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札记

姚晓迅
font print 人气: 5
【字号】    
   标签: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7月16日讯】为什么谈信仰?

在物质的中国,谈信仰不是一件时髦的事情。信仰更多地被当作骗人的咒语或者荒谬而无用的鬼话。没有信仰是一种常态,而有信仰则被当作某种精神上的疾病。人们会要求更加“有用”的东西,而不是远离生活实践的原则。

我不否认,从某种意义上说信仰确实是无用的,它无法带来实惠。但是,没有信仰,人将变成心理的驼背——他所能看到的只限于狭窄的地球表面,而永远看不到广阔的天空。

信仰是什么?
信仰是一种生活的指向。

郭靖的“为国为民,侠之大也”,是信仰;杨过的主观、反叛、爱之生死不渝,是信仰;乔峰的大气、凛然,在奋斗中体认人性的尊严,是信仰。
坚定我之所爱,不惜以死相随——这就是信仰。

信仰是一种自愿的善行。

信仰不由恐惧而来。任何强制都是对善的亵渎,任何包含强制的行为都不再能够称之为善,因而,对善的信仰也就不会产生于权威的命令和强迫之下。

信仰永远是个人化的,我们所谈的信仰永远只是“我”的信仰。如果超越了这一步,信仰就可能变成一种假借信仰名义实行强迫的胡作非为。

我们信仰着自己的信仰,但决不能强迫别人信仰自己的信仰。

信仰与生活
信仰是一种做人的原则,表现为有所为、有所不为。

所为着,诸如诚实、忠于生活和理解生活、尊重和接纳、宽容和与人为善以及坚定、勇敢,申张爱与信义,最重要的是一以贯之和能够体会到幸福。

所不为者,诸如说谎、骗人、喜欢权术超过了道义、把老虎吃人当作一种高贵、“那儿德行”、装孙子或装着不孙子其实挺孙子等等。
为什么信仰?之一

人的生活充满着偶然,而人应付变动不定的生活的能力却是有限的,或者说从根本上说人永远处于“无能为力”的状态。另一方面,人的“所欲”则是无限的,就像在太空中飘过陨星,不可能有止境。这种人的有限性与永久性企盼之间的差距,决定了人必须在现实存在基础上有所期盼,有所超越。因而人们求助于信仰。

布洛赫将人的本质界定为“希望的主体”。在他看来,人不是其现存、不是他现有的各种属性,而是走向某种超越他现存的存在物。乌托邦冲动是人的自我超越的必然,它的意义在于一种现实永远无法达到也永远摆脱不了的永恒超越。这种永恒超越本身表征着人所特有的终极关怀,其意义就在于超越本身。

为什么信仰?之二

人们往往迷恋有所成就,甚至将取得的成就赋予一种神圣性,以为成就本身就意味着终极意义,并将自己的终极关怀寄托在这些价值之上。

但是存在主义神学家蒂里希在《信仰的动力》中说,诸如个人的成功、成就或者国家的现代化之类的东西毕竟只是一时一事看得到的东西,并非象其自称或者想象的那样具备无限性。这种有限的事物是不可能超越于主客体范式之外的,尽管信者把它当作主体,它仍然是个客体。

在蒂里希看来,对这些有限事物的信仰,只是一种偶像崇拜,只是将次要的、有限的实体提升到终极地位,而非真正的终极关怀,并不能提供一个完整的意义世界。因而当人们一旦领悟到世俗领域的有限意义时,就会重新回到神圣的领域,在此基础上重建自己的终极关怀。

信仰的力量

非营利事业的存在,从学理逻辑上是对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补救,其能够实行,则得自于信仰的的力量。

不然就不会有特雷莎嫫嫫以爱寻求和平而给这个世界带来的感动,也没有绿色和平的勇士们以一叶小舟对抗庞大捕鲸船队带来的震撼。

我们唯有凭借理性的智慧才能够得以迈进信仰的大门。

对于从事非营利事业的人们来说,今天从事着这样的事业,既应当是个人的职业选择,也应当是实践个人信仰的机会。

只有不断地提升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准,才能使自己更接近于信仰的光辉。而这必须以行动为导向,埋头苦干,而决不是靠心想事成。
伟大的管理学家杜拉克在《管理非营利组织——实践和原则》一书中提到,非营利机构人士应当反复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我应当以什么贡献和成果对机构负责?这个机构又以什么贡献和成果对社会负责?机构和我将以什么被这个世界所记得?”他说,这个问题将引导你不断地更新自己,督促你把自己看作你想变成的那个人。
希望、信仰与爱

