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破柙记 (79)

作者:柳岸

老虎。(雅惠翻摄/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64
【字号】    
   标签: tags: , , ,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欤? ……”《论语.季氏》

“年羹尧是雍正皇帝夺权后能够稳定大局的关键人物。他以平定青海的战功,支持了雍正皇帝坐稳了宝座。可是他功高震主,对阴险、嫉忌的皇帝来说又是一块尾大不掉的心病,便借机整治他。一次,他在奏折里把‘朝乾夕惕’写成了‘夕惕朝乾’……”

“这不一样吗?”李麟插嘴。

“可在雍正皇帝眼里却是大不敬!”

“不懂!”李麟摇头。

云英不得不做出教授姿态:“这四个字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用于‘颂圣’⎯⎯就是歌颂皇帝的,那就意味着不能有丝毫差错。明白吗?”

“明白一点了,改了颂辞就意味着不把皇上当成圣人。”

“差不多!”云英点头。

“太苛刻了!这么说……这个雍正是个苛薄、阴损的皇帝?”

“书上怎么说?”她问。

“按书里描写的……雍正是废寝忘食……勤于公务……也有战功,是个好皇帝。”

“‘文字狱’在书里是怎么说的?”

“什么?”李麟还不明白:“文字狱?”

“就是查嗣庭、谢济世、陆生楠以及吕留良事件。”

“好像是……说他们反对‘新政’……?”

“‘文字狱’不提,这不仅是歪曲历史,简直是重编历史了!”她有些气愤。

“可是书里说:雍正皇帝时国库充实。从康熙皇帝时的七百万两到了五仟万两。”李麟似乎还有点不平。

“那就是说,只要横征暴敛就是好皇帝?”云英直斥李麟仿佛他就是作者。

“本想看书是为了增加点知识,得到点学问。没想到这里面还有这么多弯弯道道儿。”李麟感慨地说。

“用历史人物的嘴,说出现代人的话⎯⎯把历史人物有意识的现代化;赋予他当时不曾有的地位。隐恶扬善,颠倒是非,在我们国家文学艺术界是家常便饭。当年江青‘四人帮’不就用这一手把中国搞了个天翻地覆?”

“这样说,这本书是有政治目的的了?”李麟问。

“我是就作品的作用而言,不是说作者的动机。有这样的描写说明我们国家又要出一个圣人了!”

“有意思!怪不得人家说‘文学是时代的晴雨表’!”

“也是政治动向的温度计!”她补充道:“小月蕙不是唱过一首她们家乡的歌吗:‘渠江曲,渠江清,渠江出了个………’她没唱下去。

“又一个《东方红》下一句该是:‘改革开放的大救星’了!”

二人同时大笑。

“我发现你的文化程度不低!”云英忽然夸奖起来。

“这不是讽刺吧?”李麟有些不好意思。

“真的!你什么教育程度?”她认真地问。

“高中毕业,大学没考上……”

“为什么?”

“‘政审’不过关呗!”他说漏了嘴。

“那你怎么能参军?”果然她发现了破绽。

“……那……我是走了‘后门’……托人改了家庭成分……”李麟支吾地说。

“你要是早托人改成分岂不就上成大学了?”

李麟垂下了头。

魏云英还以为他是为没上大学而引起烦恼,触动了他的伤心之处。于是马上改变话题:“好了,好了,不谈这些了!你打电话给我要说什么,总不会是考我的历史知识吧?”

为了及时传递消息,防备突然情况,李麟买了一台手提电话。又为了防止云英家电话被窃听,他与她约定一个暗号:电话接通之后不说话,只用手指在话筒上轻弹三下,她就知道对方是张文隆。再上街打公用电话或亲自来访。

“怎么是我来考你?”李麟冤屈地说:“是您自己高谈阔论,评古论今。”

云英发觉自己未免有些过分。刚才类似埋怨的话实际更符合于情人之间的撒娇,而眼下的张文隆不过是患难之交而已。可是为什么会有这种得意忘形?她自己也说不清楚。

“好,……不必追究责任!”她玩笑地遮过尴尬:“什么事?请讲!”

“昨天……”李麟说着脸色严肃起来:“月蕙对我谈起一个消息……”

其实,消息是祁冠三告诉他的,说是月蕙是为了和舅舅拉开“距离”。

“说什么?”云英问。

“昨天,一位退了休的市委秘书长找祁伯伯看病,同时聊起天来。月蕙伺候茶水的时候听到一句话……”

“什么?你怎么老说半截话!”云英埋怨地。

“他提到说:有一个叫做‘国际人权组织’的要到汴州来!”

“唔?!”云英面色也凝重起来。

李麟却没了下文。他在等待云英的反应。

“怎么就这一句话?”她奇怪。

“可不?正因为如此,所以才请你这大知识分子来参谋,参谋!”

所以用这种玩笑式的口吻,目的是把严重的情势说得轻松些,以使她经过考虑得出自己的结论。

“那位秘书长在什么情况下讲的这句话?”

