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义传”系列之八:张飞篇

【忠义传】断桥救主 喝退曹军的张飞

作者:兰音
左为刘备像,出自《历代帝王图》;右为张飞像。(公有领域/大纪元合成)
font print 人气: 4672
【字号】    
   标签: tags: , , , ,

中平元年(184年)的阳春时节,在一个桃花簌簌、漫天飞舞的园林中,三个一见如故的青年俊杰焚香结拜,共同许下“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的誓愿。从此,三兄弟征尘作伴,携手打下一片天地。

这场唯美而又庄严的桃园三结义,是《三国演义》中第一个经典画面。情节虽是小说家创作,而三位主角——刘备、关羽、张飞超越君臣与生死的的情与义,却是历史上真实而动人的一幕。刘备作为当世雄主,关张二人仿佛他的左膀右臂。在蜀汉政权从初创到鼎盛的发展中,关、张二人追随刘备,给予他最大的支持和鼓励。关羽,自是家喻户晓的华夏战神,那么张飞在这段历史中又有怎样傲人的功绩呢?

少年投军 主臣聚义

张飞,字益德,与刘备同为幽州涿郡人。早年,张飞是个二十岁左右的热血青年,结识了流浪在外的关羽。接触之后竟发现,关、张二人都怀抱复兴汉室、安定天下的远大理想。于是,他们结伴投身刘备的起义军中,也走进了卧虎藏龙、风云变幻的三国传奇中。

《三国志图像》之“祭天地桃园结义”(公有领域)

刘、关、张三人,就像是东汉末年的黄金组合,总是一同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他们当时的势力,在各路诸侯中并不是最强大的,但是三个人一同起居、一同作战,为了天下大义而努力打拼,这份恩义、这份坚持,却是最让人钦慕而感动的。刘备是大哥,是三人的主心骨,为了两个弟弟在黑暗的乱世中点亮一条正道;张飞和关羽,追随大哥无怨无悔,在外是领兵作战的将领,平时则一左一右护卫在刘备身边,承担起私人保镳的重任。他们就像是两尊最强悍的门神,共同撑起刘备的事业和梦想。

尽管我们不能确定刘关张三人是否举行过结拜的仪式,但史书中明确提到,因关羽年长几岁,张飞就像对待亲哥哥一样敬爱他。关于三人之间的情义,史家更用“恩若兄弟”形容。三弟张飞,正当青春洋溢、梦想起飞的年纪,幸运地遇到了明主、贤兄,开启了跃马横刀、笑傲沙场的快意人生。

当然,创业时期的道路总是荆棘丛生。起兵后的十几年间,刘备人才少、兵力弱,经常吃败仗,也没有立足之地。张飞跟着刘备军团出征,对抗袁绍、攻打黄巾军、对峙袁术,辗转周旋于众多枭雄之间,也是出生入死,险象环生。然而,张飞和关羽始终忠心耿耿,不离不弃,保护刘备一次次逃得大难、东山再起。

他们三人也在一次次战争中崭露头角,甚至是敌营的雄主、名士,都不敢小觑刘备三兄弟的真正实力。刘备投靠曹操时,曹操曾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他帐下的谋士程昱也提到,刘备有英名,关、张有万夫不当之勇。郭嘉更认为,关、张不只是万人敌,而且誓死忠于刘备,绝不可轻忽。孙刘联盟期间,周瑜也认定,刘备是枭雄,关、张亦是熊虎之将,将来必不会久居人下。

在《三国志》的张飞本传中,他早年的战绩记载甚少,然而开篇的第一段,就记录一件张飞战神一般的退曹兵事迹,让他出场即是闪光时刻。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派出五千虎豹骑精锐追击刘备,而刘备因携民渡江,大大减缓行军速度,仅仅一天一夜就被曹操精骑追至。那时候,名列五虎上将之一的赵云冲阵救主,张飞也同样留下彪炳青史的功勋。