我再次引用伴随我多年但又找不到出处的一段话:“在我们的一生中,值得做的事不可能都做完,因此,我们求助于希望;在历史的任何直接内涵中,完全意义上的真善美是不存在的,因此,我们求助于信仰;我们所做的事,不论有多大的效力,都不可能单独去完成,因此,我们求助于爱。”(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罗曼-波兰斯基经历十分坎坷,生于波兰,早年随父母移居法国,但在二战爆发前两年又迁回波兰,二战爆发后,他的父母均被抓入纳粹集中营,母亲不幸死于其中。年少的波兰斯基开始在波兰乡村地区流浪,在几个信仰新教的家庭中寄宿。当时人们并不太关心电影,因为放映的多数是德国影片,但波兰斯基似乎没有太多的爱国主义顾虑,明显地表现出对电影的浓厚兴趣。二战胜利后,父亲将他送入技术学校就读,但他执意要往电影方面发展。
  • 华航分别安排三处会场,依家属不同宗教信仰不同仪式布置罹难者头七法会公祭,今天上午七时在马公空军基地举行,陈水扁总统将到场吊祭。
  • 大连消息,大连教养院对非法关押的数百名法轮功学员实施残酷血腥暴行,并以下流恶毒手段逼迫法轮功学员放弃信仰。 迄今为止,已有多名法轮功学员被迫害致死。
  • 长春“黑嘴子”女子劳教所非法关押了很多法轮功弟子。为了强迫她们放弃对法轮功的信仰﹐这里的管教采用了各种惨绝人寰的手段折磨这些善良的女弟子。明慧网6月6日揭露了该劳教所十大毒招﹕
  • 早就读到过这样的报道:为了防止各地法轮功信众到北京天安门广场去表达他
    们的信仰,有些地方当局在火车站的入口处逐个盘问旅客,要每个人用下流话骂一
    句法轮功创始人,或者在入口的狭窄过道地上放着法轮功创始人的画像,每个进站
    的人都得踏着画像走进去。这种措施的道理很明确,法轮功是主张“真”的,不能
    撒谎。这样就把法轮功信众拦下来了。
  • 法轮大法信息中心6月20日报道: 在江泽民出访欧洲五国期间﹐一个星期内有六名法轮功学员证实被迫害致死﹐他们是山东潍坊的李国俊﹑河北张家口的宋翠玲﹑河北邯郸市邯的张秀玲﹑四川成都的吴大碧﹑安徽宣城男性法轮功学员芮晓林以及甘肃兰州一位女法轮功学员。这五女一男的法轮功学员均为善良百姓﹐他们被迫害致死的唯一原因就是拒绝放弃“真﹑善﹑忍”的信仰。
  • 加拿大国际特赦(Amnesty International of Canada)在其网页http://www.amnesty.ca/ 显着位置呼吁释放因信仰而被江泽民政府监禁者何立志(法轮功学员、加拿大永久居民)。加国际际特赦组织认为何立志是一名良心犯(prisoner of conscience),要求中国政府无条件释放他。(上图为:何立志及与妻子张丽的合影)
  • 上个星期,我所在的公司组织员工去五台山旅游,显通寺等几个著名寺庙自然算是五台山最重要的人文景观,无需多论。让我感到惊讶乃至厌恶的是散落在整个五台山的各处建筑,其设计之恶俗让人永远难忘。且不说这些建筑之间毫无整体规划,几乎清一色的廉价白瓷砖帖墙就够让人恶心一阵子的——他们似乎对于公共厕所的设计有着痴迷的偏好,至于在五台山各景点像苍蝇一样追逐游客骗钱的当地人,更让人对五台山倒足了胃口——在一个信仰沦丧的时代,人们的审美能力与道德水准同样低劣,而且两者之间也许存在着某种特殊而神秘的关系。
  • 江泽民参观了地方有五台山、洛阳白马寺、河北柏林禅寺等千年名寺。通过与僧人交流,他认识到:“佛教毕竟是我们中国人最能接受的信仰啊!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虽然明白了一点佛教道理,但江泽民似乎并不真的准备“回头是岸”,对国内各种宗教以及法轮功的压制与迫害,至今仍不见放松。那麽,我们只能把江泽民每年的“宗教之旅”看成做秀,甚至视为对宗教的利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