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被海产刺伤怎么办 海洋分支杆菌科普

林燕

人气: 7388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2014年03月15日讯】(大纪元记者林燕纽约报导)若处理海鱼、蟹或龙虾等海产时被刺伤,伤口出现肿胀,切勿掉以轻心。近日,纽约华埠报告有三十人,因处理生鱼和海鲜,造成手部皮肤割伤,进而染上海洋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marinum),引起皮肤发炎、红肿,甚至手指关节难以活动。

海洋分支杆菌是存在于海水之中的一种病菌,可附着在海产上。感染此类病菌后,手指会出现肿胀,并不会感到痛楚,往往患者会因此延误处理。直至数月后,肿胀部位仍然没有减退,且愈来愈大,影响关节的活动能力时,患者才意识到求诊的需要。

早在1926年,阿伦森(Aronson)就从鱼类身上分离出这种病菌,直到1951年才由利内尔和诺顿(Linell & Norden)发现病菌会传到人身上,会侵蚀皮下组织。

在中国大陆、香港等每年都会接获海洋分支杆菌的案例,且一年四季均有发生。约半数的受感染者是家庭主妇,另有从事海产业有关的渔民、厨师及售卖珊瑚的人士。他们均是在接触或处理海产时,被海鱼的鱼鳍、蟹钳或贝壳等刺伤手部。当皮肤被划破后,存在于海水或海产上的海洋分支杆菌从伤口进入人体皮下组织,引起皮肤溃疡或皮下组织肿成块状。

什么是海洋分支杆菌

海洋分支杆菌与肺结核菌同属分支杆菌类别,可存在于海水和淡水内,在28~32℃的水温最为活跃,若水温超过37℃则较难生存。因此,此病菌只会在人体筋膜蔓延,不会入侵温度较高的内脏器官;在体内的潜伏期为4至8个星期。

海洋分支杆菌引起的征状常见于手指和手背的肿胀,可发展为溃疡而结疤。如果病发时间较长,受感染后没有即时治理,病菌可能蔓延至深层组织,如筋膜、关节等,而出现红肿和感到痛楚。大部分患者经回忆,才想起多年前有过被海鲜刺伤的经历。

对肝病患者或免疫力弱人士,病菌可蔓延全身,导致皮肤及肌肉发炎、影响手部活动功能。即使伤口已痊愈,病菌也可能会沿着筋膜扩散,例如从手指蔓延至手腕及前臂,影响整个肌腱,甚至脚部。一旦病菌深入人体深层组织,即会导致连接关节的筋膜发炎及肿胀,引致关节炎。

如何防范和治疗

海洋分支杆菌一般不会导致死亡,但其治疗过程十分漫长。患者需先接受手术,切除发炎的部分,再服用医生处方的抗生素,为期6至9个月。治疗海洋性分支杆菌的抗生素,并非一般的抗生素便可把它消灭。由于此病菌与肺结核菌属同一类别,故此患者须服用治疗肺结核菌的药物,以治疗海洋分支杆菌。患者亦必需完成整个疗程,才可有效消灭病菌。

由于医生对这种病菌都比较陌生,过去还出现过按照慢性筋膜炎来治疗的个案,替病人注射类固醇后,反导致海洋分支杆菌加速生长,令病情更加严重而不能根治。亦有部分感染海洋分支杆菌后,误被以为肿痛与风湿病有关,因而注射类固醇后,令病菌一发不可收拾,结果患者的伤口长出不少肉疮。

勿大意 勿偏激

虽然海洋分支杆菌听起来很吓人,但它是能治愈的,而且不具有传染性,所以广大市民不用谈“鱼”色变。这种病菌经高温烹煮就能灭掉,所以不会因食用海产品而感染上病菌,纽约卫生局也指出:“食用来自这些市场的食品不存在相关风险。”

海鲜业从业员、厨师及家庭主妇属高危一族,处理海产时应做足防护措施,如戴上厚防水手套,或借助工具(如钳等)。一旦被海产刺伤,应立即用肥皂和水清洗及包扎伤口,注意不要让伤口再沾水;如果一星期后伤口仍然肿胀,应尽早求医治理,并要告知医生曾被海产刺伤。

此外,在进行潜水活动时,可穿上长袖的潜水衣,减少因皮肤直接接触水中生物,而产生受伤的机会。有慢性肝病、糖尿病或免疫力弱的人亦为高危人士,应注意预防措施,以防止病菌引起的侵入性感染。在纽约,可前往皮肤科医生处问诊;也可拨打卫生局的传染病科电话(347-396-2600),提出与医师交谈的要求。

(责任编辑:丽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