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大家】系列: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朴

【元曲大家】白朴绝意仕进 词曲慰平生

作者:兰音
图为明 王谔绘《瑞雪凝冬图》局部。(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1184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元代文人,除少数名臣作过散曲外,大抵是布衣、府吏之类。而元初有位文人,自是名门贵公子,更有在朝堂平步青云的捷径。然而就是这么一位名流,却自甘“沉沦”,终生不入仕途,还投身秦楼楚馆,陶醉诗酒风月。不过元代文坛有幸,他留下了大量词曲和传世杂剧,最终名列元曲四大家。

他就是跨越金、元两朝的白朴。此人初名恒,字仁甫,后改为白朴,字太素,号兰谷先生。单从名字的变化,便可一窥他的生平和内心世界:前者代表了儒家理念,也承载了家族的期许;后者却是白朴主动追寻的人生理想,抛却世俗烦恼,回归质朴的真我。他希望自己,能像空谷幽兰一般不媚世俗,永远飘散着傲世清香。

在《录鬼簿》中,编书者将白朴置于早期的名公才人作家群中,紧随关汉卿之后,排在第二位。属于他的挽词这样写的:“峨冠博带太常卿,娇马轻衫馆阁情。拈花摘叶风诗性,得青楼、薄幸名。洗襟怀、剪雪裁冰。闲中趣,物外景,兰谷先生。”身负青楼薄幸名,怀抱超然遁世心,这样的白朴既矛盾又特别,他的故事,本身就是一场曲折复杂的戏剧人生。

元白再续佳话

唐朝有惺惺相惜的大诗人元稹和白居易,世称“元白”;到了元朝,也有著名文人元好问和白朴这对忘年之交。元好问就是那位,唱出“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北方文坛盟主。他对白朴,如父如师,更有再造之恩。这段故事,还要从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壬辰之乱说起。

元好问每次经过真定,一定要去白家作客,询问白朴的学业。图为南宋 马远(款)绘《寒岩积雪图》局部。(公有领域)

白朴虽不做官,他的家世也不简单。金朝末年,来自山西的白氏家族已经是汴京显赫一时的望族。白家出了两位进士,即白朴的伯父、父亲白华。白华一直在国都汴京做官,供职于枢密院,是皇帝的一位近臣。白朴的同辈、后辈,都不乏位高爵显者,让白氏家族成了真正书香世宦之家。而白朴身后得朝廷封赠官位,正是子辈之功。

再说白华,他在政事之余,也喜好结交大批文士。多年以后,他回忆起在金朝的这段锦绣岁月,最感激的便是结识了大才子元好问。白朴出生时,正值家族的鼎盛之时。然而金朝气数将尽,即使是锦衣玉食的白少爷,也难免饱尝人世悲欢。

金哀宗天兴元年(1232年),蒙古大军围攻汴京,金兵不敌,金哀宗仓皇出逃,史称“壬辰之乱”。白华是随行官员,把妻儿都留在城中。蒙古兵破城后,烧杀抢掠,白朴的母亲为乱兵所掳,生死未卜。父亲远走、母亲失踪,年仅七岁的白朴和姐姐瞬间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

兵荒马乱中,元好问义不容辞收留了姐弟俩,给予妥贴的照拂和悉心的教导。无论被俘还是逃难,元好问一直把两个孩子带在身边,几经辗转飘零,流寓山东一带。元好问非常喜欢白朴,对他视如己出,亲自教他诗文。白朴的文风就受到元氏的影响,时人更认为他就是元氏风格的继承者。

蒙古太宗八年(1236年),白朴十岁的时候,白华定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元好问这才将白朴姐弟送还白家,让父子三人团聚。白华非常感慨地歌诗致谢:“顾我真成丧家狗,赖君曾护落巢儿。”从此白朴随父亲进习儒业,专攻词赋,也是金朝科举的考试内容。

后来,元好问也未忘记共患难的白朴小友,每次经过真定一定要去白家作客,询问白朴的学业。白朴天资聪颖,又得元好问赏识,学业突飞猛进,年纪轻轻便闻名于世。元好问曾作诗赞他:“元白通家旧,诸郎汝独贤。”

真定才子 不问功名

自从和白华团聚后,白朴就在真定度过了少年、青年时光。真定是元初的一个文化、尤其是杂剧中心,对白朴的创作也有很大助益。真定的繁荣主要归功于其管理者史天泽。他是元初名将,也是元朝唯一的汉人宰相,忽必烈以大将郭子仪、曹彬比之。

史天泽治理真定时,乐善好贤,多行善政,在金元易代的乱世中打造一方安定繁荣的乐土。北方士庶慕其名,纷纷前来归附,其中就包括杨果、王恽、张德辉、李治、王若虚、元好问等名士,当然还有白华。史天泽为这些人提供避难的栖身之所,更是将他们奉为上宾,礼遇甚厚。

