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海棠诗社 (18)

第一卷 校园
作者:杨天水

海棠诗社 第一卷 校园。(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7
【字号】    
   标签: tags: ,

续前文

***

开学后一段时间,大家都忙于各自的功课,见面往往匆匆点头就分道而去,偶尔说上几句,也是“过些日子好好谈谈”之类的应酬话。

大约九月底某天,李少川、王文贞找到我,说:“鲍士奇约了很多人聚会,都是爱好文史、诗文的,晚饭后,老地方。”

晚饭后,我前往海棠树边,远看上去,已有四、五位坐在石桌边,除了鲍士奇、杨红蔓,另三个我不认识,一个高个子,一个矮个子,一个戴眼镜。

待我们见面后,鲍士奇介绍那个大个子说:“这位是藏族的赵如霖,四川阿坝人,哲学系的。”

再介绍那个矮个子,说:“河北人钱实行,气象系的。”

最后介绍那个戴眼镜的,说:“孙仕勇,南阳人。”

杨红蔓说:“我,你们认识的。替你们介绍几位新朋友吧!”

顺着杨的手指方向,我看到广场南头,李少川、王文贞带了六、七个往这边来。

杨说:“我从东向西介绍吧!最东边的第二个叫李久通,汉人,天文系的;第三个是俄语系的黄琳,徐州附近人;第四个大汉叫周中正,数学系的,山东人;第五个看上去就是个怪才,叫吴安石,江西人;第六个是女生了,叫郑庄重,物理系的,广东揭阳人;第七位叫王德茂,江苏人,化学系的;第八个我不认识。”

我问:“那你怎么知道那么清楚的?”

杨红蔓说:“日前,我们小聚过一次。”

不一会,两班人聚到了一起,大家不免又是一翻介绍,热闹异常。这时我们才知道那第九位女生叫穆蓉,生物系的,安徽亳县人,曹孟德的同乡。

鲍士奇说:“大家五湖四海,各有所长,能到一起,互通有无,是个好事,希望日后能开诚相见,肝胆相照,以不负同学少年,书生意气。既然到了一起,我想尽量免去客套与虚浮。现在就言规正传,请大家发表见解,先谈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众人沉默了片刻。我想总得有人抛砖引玉吧,于是说:“宇宙任何事物间无不存在着联系,而有一种联系是内在的,相互影响的。我们人类文明,自产生到昌盛,先后间的联系不可等闲视之,谁见过宇宙过程中有前后截然不同的断裂呢?传统与现代之间,不应是断裂的关系,而应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望诸位一道,研察传统文化,有用的成分发展之,无用的成分废弃之。请各位畅所欲言吧。”

算是一块土激起几层浪,人们有些意思了,有的窃窃私语,有的跃跃欲试,有的若有所思。

那位藏族大汉赵如霖激动地说:“中国文化数千年绵延不绝,总有它的原因。我想其中一个原因必定是它能维系人心,人心稳然后才会有社会稳定。

近来我读孔、墨,觉得他们的目标基本一致,只是方法途径略有不同,孔子保守一些,墨子激进一些。孔子勤奋博学,墨子踏实笃行。

《老子》中虽有消极成分,但其辩证法经过改造,仍有大用。

孟夫子了不得呀,他开口闭口是法先王,而不是循周礼,先王的仁政其实就是民主主义与民生主义的一类,他到处口若悬河,整天宣扬那先王式的仁政。更可贵的是他将人主体的内在价值与仁政以及历史的变化联系起来了。

他一再强调,良知人人生而固有,扩大到政治制度中,就可实现民权主义与民生主义。他说人心既是一种器物,又是多种功用,即有思维、情感的功用,发挥这种功用,就能把握知识。

他说:‘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他顽强地认为,坚持很好地运用此种功用,光大人性中生而固有的仁爱种子,压制物欲的泛滥,并将良知扩充到个人与政府的实践中,使自己成圣,为民众造福。

我们现在的学子,欲有所作为,怎能忘掉养心、节欲、博爱呢?

至于庄子逍遥、颓废,我不怎么喜欢他。荀子治学严谨,只可惜没有孟子那样继承了孔门的主体思想,而是蜕化成儒家专制派的鼻祖。

再说那些如商鞅、申不害、慎到、韩非,也不是一无是处。我想中国古代的文化思想与制度设计在先秦就大体定型了,后来的二千年不过是枝节上的变化罢了。”

穆蓉笑道:“好家伙,是开古董课不?一下子说出这么多人,叫我听楞住了。”

河北人钱实行说:“我看我们年轻人不能忘掉实行的重要性。知与行孰轻孰重,孰先孰后,自古以来为一大课题。《诗经》里有‘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话,王阳明‘知行并重’的话,都应是我们的座右铭。