“月蕙说……”李麟回忆着:“这个大官当时兴高采烈地说:‘本市已经被新辟为对外开放城市。中央最近决定给汴州市一项外事任务,要接待一个国际人权组织代表团’……”

“国际人权组织?”

她想起萧义雄曾向她提到过,可以利用外宾来访把黄永祥被囚的消息传递到国外去,以求得国际声援。现在这是不是一次机会呢?

“……不知是联合国属下,还是其他什么国际组织?”她思考着说

“有什么不同吗?”李麟问。

“如果是联合国属下的‘人权组织’⎯⎯他们是一直关注中国人权状况的。但却不会被当局容忍来中国自由访问,即使被迫同意了也一定戒备森严,不许老百姓靠近!”

“那会不会是有些外国人爱管闲事,出于不同的目的,想要来中国实地考察一番,判断一下究竟而成立一个组织呢?”李麟凭着常识猜想着。

“那就是所谓的‘民间组织’了,顶着一块‘人权’招牌为自己制造声誉。这倒并非没有可能。但是,能被咱们国家批准而又被隆重接待的就绝不会是公正、客观的,最多是个‘国际统一战线’的呼应者而已。用他们外国人的嘴,说出当局想要说的话!”

云英这番话只不过是就常识范围对国外来华组织做的一般性分析,还没来得及就如何利用的问题进行考虑。但听到李麟耳朵里却是觉得她太悲观,无所作为,与他的希望大相径庭,因此心头不免有所压抑。

其实云英分析得不错。自“六四”引发的中国人权危机招致国际舆论的关注,在联合国,差不多每年都有提案谴责中国人权状况。尽管在中国政、经双重压力下得不到通过,但“人权纪录”却在全世界被打入“另册”了。

为了摆脱这种被动的局面,中国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一方面在意识形态领域内立论:“吃饭是最大的人权”,希望在根本性立场上否定普遍的人权概念;另一方面从政治角度上坚持“主权高于人权”来稳定己方的态势。不想这两项先天不足的论点反而证明了:中国已把漠视(敌视)人权提到了国策的目标。

长袖善舞的幕僚们于是提出了另一种解套措施:以传统的“国际统一战线”手法,远交近诱。其中一项就是广邀“国际人士”实地现身来中国访问,以他们的“真实印象”来堵塞国际舆论的借口。这样做固然对外国人影响不大,因为这些“友好人士”往往不是某种意识形态的偏执者,便是声名及权势都日趋没落的政客、官僚。但对中国老百姓来说却是具有极大影响力,因为这是“外宾”的“定评”!

一项以“国际人权观察团”为名义的邀约访问,即将在中国展开。被邀约的人大约顾忌到自己的声名及主人方面的“过分热情”吧,他们提出要有“自主,不受干扰”的“环境”。为了充分体现这一点,该团团长拿起一份中国地图随手一指。于是,观察对象就落到地处中原的本省,本市。……

“您是说,不管是哪种老外……”李麟试探着反驳:“都不能寄予希望?”

“一般来说是这样……”云英仍没觉查对方的意向:“对老百姓来说,他们来不来中国访问有什么关系,还不是照样过自己的日子?”

“我看起码对您来说就会有很大的影响!”李麟突然严肃地说。

@#

责任编辑:魏春雨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如果说祁冠三最终之所以接受这项“聊胜于无”的“落实政策”,其中一多半原因就是为了这个防空洞。
  • 祁冠三的心“咯噔”一下,百密一疏,千不该、万不该,不该贪图方便让李麟来帮助搬家。没有想到魏仲民是有可能认出李麟的。
  • 莫非自己一生就该注定与动荡、颠沛为伍,直到老死荒野、尸骨无人收?
  • “黄永祥!”云英双手颤抖,不自主地喊出他的名字,脚步也不觉踉跄起来。
  • 这是为什么?充满人性理想的人却总要受到非人性的对待!
  • 计划初步成功,文陆向云英做了个鬼脸。
  • 渴,十分干渴,喉头就似一把火!他努力想说出一个“水”字却十分费力。舌头碰撞嘴唇的结果,连自己也听不清。
  • 魏云英所能叙述的当然只是这防空洞历史中她所经历的部分,是“现代版”。倘若追述它的全貌就得上溯到四十五年前,在这一点上文陆比她要清楚的多。
  • 洗手间里,我在洗脸池前磨磨蹭蹭,忽然有人拍了一下我的肩膀——镜子里,一个戴黑墨镜的在向我微笑!我的心一下提到了嗓子眼儿。“方明,这儿没监控。”这熟悉的声音让我心惊肉跳!他摘下了墨镜——My God!是他!
  • 在医院见到了杜红,也看到了她那位一直昏睡的将成为植物人的男朋友,我真是无话可说了。这个刚毕业的法律研究生,不谙世道,跟预审死磕,结果被一手遮天的小预审整得被律师所解聘、男朋友被打成重伤。我塞给她一万元——杯水车薪,在这昂贵的医院里支撑不了几天。这钱还是我向母亲借的,我目前在国内的现金,为还人情债已经花的差不多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