此外,史天泽雅好文学,本人也是散曲作家,族中亦有创作杂剧之辈。他常常和名士们谈论经史,论说风雅。这些名士除了辅佐史氏处理政事,还从事当地文化教育活动,更积极参与元曲的创作。白朴就在这个开明而风流的文学胜地成长起来,成年后亦是史天泽麾下一位文学侍从,经常随他游历各地。

随着年纪渐长,白朴堂堂男儿,自幼接受传统儒学教育,年少时也有志于天下。然而元朝废除科举,父亲也不再是达官显贵,白朴虽然学识渊博,精通词赋,憾无用武之地。不过,他的长官史天泽颇具慧眼识人之能,凡他举荐之人,大多仕途显达。中统二年(1261年),元世祖命各路宣抚使举荐有文学才能的士人,供朝廷录用。史天泽对白朴爱重已久,郑重推荐了他。

那一年,白朴三十五岁,正值施展宏图抱负的盛年,然而他再三辞谢,主动远离权力中心,时人形容他“栖迟衡门,视荣利蔑如也”(王博文《天籁集原序》)。这样的举荐在他晚年还有一次,白朴仍是回绝,自断仕进,一生布衣。一个才华横溢的名臣之后为何这样抗拒做官呢?

这大概与他童年饱受丧乱之苦有关,功名富贵逃不过末世悲剧,也救不了至亲之人,如过眼云烟一般飘渺虚无。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白朴怀着这种祸福无常、兴亡无定之叹,仕途之心逐渐索然。

放情山水 诗酒趁年华

不做官的日子,白朴在做什么呢?他既清高又中庸,时人剖析他的内心世界:“既不欲高蹈远引以抗其节,又不欲使爵禄以污其身,于是屈己降志,玩世滑稽。”(孙大雅《天籁词后序》)身历金朝、南宋的灭亡,白朴总是郁郁不乐,于是走上一条半隐半俗、词曲自娱的遗民式生活。。

白朴年轻时,一度冶游风月,放浪勾栏,与歌儿舞女、杂剧演员相知相交。图为清 改琦绘 《金鼎和美图》局部。(公有领域)

一方面,他冶游风月,放浪勾栏,与歌儿舞女、杂剧演员相知相交。正如关汉卿有个红颜知己朱帘秀,白朴也有个爱赏有加的天然秀。另一方面,他遁迹林泉,乐享山水,与文人墨客交游唱和。特别是在拒绝出仕后,他更是壮游大江南北长达二十年,饱览自然风光。

晚年时,白朴的足迹已遍及建康、江西、九江、岳阳、扬州等名城。最终他选择建康(今南京)作为终老之地。当时的监察师董巨源再次推荐白朴出山,他再一次毫不犹豫地谢绝,并填词表明归隐决心。此后,白朴与友人游览古迹,吟赏山水,诗酒趁年华,走过余生。

这样的生活,表面上是滑稽戏谑游戏人生,骨子里依然是忧伤苦闷的悲凉,或者是了悟人间百味后的萧索。这些经历、心绪融入创作之中,也形成了白朴或奔放洒脱、或沉郁雄浑之作。他的文学作品,主要有词、曲、杂剧等。

在曲代词兴的金元之交,白朴仍旧偏爱填词,把自己的一百多首词作编成《天籁集》。而他的艺术成就主要来自元曲,他有四十多首散曲传世,《太和正音谱》评其风格“如鹏搏九霄”,中有一股磊落磅礴之气概;他的杂剧更属元人第一流,其中以唐玄宗为主角的《梧桐雨》,被王国维称赞是和《汉宫秋》《倩女离魂》比肩的千古绝品。

飘然遁隐 贫士亦风流

接下来简要谈谈白朴的散曲。其作品多涉及隐逸避世、写景咏物及歌咏恋情等内容,是元曲中常见题材,但白朴凭借深厚的词赋功底和超然的精神境界,形成了散曲清秀俊逸、俊爽豪放的特点。

白朴终其一生无意于功名,时常在词曲流露归隐出世之意。图为元 盛懋绘《坐看云起图》局部。 (公有领域)

经历了山河易主、幼年漂泊等苦难,白朴终其一生无意于功名,时常在词曲流露归隐出世之意,这也是他抒怀言志,用曲词慰藉落寞之心的方式。不过他那愁苦悲愤之情,到了形式活泼的散曲中,就转变为看似豁达平和、实则深沉含蓄的情感。

在这类隐逸避世的作品中,白朴以冷峻客观的目光追溯历史,以古代著名隐士为生活的目标,表达摈弃功名利禄、追寻逍遥人生的情怀。套曲《阳春曲·知几》中,首尾两支曲词颇为经典:

