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投己所好 实乃保官之道

作者﹕默安
font print 人气: 14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3年08月29日讯】
鲁婴哭卫:操心太远吗?

婴是鲁国守门人的女儿。一个晴朗的夏夜,姑娘们在场院上燃起明亮的篝火,一边摇着纺车,一边快活的唱着歌儿。忽然,婴伤心地哭了起来。

女伴们很奇怪,问她:“你有什么委屈?说给我们听吧。”

婴抽泣着说:“我听说卫国王子的品行很不好,所以就哭了。”

女伴们笑着劝她说:“卫国同咱们鲁国,有什么相干?再说卫国王子不贤,那是诸侯贵族的事情,你是一个贫家小女,何必操心太远呢?”

婴回答说:“我的想法可跟你们不一样。前几年,宋国的大司马桓魋,得罪了宋王,逃亡到咱们鲁国,就在我们这个地区宿夜。他的马匹跑进我家菜园,又是打滚,又是践踏,把绿油油的菜,糟蹋得七零八落。那一年,我们卖菜人家的收入,就损失了一半。去年,越国国王勾践攻打吴国,气势汹汹的,各国诸侯都怕他,去拍他的马屁,鲁国贡献美女,正好把我姐姐选去了。后来,我的大哥,去越国探望苦命的姐姐,又在半路上被强盗杀死,连尸首也没找到。”

婴揩揩眼泪,继续说:“越兵攻打的是吴国,可是遭殃的是我姐姐,惨死的是我哥哥。由此看来,虽然不是一个国家的人,诸侯和咱百姓也贵贱不同,但是灾祸和幸福,都互有联系;人与人看似无关,而实相连。如今卫国王子的品行很坏,又喜欢打仗,我只剩下一个小哥哥,不知何时灾祸又要落到他的头上,教我怎么不忧虑呢?”

【附言】

二千多年前的婴,这位女青年,很有远见,能从自家苦难的经历,看到与整个社会动荡局势的联系,认识到“祸与福相反而相成,人与人看似无关,而实相连”这个带有规律性的道理,在一定程度上猜测到了客观事物互有联系的原理。

汉朝学者班固说过:“相反而皆相成也”,即是说,相反的东西具有同一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着的各方面,在一定条件下,互相依存,组成一个统一体。看起来,卫、鲁两国,毫不相干,贵族与贫女的地位,也正相反,似乎中间不可能有什么关系;但在事实上,任何这类的事物和现象,在一定条件下,都可能发生密切的联系。我们在生活中,看不到这种辩证的联系,就必然要变成政治上的近视眼,变成鼠目寸光的庸人。(事据《韩诗外传》卷二)

西巴释麂,后得重用

鲁国大夫孟孙,进山打猎,活捉了一头肥胖的小麑子,他十分欢喜,立即命令臣下秦西巴,先带回宫去,下锅烹调,备好酒菜。以便他回来食用。

一路上,母麑紧紧跟着秦西巴,不住地哀号。秦西巴听着,心中实在不忍,便把小麑子放了。

孟孙回来,一听麑子被放了,勃然大怒,将秦西巴赶出宫去。

过了一年,孟孙的两个儿子,到了念书的年龄。孟孙物色了许多老师,都不称心,后来忽然想到了秦西巴,马上派人把他请回宫来,拜为子傅。

左右的人,悄悄问孟孙:“秦西巴曾经得罪过您,现在您却拜他为子傅,这是什么道理?”

孟孙笑着回答:“秦西巴对一只小麑子,都那么善良关爱,何况对我的两个儿子呢?我信得过他。”

【附言】

孟孙这样重视对子女的教育,注意了解他人的特长,并使这种特长在适当的地方,得到发挥,这是值得肯定的。

秦西巴的特点,是富于同情心,乃至推及动物。在放跑小麂子这件事上,表现了他的不杀生,爱护生命;他具有这种精神,用在教育学生上,自然也是难得可贵的。因此受到孟孙的信任和重用。

这也是爱惜生命,不杀生,善有善报之一例。(事据《淮南子‧人间训》)

杜绝投己所好:实乃保官之道!

公仪休拒鱼的故事,笔者早曾写过,所本资料,并非源头。所以,今天依据原始出处,再写、恭奉如下:

公仪休新任鲁国的丞相。

官吏百姓,听说公仪休很喜欢吃鱼,便争相把一筐筐活鱼海鲜,送到相府上。谁知公仪休都一一婉言谢绝了。

公仪休的学生,上前谏奏道:“先生既然爱吃鱼,为何不收下呢?”