据水断桥 吓退曹军

在那最危急的时刻,刘备来不及带上妻儿,只带着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人仓促逃亡。逃到当阳长坂坡处,刘备等人继续行进,赵云不知何时独自返回去救幼主,张飞带着二十骑兵,负责断后。史书中的描写简洁而精彩:“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

日本浮世绘里的张飞像(公有领域)

张飞立马桥头,与曹军隔河相望,一夫当关一般把守住过河的唯一通道。他睁圆双眼,当胸横矛,厉声大喝:“我乃张益德也,谁敢来决一死战?”就是这一声震天撼地的怒吼,吓得一众虎豹精兵,谁也不敢上前,这才保得刘备平安逃离。以二十人吓退五千人,绝对是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一大经典战例了。

提起张飞的形象,很多人脱口而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这固然是由于民间文学的再创作太过深入人心。不过通过张飞怒吼退曹军的气势,我们也很容易想像出他杀气腾腾、勇猛粗豪的样子,正如虎豹一样威严、鹰燕一样迅猛。在传统武术中,少林寺的七十二绝技中有一种叫作“狮吼功”,让人发出传及数里外的啸声,听者往往肝胆俱裂、不战而败。不知张飞的怒吼,是不是与佛门中的狮子吼有异曲同工之妙呢?

一般来说,张飞总给人“猛”“莽”这样的印象,但是这件事也可以反映出,张飞的性格其实粗中有细,武勇中也不乏谋略。他凭借自己万人敌的武功,守住要冲,利用河水这一天然地利,和敌军对峙。他亦知人,在此利用万人敌的名号,向敌军下战书。精湛的武艺通过吼声传出,在展示功夫的同时,营造出睥睨群雄的声势,起到震摄敌军的最佳效果。在曹军眼中,这位壮汉的武功盖世无双,单挑的话根本没有胜算;而他这般士气高昂,不知身后埋伏多少伏兵?就这样心存疑虑,未战先怯,曹军最终不敢向张飞挑战。

惜字如金的记载,更给了小说家二度创作的无限空间。《三国演义》中,张飞的这段故事演绎得更为生动。却说赵云七进七出救出阿斗,赶到长坂坡时已是人困马乏,恰好遇到断后的张飞在桥上接应。赵云走后不久,曹操大军顷刻之间追击而至,为首的皆是曹仁、李典、夏侯惇、乐进、张辽、张郃、许褚等一众上将。张飞遥望见后军一青罗伞盖,料定是曹操亲至,有心故布疑阵。

他先是一声雷鸣般的吼声:“我乃燕人张翼(益)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曹军闻之,尽皆股栗;曹操也连忙撤去伞盖。张飞继而喝道:“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死战?”曹操见他如此英雄气概,便生撤退之心。

紧接着,张飞发出第三声吼:“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喊声未绝,曹操身边一员部将,已经吓得肝胆碎裂,落马而亡。曹军瞬间斗志消弭,仓皇逃窜。一时间,弃枪落盔者不计其数,人如潮涌,马似山崩,大军慌乱中彼此践踏,不免损兵折将。正是:“长坂桥头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圆睁。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

义释严颜 大破张郃

据史书记载,长坂坡大战之后,张飞跟着刘备,经历了赤壁之战、争夺荆州等重大战役,襄助刘备拥有大半荆州。接下来,刘备按照诸葛亮隆中对的规划,于建安十七年(212年)再图益州,留下最信任的四人共守荆州,他们就是诸葛亮、关羽、赵云以及张飞。守荆州时期,东吴曾派人迎回孙夫人,张飞和赵云一同勒兵截江,在紧要关头抢回被孙夫人抱走的幼主阿斗。这便是张飞忠义护主的又一功绩。

《三国志图像》之“张翼德义释严颜”(公有领域)

