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故:一暴十寒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font print 人氣: 2357
【字號】    
   標籤: tags:

孟子是戰國時代一個有名的辯士,他不但有高深的學問、豐富的知識,更習慣以深刻生動的比喻來諷勸執政者。

有一回,孟子對齊王的昏庸,做事不能堅持原則、輕信奸佞讒言很不滿,便不客氣的對他說:“王也太不明智了,天底下即便有生命力很強的生物,可是你讓它在陽光下曬了一天,卻放在陰寒的地方凍它個十天,它哪還活的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時間很短,王即使有了一點從善的決心,可是我一不在你身邊,那些奸臣又來哄騙你,你又會沒有主見的聽信他們的話,叫我怎麼辦呢?”

接著,他又打了一個生動的比喻:“下棋看起來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專心,也同樣無法學好,下不贏。奕秋是全國最善於下棋的能手,他教了兩個徒弟,其中一個專心致志,處處聽奕秋的指導;另一個卻老是盼望有大天鵝飛來,他好準備用箭射鵝。兩個徒弟是同一個師父教的,一起學的,然而兩人的成績卻差別很大。這並不是他們的智力有什麼區別,而是專心的程度不一樣啊!”

所以,後來的人便將孟子所說的“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簡成“一暴十寒”,亦寫為“一曝十寒”,用來比喻修學、做事沒有恒心,中途多荒廢。

──轉自正見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從前在杞國有個人,成天擔憂著天會下塌,地會崩裂。

  • 這是戰國時,秦國丞相呂不韋在《呂氏春秋》一書中,闡述國君治理國政的道理。他認為國君治國應要符合時宜,明白世事在變,若一味沿襲舊法不知改革,那麼就無法治國。後來這個典故就被濃縮成“刻舟求劍”這一句成語,用來比喻拘泥固執、不知變通的人。
  • 眼看秦國日益強大,而各路的反抗軍卻畏縮不前,楚國的大將項羽便決定再度發動攻擊。他為了激勵軍隊的士氣,就想出了一個方法。
  • 周景王駕崩,之後再也沒有人說大鐘的聲音好聽了。
  • 王羲之急急忙忙來到相府,因為天氣實在太熱,就隨手脫掉外衣,袒胸露腹躺在東床上,一邊喝茶,一邊想著蔡邕的書法。
  • 這個故事是描寫鄒忌用引喻勸諫齊威王虛心接受他人意見,但後人把絡繹不絕進諫的人潮,引申出“門庭若市”這句成語,形容來往的人群眾多,非常熱鬧擁擠。
  • 管仲後來回憶道:“我貧窮時,與鮑叔一起做生意,分財利時,總是多拿,鮑叔從不以為我貪,他知道我是因為貧窮的緣故...
  • 晏子說:“掉進水裏和迷路的人,原本就不曾去注意路徑方向,直到溺水了才知道探水路,迷路了才會向人問路。”
  • 當雙方軍隊對峙時,重耳為了報答楚莊王及實現自己的諾言,就下令全軍往後撤退九十裏,一直退到城濮才停止。
  • 有人在範家看到了一口鐘,就想把它偷偷背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