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须怀正大,莫求琐处享乐

秦如初
font print 人气: 13
【字号】    
   标签: tags:

一、不许自己对下级无礼

南齐时代的陆慧晓,在晋熙王那里任长史(官职名),他的下级官员来拜见时,他必定起身相迎,去时相送。

有人劝他说:“长史地位高贵,不宜过分地谦恭,这样做,会委屈自己。”

陆慧晓说:“我生来讨厌别人不讲礼貌,因此我也不能容许自己不以礼待人。”

二、朝廷大奸必攻,朋友小过必容

【原文】陈眉公曰:“朝廷大奸,不可不攻;朋友小过,不可不容。容大奸,必乱天下;攻小过,则无全人。”

【今译】陈眉公说:“对朝廷里的大奸臣,不可以不进行抨击;对朋友的小过错,不可以不容忍。容忍大奸臣,必使天下大乱;抨击小过错,天下就没有完人了。”

三、小儿辈首贵读书

【原文】陈眉公曰:“小儿辈不当以世事分读书,当令以读书通世
事。”

【今译】陈眉公说:“对待小儿辈,不应当用世间俗事,而分散了他们读书的精力;而应当教育他们,通过读书来了解世事。”

四、男人的三阶段

【原文】陈眉公曰;“做秀才如处子,要怕人;既入仕如媳妇,要养人;归林下如阿婆,要教人。”

【今译】陈眉公说:“男人在做秀才时,好像是处女,要怕人;到进入仕途以后,好像是媳妇,要养活人;年老退出仕途以后,回归林下,就得像婆婆那样,要苦口婆心、循循善诱的教育人。”

五、严格检点自己

【原文】陈眉公曰:“有一言而伤天地之和,一事而折终身之福者,切须检点。”

【译文】陈眉公说:“有的人,因一句话而伤害了天地的和气;有的人,因一事而折损了终身的福气。因此,人人说话、做事,都应该严格的检点自己。”

六、为人须怀正大,莫求琐处享乐

【原文】胡居仁家贫甚,鹑衣箪食,尚不继。或为之虑。胡曰:“身已闰义,屋已闰书,大处足矣,不必琐求。”

【今译】胡居仁的家里很贫穷,破衣烂衫、粗茶淡饭都难以维持。有人为他忧虑。胡居仁说:“我的为人,已有润余(充足有余)的道义,屋内已有闰余的书籍。我在大的方面,都己经得到满足了,所以不在生活的琐碎之处,再求丰余、贪得无厌了。”

(以上均据明代曹臣《舌华录》)

--转载自正见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晋朝时,大将王浚,自以为平定东吴功劳巨大,可是,却受到王浑的抑制。他每次上朝见到皇上,就叙说前线打仗的劳苦,以及受冤屈的状况,以致于不能控制自己的愤怒,说话态度傲慢,极不礼貌。皇上都宽恕了他。
  • 赵忠定,即赵汝愚。南宋大臣。字子直,饶州余干(今属江西)人。乾道年间的进士。光宗时任礼部尚书等职。宁宗时任右丞相。
  • 南朝‧宋时,庾业(人名)的家里很富有,经常设宴请客,菜肴都很丰盛。但是,他在招待宗悫时,却只做很一般的饭菜,说:“宗悫是军人,习惯吃粗菜淡饭。”宗悫也不推辞,也不难过。吃饱后就走了。
  • 周穜,是宋代的泰州(今江苏泰州市)人,字仁熟。担任右司理。后被苏轼荐举为郓州教授,后又升为著作佐郎。
  • 大概生活中的事情,黑与白、善与恶,只应当存在于自己的心中,不应该常常挂在口头上。内心运筹,十分精明;外在表现,非常浑厚,这便是才能出众者的气量。
  • 庸俗不洁的慈善,多出现在富贵人家。他们凭借诈骗、克扣、剥削、偷盗而取得来本属百姓的财富。他们用那些肮脏钱,所买的祭祀、礼拜神佛的供品,都是不净之物。他们的拜神、祭祀之举,都属于不洁的慈善。
  • 杨铁崖(即杨维桢)在普门寺住宿。盗贼把他家里的财物都偷走了。家里的人到普门寺告诉他,他仍然不停地专心写诗,并对客人说:“只要我还健在,丢失那么点东西,还值得心痛吗?”
  • 藏洪,字子源,是后汉人。他在担任青州刺史时,被袁绍的军队包围,军粮已尽。起初还可以抓老鼠、煮牛皮、牛角充饥,后来,再没有什么能够糊口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