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丛谈:话说“景语皆情语”

作者:庄敬
(Fotolia)
font print 人气: 220
【字号】    
   标签: tags: ,

文艺作品离不开景物描写。关于景物描写的性质和作用,王国维在《人间诗话》中说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撮要精辟,颇耐寻味。

“景语皆情语”,首先说明了写景和抒情二者之间的紧密关系,这使人联想起清人刘熙载的一段话。他说,《诗经》里有一首诗:“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写得清幽蕴藉,读了令人感动。这首诗的好处,就是借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如果抽去关于景物描写的文字,那就只剩下“春往、冬来”四字而已,便不成其为好诗了。(见《艺概.诗概》)可见景物描写有助于感情的抒发,并能为文艺作品生辉增采。刘勰《文心雕龙》说:“山沓水匝,树杂云华。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春日迟迟,秋风飒飒。情往似赠,兴来如答。”也很形象地说明了景和情的关系。

“景语皆情语”,明确地道出了景物描写的感情色彩。这正如古人所讲:“非物无以见我,而观物之时,自有我在。”“物因情变”。“物皆着我之色。”这就意味着:客观地景物描写是不足取的;这就强调了:景物描写应该融入作者深厚的感情。写景之笔,愈是赋予深情,便愈能扣人心弦。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鸟本是平常悦目赏心之物,由于注入了诗人忧国思家的至情,所以观花反而溅泪,闻鸟便觉惊心。景中包蕴着深情,成为传世的名句。

景语传情,又有两种方法。一是正面描写,如写人物的欢乐时,则是风和日丽,鸟语花香;写人物的不幸时,则是凄风苦雨,愁云惨淡。景与情是相辅相成的。另一种方法为反面描写,即所描写的景物与人物的感情、遭遇等恰恰相反。如《红楼梦》写林黛玉归天时,境况本很凄凉,但作者却偏偏写此时飘来“一阵音乐之声。”这样写的作用,正如王夫之所谓:“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使处于矛盾环境中的人物、性格、命运,更加突出,更加鲜明。

“窥情风景之上,钻貌草木之中。吟咏所发,志唯深远;体物为妙,功在密附。”( 刘勰语)全面地理解景物描写的性质和方法,使之成为表情达意、刻画人物的有力手段,对于文艺创作,是十分重要的。 @*#

责任编辑: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天问〉是战国时代著名诗人屈原的作品。全篇由一百七十多个问句所组成。诗中对自然现象、神话传说、历史人物等方面,都提出疑问,表现出诗人对许多现象的不解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 朱自清在当年讲学时,曾经说过:“作诗之法,贵在避开方圆而说方圆。”这句话形象生动地阐明了一条作诗的重要原则。
  • 清代著名画家、诗人郑板桥,平生画竹甚多,题画竹的诗也不少,约有百首以上。他的每一首题画竹诗几乎都有独特的立意与构思,有不同的表现方法。真是千姿百态,各有韵致。
  • (Fotolia)
    写诗和绘画有一个重要诀窍,就是:观察仔细,想像具体;移情入物,形神兼备。
  • 跌顿的实质是:延宕进展,详化过程,绘写入微,曲尽情态。
  • 有了线索,恰如揽缰在手,纵骏马风蹄,而驰骋万里自如。因此,一个作者,在收集占有了大量材料之后,就必须殚精竭思,运用大力,找到拘拢材料的一条线索。
  • 文学艺术家“挥纤毫之笔,则万类由心;展方寸之能,而千里在掌。有像由之以立,无形因之以生。妙将入神,灵则通圣。”(杨慎《画品》语)若能如此,以形传神,形神兼备,便可能成为优秀的文艺作品!
  • 有一位评论家曾经指出:“言简意赅的语言,能够使人牢牢紧记;冗长的文字,却很难在记忆中长存。所以,我们一定“不要把时间、才力和劳动,浪费在空洞、多余的语言上。”
  • 从事文艺创作的人,须要能够直言定误的“诤友”,以便于取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效,而及时受教增益,这是颇有好处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