公仪休矜持地笑笑,回答说:“正因为我爱吃鱼,所以我不能收礼。”

学生挺纳闷地问:“这话怎么讲?”

公仪休答道:“如果我经常收下别人送的鱼,就背上了贪贿爱财的恶名。结果,会弄得丞相的纱帽也戴不成。那时候,即使我再爱吃鱼,又哪里能吃到鱼呢?现在,我拒不收鱼,落下一个廉洁奉公的美名,就可以牢牢坐稳丞相这把交椅,还怕没有鱼吃吗?”

公仪休真是懂得正确处理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关系的人啊。换句话讲:“杜绝投己所好,实乃保官之道!”

【附言】

“此明于为人、为已者也”,是说公仪休善于处理公众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公众利益应该放在第一位,但个人利益也不能排斥。如何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从来就有两种不同的做法:一种将两者对立,以损害公众利益,来满足个人私欲,像历来的贪官污吏所做的那样;另一种则两者并重,以维护公众利益为前提,来保障个人的利益。公仪休属于后者。他反对贪赃受贿,正是为了自己不丢纱帽,这样就能长此吃到鱼。这种做法的实际效果是:对人民、对自己,都有好处。这是真正的明哲保身。(事据《淮南子‧道应训》)

有大嗓门,也是人材!

公孙龙是战国时期有名的学者,他在赵国时,常对学生们说:“一个没有本领的人,我是不收他做学生的。”

有一天,来了一个身穿破烂的年轻人,进门拜师。公孙龙问他:“你有什么本事?”

年轻人想了一会儿,回答:“我的喉咙很响,嗓门很大,能大声喊叫。”

旁边的学生们听了,都窃笑起来,认为他在和老师开玩笑。

公孙龙环顾大家,问道:“同学中有能喊叫的没有?”

大家又哄的笑了,说:“没有。”

公孙龙便一挥手,对这个年青人说:“好,我收你做学生。”

大家都面面相觑,莫名其妙。

过了一些日子,赵王派公孙龙,去燕国做说客。当他们一行,匆匆到了一条大河边,只见河水茫茫,船却停在河对岸。大家急着无法渡过。

这时,那个年青人,却不慌不忙地用手拢成一个话筒,对着河那边,大声呼喊,洪亮的声音传过去,船家听见了,很快把船划了过来。

【附言】

任何一种知识和技能,在特定的场合下,都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有时甚至是关键性的作用。所以应该像公孙龙那样,善于识别和发掘人才,尤其是那些一般场合下不易识别的一技之长,做到人尽其才,技尽其用。(事据《淮南子‧道应训》)@*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不知道大难即将临头,不等于没有灾难,这是没有预见性的可悲,此之谓“燕雀之智”。
  • 正当他得意地航行时,天气骤然变化,巨浪互相撞击,发出震天动地的轰响。
  • 从前齐国有一个人,整天贪恋着金子。一天清早起来,他把衣服穿得整整齐齐,赶到市上,走进一家金店里,伸手拿了一块金子,回头就跑。
  • 从前有个叫吴生的人,很势利。有一回,他偶尔赴宴,见稍后到来的一个 人,身穿朴素的粗布衫,,便有几分轻视。
  • 在郑县这个地方,住着一个名叫卜子的人。他的裤子穿得又脏又破,便买来一块布头,叫妻子为他做一条新裤子。
  • 古时候,赵国有一户人家,老鼠成灾。老鼠吃掉了这家人的粮食,嗑漏了箱柜,咬坏了衣物。这户人家想了许多办法,始终没能消灭这群老鼠。
  • 田野里有一种小动物,名叫“梧鼠”,毛色青黄,头像兔子,尾上有毛。也有人把它叫做“鼬鼠”或“五技鼠”,因为它有五种本领:会飞,会走,能游泳,能爬树,又会掘土打洞。
  • 钱若赓把自己判断的根据讲出之后,那个狡猾的旅舍店主,顿时脸色煞白,只是一味地磕头认罪。
  • 李厚被贬斥降职后,高兴地上了路。他说:“我怎能随便地同意死刑案件,来讨好皇上呢?”
  • 王蓝田坐在下席,说:“丞相又不是尧舜,怎么能每件事都做得对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