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之心 文学之光

文学光廊布旗招展

文/张信吉(国立台湾文学馆公共服务组组长)
font print 人气: 6
【字号】    
   标签: tags: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活着的语言,正流动于人们所横越的时间跟空间里,或以音波或用符号不断消逝。或以音波,或用符号不断地重新出现。

走进昔日为台南州厅的台湾文学馆,映面的是文学光廊的布置和依傍着廊柱的鲜丽布旗。我们一群人俯仰在这个新世纪的艺文空间,步履之间不断从所触及和所记诵的知识底层涌现故事和诗歌。走进台湾文学馆,某个光影照面,会启发人生幽微、崇高的感觉。

迎面的那些布旗真是鲜丽。采自70几年前文学杂志封面,诗的信物!那光彩与图构,似乎要展现创作者试图反对着艺术的普同性、教条性并对造型艺术尝试新可能性的开创;这是知识青年自认对时代的承担吧!有1934年3月号的《风车诗刊》封面覆刻重现。刊衔标示着法语“LE MOULIN”,原件是台湾竹纸钢板油印,这个海内外孤本,不知几人有幸翻过?诗社灵魂人物杨炽昌(1908~1994年),成员利野苍(1910~1952年)、林修二(1914~1944年)……前行诗人曾经写下文字也留下汗渍在书册吧?

被喻为天才型诗人的林修二,其散文诗〈肋间〉:“疲惫的太阳投射空虚的阴影,我要鼓起勇气从那儿逃亡。在蓝天的边缘,失落的我,正等待着我回来。”这是当时风车诗社的诗风型态。时代的布旗一旦翻转,由日治转向二战之后的社会时空,最早新文学世代出发的诗人命途不畅。1952年1月因为“省工委斗六地区工委会林内案”被枪决的利野苍(本名李张瑞),在诗歌的历程里曾写下这样的句子:“是谁?对我那么蛮不讲理的…从开放了的窗/雨的飞沫溅上来…梦重叠着梦”。对应现实即景触物,在政治的夹缝中,风车诗人们努力显现蕴藏在人的内心深处的知觉。

仰头看到风车布旗,让人怀念属于原始台湾的前卫风格。几步之遥,另有1941年5月《台湾文学》创刊号,以碧绿为底色,放大黍梗线条,钢笔切画植物生长的外扩,并烘托着台湾文学四个字。而《文艺台湾》则以不拆解汉字前提,字和字之间布置着红、绿、橙金鲜艳的彩点,放大来看具有纯朴和俗丽异质的交融。

布旗图案构成的那个时代的故事,也许要透露一群殖民体制下台湾作家的文学事业:张文环(1909~1978)脱离西川满所主导的《文艺台湾》,自组启文社,创办《台湾文学》,总共出版了11期,杂志结束于1943年12月25日。以一位不愿沦为日本作家附庸,不愿成为殖民地意识形态的创作者,或者不愿成为耽美艺术主义者为抱负,反映台湾抵抗现实的作家胸怀,《台湾文学》刊载了张文环重要小说〈艺旦之家〉、〈夜猿〉、〈阉鸡〉……。强调台湾现实的《台湾文学》也网罗了一部分的日本作家;多元交会,整体中纳入异质,这就是台湾的文学发展事实。

这些成为台湾文学发展史的“知识映像”,不知道是否仍然对未来的偶然寻获者散发着魅力?笔者站在文学光廊的布旗之下,忆起了求学时代曾经买得、翻阅第二期《台湾文学》,然后又转赠收藏家的经历。彼时同窗李君吟诵杂志里的日文诗,笔者相和,写下〈纹身的海〉:

〈纹身的海〉
晨间海上出现船的水波
某种过往情况拽向远方
从此我的梦带回青春那段打滚的日子
我期待有何种成就
发自一时盲目的野心
这时我的眉又紧蹙起来
积满绿色的思念……
而现在,携着所有焦疲
夏日那短短的凌晨
由山丘浏览到茫茫的沧海
胸中沾染朝云
太阳站在炽烈的高度
但是我没有什么意念要表达了
它的路是另一重黑暗
挟持我们一切生之力量的斲伤
(啊,燃烧、残杀、夭亡)
我曾疯狂奔路
昨日早上今日早上
甚至 明日早上
生活 就是这样下去
悠然而无所谓地前往地狱海的幻美

这是1986年3月间,散步于台北旧书摊,偶然买到《台湾文学》杂志两本,其中第一卷第二号(一九四一)有诗〈朝〉,作者滕木康太郎;同学初习日文,随口翻译,笔者窃其意象,再重新创作而成。昔日的诗人留下了我不懂得日文符号,今日再相遇,在文学光廊布旗招展的空间里,仍然还散发着难以理解的情绪。◇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自由时报记者杨菁菁/高雄报导〕纪念文学大师叶石涛逝世一周年,文化局继叶石涛铜像揭幕及文诌诌文学演唱会后,来自海内外50多名作家昨进行叶老学术研讨会,将叶老定位为台湾文学史上领航者。
  • (大纪元记者陈勤台湾台南讯)致远三重奏由一群音乐教授组成,“诗琴画意──致远三重奏岁末音乐会”元月3日下午2时起于台湾文学馆演讲厅登场。
  • 以小说《猎女犯》饮誉台湾文坛的诗人作家陈千武,运用多篇小说、诗作对于太平洋战争经验做了历史的见证。
  • 国立台湾文学馆首度筹办大型台湾本土母语常设展5年,传出新馆长李瑞腾接任后,将改为1年特展;不过,李瑞腾馆长表示,馆内展场空间机能调度,难免有讨论过程,最后仍维持常设展,敲定4月24日开幕。
  • 行政院客家委员会指导、桃园县政府文化局主办的“钟肇政文学显影”系列活动,第二梯队“台湾文学风貌”成人读书会,11日在桃园县龙潭乡中正路“桃园客家文化馆”展开。
  • 真理大学台湾文学资料馆名誉馆长张良泽(见图,记者刘婉君摄 ),钻研台湾文学多年,备受前辈文学家信任,包括西川满、詹冰、钟肇政、张李德和等10位作家,托付手稿及珍藏,张良泽也不负所托,将相关文物整理后陆续展出,传承台湾文学。
  • 数位时代,人人都有部落格,书写心情,表达情感,近几年随着“部落格”的兴起,也有所谓的“文学部落格奖”,但究竟文学部落格到底该怎么奖?我个人也感到相当好奇。
  • 文学到您家!国立台湾文学馆精心规划、打造“台湾文学行动博物馆”,以行动巡回车形式至各地展出“台湾文学的发展”与“旧建筑新生命”。20日下午1时30分在台湾文学馆正门口举行首展开幕典礼。
  • 为纪念台湾文学之父赖和,彰化市赶在赖和116岁冥诞之前,宣布将5月28日定为“赖和日”,而市公所未来也会举办活动,让彰化市民认识这位在彰化土生土长的台湾文学作家。
  • 忘不了那羽叶、那蝴蝶,和那人的身影,兀自留在台湾文学馆的门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