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邓廷桢大智大仁,巧雪冤情

程实
font print 人气: 3
【字号】    
   标签: tags:

清朝时,汉中营卒郑魁,因把砒霜放到馍馍里杀人而判死刑,卖砒霜的、卖馍馍的以及邻妇,三个证人的旁证词书,都齐全在档,案子已成定局。只待上级巡抚衙门审批,便可立即执法。

陕西巡抚邓廷桢,有大智大仁之心。他审阅文档后,怀疑此案。便在暗中,把卖馍的证人,找来询问:“你每天能卖出几个馍?”回答:“几百个左右。”又问:“每人大约买几个?”回答:“三四个吧。”“既然这样,那么你每天接触到一百多人了。”“是的。”“一百多人的长相、姓名、年龄,你都能记住吗?”“不能。”“那么,你怎么单独记住了郑魁,在那一天、买你的馍呢?”那个卖馍的惊呆了。

邓廷桢一再追问,他就回答:“我原来不知道。县里衙役来告诉我,说官府审讯的杀人犯,已经招供了,只缺一个卖馍的证词,你何不为他做证?于是,我便按县里衙役的要求,做证讲:是邓魁在某天到我这里买了一个馍,把别人毒死了。”

邓廷桢又讯问那个做旁证的邻妇,邻妇所说衙役叫她做证的话,跟卖馍人的所说的一样。只有卖砒霜的证词真实。邓廷侦终于查清了冤案的真相:原来死者曾经跟郑魁有争执,他被疯狗咬死,嘴唇青黑。死者的家人,便诬告说是郑魁毒死。郑魁确实买过砒霜,但那是用来毒鼠的。

正是:

百姓生命事关天,
岂可草率胡耍骗?
威逼利诱套假供,
枉杀无辜黑心肝。
伪证虽多究何用?
几句反问现倪端。
好个巡抚邓廷桢,
大智大仁巧雪冤。

(事据《清稗类钞》)

转载 正见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曾传唱过一首名为《苏武牧羊词》的歌曲, 此曲约产生于辛亥革命后三、四年。传说作者是北京一位中学教师。其中“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这句歌词尤其激励人心。此歌内容采自古代历史故事:汉武帝时,中郎将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单于囚禁冰窟逼降,他饮雪吞毡,坚决不从。后来又把他遣送到北海边上牧放公羊,说要等公羊产奶之后才能放他回朝。苏武不顾威胁利诱,不怕艰苦折磨,坚持十九年而终不屈服。今天我就讲一讲“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穷愁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的故事。
  • 古人十分注重仁义道德,答应别人的事情,就会信守诺言,所以有“一诺千金”的成语。而且古人常说﹕“受人点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就是说受到他人的恩惠,应该想着回报,不能忘恩负义。《太平广记》中就有这么一则历史故事,讲述了在唐朝末年,郑畋和西门思恭之间注重仁义的事迹。
  • 唐朝时,有牛生从河东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过华州时,在一个乡村小店里投宿。那天下大雪,牛生让店主人烧汤、烙饼,一会儿有一个人衣衫褴褛,也来投店。牛生怜悯他,要和他一起分吃,那人说:“我穷的弄不到钱,今天空着肚子走了一百多里路了。”连着吃了四、五碗,之后躺在牛生床前的地上睡着了,鼾声象牛叫。到五更天时,那人摇醒牛生,连连催促说:“请相公到门外来一会儿,我有重要的事要说。”
  • 皇上屡次颁布恩诏,乡官想报官府,为她领取粮食布匹,她都坚决辞谢了。有一年,官府又要为她请求旌表,建立碑坊,她死活也不同意。
  • 清朝雍正年间,河北清苑县,有位知事(官职名)姓邵,他为人廉俭正直,家里穷得叮当
    响。但他很有智慧,破案有方。人们讲他“是把心思才能,都用在办案上了。”当地人都
    称他是“邵青天”。
  • 郑板桥(1693~1765年),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他三岁丧母,是靠穷 苦的奶妈费氏,抚养成人的。长大后,先是以卖画为生,后在穷朋友的帮助下开始读 书。四十三岁时,考中了进士,随后担任了山东范县(现属河南)知县。
  • 先太夫人曾用这件事,告诫几位儿媳妇说:“这个尼姑所说的道理,真是闺阁之中解除怨恨的神咒。坚定不移地实行,没有不灵验的。如果有不灵验的,那还是因为没有坚持到底。”
  • 商辂,字弘载,浙江淳安人,明代著名史学家、思想家,历任英宗、代宗、宪宗三朝大臣,官至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他以浙江乡试第一(解元)、礼部会试第一(会元)、殿试第一(状元)“连中三元”,不仅才学出众,更以为官清廉、刚直敢言载入《明史》,在复杂动荡的时局中,他敢于为民请命,有“三元宰相”、“一代贤相”之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