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不置家产,一生清白

郑念行
font print 人气: 16
【字号】    
   标签: tags:

一、知足胜持斋,无求胜妄想

【原文】
赵清献座右铭云:“依本分,莫妄求。知足胜持斋,无求胜妄想。争先经路机关恶,近后语言滋味长。爽口味多须作疾,快心事过必为殃。得便宜处莫再去,怕人知事莫萌心。盛喜中勿许我物,盛怒中角答人简。说得一尺,行得一寸,便行好事,莫问前程。”

【今译】
赵清献的座右铭说:守本分,莫妄求。知足胜过常斋戒,无求胜过空乱想。争先的路上险恶多,话说在后面才能说中。爽口多味,贪食生病;快心乐事,过后遭殃。得便宜的地方,不可再去;怕人知道的事,不要起心去做。快乐的时候,不要许人东西;盛怒的时候,不要写回信。说得一尺,只能做到一寸,只管做好事,不要过问前程。

二、不愿攀附高官

有人拿着狄仁杰的画像和被委任做官时的凭证,去见狄青,把这幅画像献给狄青,并说狄仁杰是狄青的远祖。

狄青感谢来人说:“我一时遇到了机会,在朝廷做了官,哪里敢攀附狄公呢?”用厚礼答谢了来人,当即把他送走了。

注:
狄青,北宋汾州西河人,北宋大将,人称“面涅将军”。

三、行高人自重,才高人自服

【原文】
行高人自重,不必其貌之俊;才高人自服,不必其言之高。

【今译】
行为高尚的人,大家都自然会看重他,他不必长得俊美;才华出众的人,大家自然对他敬服,他本人不必自吹自擂。

四、司马光不置家产,一生清白

司马光请求告老回洛阳,曾经写了一首诗表述心迹:

三十余年西复东,
劳生薄宦等飞蓬;
所存旧业唯清白,
不负明君有朴忠。
早避喧繁真得策,
未逢危辱早收功。
太平触处农桑满,
赢得闾间鹤发翁。

这首诗的大意是讲:

三十多年来走西奔东,
宦海里浮沉形色匆匆。
我不置家产一生清白,
不辜负国家诚心为公。
能早避喧繁真是上策,
未遇到险辱应早收功。
天下太平农民也富足,
乐得我做个白发老翁。

当时正值熙宁年间,宋神宗对司马光日益宠幸,但他仍然说要避开繁华与热闹,不贪高位和大权。看看司马光,我们这些人,也可以知道怎样自处了。

(以上均据郑瑄《昨非庵日纂》)

--转载自正见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有德操的官吏,帮助人民以好处,应该讲究实效,不应该贪图虚名;贪图虚名有损德性。
  • 偏执而拗戾的人福轻,而不偏执、懂得融通的人,所得的报偿很多;急躁、严厉的人短命,而性情宽厚的人,可以长寿。
  • 石曼卿感到十分难堪,向执法队的头领,求情说道:“希望只在本处(娼馆)处罚我,我在朝廷里的集贤馆办事,请给我留个面子。”
  • 晋孝武帝将要宣讲《孝经》。谢公兄弟(指晋孝武帝时,官至宰相的谢安及其弟谢石)尚不知道这个消息,他们与其他一些人,也在私下里,准备开庭讲习《孝经》。
  • 宋代的昙秀,到惠州去见苏东坡,几天以后,将要回去时,苏东坡问他说:“山中人见你回去,必定向你求给土特产,你拿什么去应酬呢?”昙秀说:“鹅城的清风,鹤岭的明月,我将这些,送给他们每一个人。只怕他们没有存放的地方。”
  • 文天祥面白如玉,眉清目秀,眼大而有神,顾盼生辉。
  • 明代文学家屠隆,字长卿。他对亲友感悟的说:“人们一想到生病时,则贪婪之念,便会逐渐减少;人们一想到死亡时,则求道之念,便自然而生。”
  • 明朝的都御史,名字叫高明,他奉旨讨贼,迅速的把贼乱平定之后,他便上奏朝廷,请求回家休息。
  • 许衡少年时,曾在一个夏天的中午,挥汗如雨的赶路,口中干渴难忍。
  • 一个月前的某天,刚回国没多久的我,念叨着“越快越好”,抢了张最早出发的航班票,迫不及待地离开了生活了几十年的中国(Fotolia)
    有一天,鲁国国君问柳下惠:“我很想讨伐齐国,你认为怎么样?”柳下惠讲:“现在哪有这个必要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