傷寒類証活人書》中提到「傷寒頭痛」的治療:

「傷寒頭痛如破者,連須蔥白半斤,生薑二兩,水煮溫服。」頭痛最常見的原因即是傷寒,一般臨床上常用川芎茶調散治療;若廚房中恰有蔥白與生薑,速將水煮溫服去風寒,頭痛即可緩解。@*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