清朝初期,我们河北出了个大学者,叫颜元,就很注重实行。他的学派就叫做实学。我认为,实实在在的求知、做人、做事,当是我等终生的原则。”

江西人吴安石笑着说:“难怪你取名实行,原来是颇有些来历的。”

南阳孙仕勇说:“刚才钱君讲‘实’字,讲得透彻。一下子开我茅塞,原来我读《中庸》,被里面的‘诚’字闹糊涂了,一会讲‘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一会又讲‘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又说‘唯天下之至诚,为能尽其性’,好像又说过‘不诚无物’。

这下子我明白了,用‘实’字来解‘诚’字,就明白浅显了。说‘诚者天之道也’,就是说天是实实在在的,刮风下雨、四季轮流,养育万物,皆明明白白,没有什么弄虚作假的欺诈作为。

说‘诚者人之道’,一定是说人应发挥实实在在的品性,摒弃欺诈、虚伪的侵蚀。‘不诚无物’一定是说,不实实在在的话,最终就不会有什么存在与成就。自己实实在在地使人心中光明的一面扩展起来,才符合人性。

实实在在与光大宏扬又是互为一体的。光大宏扬本性中固有之德、智,是成己,就是造就自己;实实在在做事,从事生产创造、为他人提供合格的产品与服务,是成物,就是造福社会。这实实在在的品格与行为发展到了顶峰,就完全符合宇宙中的最高法则了。感谢你了,钱老兄,你的一个‘实’字扫清了我多少迷雾。”

此时俄语系的黄琳笑着说:“我的妈呀!这么多‘诚’呀,闹得我进了迷宫。从前不知迷宫为物,现在完全领略啦。”

李少川说:“黄小姐,我能否将他的见解简化一下吗?”

黄琳说:“求之不得呀!”

李少川说:“《中庸》的目的要人实实在在,真诚无欺。但有人会问:‘为什么我们要实实在在呢?根据是什么呢?’《中庸》为了增强自己的说服力,将‘诚’字赋予形而上学的意义,就是说,强调‘诚’是人与宇宙的固有属性。”

黄琳及众同学说:“这样就好懂得多。”

天文系的李久通说:“我讲几句,各位不要见笑。我叫李久通,我想就刚才几位的谈论结合我的名字谈点看法,古人有‘诚则通,通则久’的说法。现在我明白这意思了,实实在在才能通畅无阻,通畅无阻才能久存下去。我父母以此为我命名,一定是要我追真诚长久了。离开真诚,便无长久,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呢?”

我感到李久通既有东方朔、简雍一类的诙谐,又有正统儒生的格调。@(待续)

(点阅小说:海棠诗社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很佩服萨都剌的人品与文才。做官时总为百姓着想,这当然是腐烂的权贵阶层容不得的,最后逼得他只好寄情山水,以笔为矛。
  • 日暮之时,我一人常驻足西望,但见贺兰山巍峨雄壮,直插云霄,驼青载翠,逶迤莽莽,不见尽头。
  • 某日黄昏,甚感无聊,遂乱翻《纳西与摩梭民俗》一书,不料深为泸沽湖畔的美景朴俗吸引。
  • 虽无交往,只要闻知其人其事,有感而发,便可悼亡,譬如金玉,众人皆知其贵洁,然而真正见过,又有几人?
  • 悲哀悼亡的气氛完全隐退,大家都在寻找欢快的话题,当然谈话总是在靠近的两个人之间进行。
  • 实这诗,五言、七言、新诗、旧诗,各有各的优势,就如同镰刀与篮子,各有己长一般,无论什么形式,体裁,还必有立意与功夫作基石,才能产生好诗。
  • 试想磁铁两极不是连为一体么?水草、鱼虫不是和平相处,彼此共存么?就是树林子,谁见过纯粹的桃林、柳林呢?那里总还有其它的杂草,有风雨、有雾露、有蜂蝶、有飞鸟等等。凡此种种,说明天地万物与人类,离不开和平共处的原则。
  • 原以为这个贵州小女子不过是一活泼好动的少女,入诗社乃图耳目娱乐而已,至今方知其悯贫困之真挚,爱人类之深切,非一般庸庸学子能够相比。
  • 头上青藤附满棚架,少许雨露,随风零落,海棠花果分外清香,广场两边园林中桃、李芳绯,杏吐丹霞,清气沁人肺腑。刚才筝、笛之声已沉,四周唯有清新一派。
  • 洗手间里,我在洗脸池前磨磨蹭蹭,忽然有人拍了一下我的肩膀——镜子里,一个戴黑墨镜的在向我微笑!我的心一下提到了嗓子眼儿。“方明,这儿没监控。”这熟悉的声音让我心惊肉跳!他摘下了墨镜——My God!是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