“知荣知辱牢缄口,谁是谁非暗点头。诗书丛里且淹留。闲袖手,贫煞也风流。”

“张良辞汉全身计,范蠡归湖远害机。乐山乐水总相宜。君细推,今古几人知。”

所谓“知几”,便是了解世事变化的先兆。第一支曲子中,白朴阐述自身的处世态度。知荣,是懂得盈亏消长的规律,做到持盈保泰;知辱,是懂得适可而止的道理,做到知足不辱。

作者看破世情,也懂得谁是谁非,却三缄其口,也就是不愿陷入是非恩怨的风波之中。他能做的,就是深入书山,流连诗文,做一个不问世事的长者。哪怕是家境清贫,他也获得内心的宁静安逸,正是“贫煞也风流”。

结尾这支曲子,作者讲的是袖手旁观、安贫乐道的深层原因。他先列举张良辞汉、范蠡归湖的历史旧事,两位定国安邦的贤士,不约而同走进山水自然的怀抱,正是看透了功名富贵之下的危机,因而都以隐士身份远离官场,避祸全身。

白朴和古代名士的选择,表现了淡泊名利、返璞归真的处世哲学。然而白朴同样感慨,这样的大智慧,从古到今能有几人参透?

而白朴写景的散曲,既是他游赏山水的生活写照,也是他淡然忘我的情怀流露。他笔下的风景洁净纯粹,白描勾勒美景,仿佛是自然造化的再现,表现出一种无我之境。他也有一首类似马致远的作品《天净沙·秋》:“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二人的作品,题目有一字之差,白朴少了一个“思”,便是少了主观之情,而是用客观真实的笔法表现秋天景色。虽然白朴同样选用一系列精致典型的意象,罗列铺陈完成曲词,但是他采用的形容词,几乎没有感情色彩,意在如实表现景物特色。因而,他的文字呈现出一幅静美隽永的秋景图,没有求而不得的愁闷,也没有羁旅漂泊的孤独。

同样是《天净沙》,马致远的作品会激发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白朴的文字却给人一份静谧闲适之感,各具神采。白、马作品的风格差异,正是由于两人身世阅历、性情志向的不同。读曲亦是读人,所谓作品的艺术风格,也正是作者精神境界的外化。白朴名如其人,曲如其人,他的一生展现了元代文人群体的又一个侧面。

点阅【元曲大家】连载文章。

责任编辑: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黄芦、白蘋、绿杨、红蓼,色彩纷呈,相映成趣,画出一幅江南水乡的明艳秋景。秋是垂钓季节,岸边、渡口、堤上、滩头,正是渔夫足迹常到之处。
  • 人过中年,易生迟暮之感。特别是经历了宦海沉浮、飘泊之苦,壮志消磨、豪情退尽,常生厌世出尘之心。
  • 世间人心险恶,人海风波浊浪翻滚;世人对未来的奢望,乃至已在手中的荣华富贵,实质上与南柯一梦没有两样。但真能参破这白日梦的又有几人呢?
  • 中华文化是神传文化,唐诗、宋词、元曲等都是其中的一部分。守文的意思是恪守古人留下的写作原则。因为诗词曲都是由文字组成的,所以这里先谈谈文字。
  • 凤髻蟠空,袅娜腰肢温更柔。轻移莲步,汉宫飞燕旧风流。谩催鼍鼓品《梁州》,鹧鸪飞起春罗袖。锦缠头,刘郎错认风前柳。
  • 若把人生比作一潭水,有人从中看到世外桃源,有人看到飞鸟掠影,有人看到蓝天白云,有人看到无底深洞,也有人看到那还是水。看待的角度,产生不同的境界。人们常说,人生就是一场修行。谁能从中领悟,谁就从中体会到壶中洞天的美妙。古代有不少诗词,写出了人生别有洞天的精彩一面。
  • 自孟子道出“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千古名言,其刚正、博大的气魄深受历代文人仰慕。他们甚至化用这句话为名取字,时时激励自己,其中最知名者有唐代的孟浩然,还有元代的一位名臣兼文学大家——张养浩。
  • 作为名臣,张养浩是元朝三俊之一;作为文学家,他更是元曲作家中的泰斗。今人对张养浩的了解,大概就是从那首《山坡羊·潼关怀古》开始的。
  • 背井离乡的人,总不免生出天涯之叹。这份浓郁的乡愁如何排遣,是饮一杯浊酒,还是洒两行热泪?元朝的失意文人,却饱蘸笔墨书写一支小令,仅仅二十八字却成为一篇千古绝唱。
  • 如果马致远仅以清丽典雅的散曲,就成为元曲第一人,恐怕不能令人信服。他在元曲的杂剧领域,同样取得了显着成就。据史料记载,马致远共创作杂剧十五种,传世七种。这些戏曲,也有鲜明的马氏风格,成为后人学习的范本、评赞的经典。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