第二年,因刘备和益州牧刘璋反目,随行的军师庞统又意外身亡,张飞与诸葛亮、赵云三人临危受命,领兵入蜀增援。张飞这一路军队,所向披靡,到达江州时,却遇到了坚守不降的守将严颜。小小城池如何拦得住“万人敌”的张飞,很快就被攻破,严颜也被生擒至张飞帐下。

张飞见到拒降的严颜,忍不住耿直粗暴的脾气,一上来就呵斥他:“我们大军来临,为何不速速投降,竟敢负隅顽抗?”严颜则昂首霸气地回复:“是你们侵犯我们州郡在先,我们益州人只有断头将军,没有投降将军!”张飞一听,几乎怒气冲天,立刻传下手下人把严颜拖出去斩首。严颜临死,面色不变,从容说道:“砍头便砍头,为何这般动怒?”

这句话让张飞冷静下来。他虽然性子莽撞,但平生最为敬佩大义凛然、无惧生死的大英雄。严颜身是敌将,明知自己面对的是猛将张飞,依然死守城池不肯放弃。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孤勇精神,令张飞大为赞叹。于是,张飞撤回命令,奉严颜为上宾,以礼相待。

起初,刘璋邀刘备入蜀,严颜就拍着胸口惋惜地说:“这就像人独自坐在没有出路的深山里,放出老虎来保护自己啊!”严颜在三国中名气不大,却独具慧眼,看出刘备才是乱世中益州的真正主人。城破之后,他受到张飞的赦免和优待,不禁对刘备军团从担忧转向心悦诚服。因而他也不再坚持,甘愿做张飞的幕僚,为其出谋划策,以一种超然的身份为蜀汉基业效力。

大概是义释严颜的事迹广传蜀中,张飞继续行军时,所到之处都顺利攻克,最终和刘备在成都会师。待益州平定后,刘备论功行赏,张飞与诸葛亮、法正、关羽三人都是第一等封赏,可见张飞这一路援军立下了赫赫战功,在打赢益州之战过程中意义重大。

不久,北方的曹操亦挥师南下,攻取汉中。作为益州北部的屏障,汉中失守,整个蜀地都在曹军威胁之下了。当时就有人提出:“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因而曹操的进军震动蜀地百姓,令其一日数十惊。之后,曹操留下大将张郃、夏侯渊等人镇守汉中,又命张郃伺机进犯巴西郡,迁巴西百姓入汉中。

建安二十年(215年),担任巴西太守的张飞,承担起守卫地方的责任,立刻率精兵万人反击。他进军至宕渠一带,与张郃军队会战,两军对峙五十多天,互有胜负,陷入胶着状态。战事的转机在于张飞的一击,也成就了他人生中的辉煌一战。原来在这几十天内,张飞一面抵御张郃,一面暗中勘查地形,寻找狭窄逼仄的山道。

确定最佳路线后,张飞便主动出击,将张郃大军引到此处,令其行动困难,首尾不能相救。凭借以一敌万的勇猛战斗力,张飞很快把张郃的主力部队打得溃不成军。到最后,张郃只能丢弃战马,仅仅带着十几名部下攀山而逃,巴西郡从此安定。巴西一战,张飞同样展现出非凡的武功和谋略,万人敌之名当之无愧;而这一战的胜利,不仅保全巴西全境,也为后续战争的全胜打下基础。到了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汉中之战以刘备军队的胜利而结束,刘备进位汉中王,蜀汉政权进入了全盛时期。

一路走来,张飞跟着刘备南征北战,陪伴他走过最艰难的草创期,也见证了最耀眼的强盛期。他的性情或许并不完美,他的战功或许也不是最顶尖的,然而他辅佐刘备的忠勇、终生不渝的情义,绝不容半分质疑。刘、关、张三兄弟,缔结了三国历史中最为感人的主臣兼兄弟的缘分,它成就了刘备的鸿图帝业,也成就了关羽和张飞的千古英名。

参考资料:《三国志》《三国演义》

点阅【忠义传】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张宪义 @*#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兴平二年,也就是公元195年,是三国时期一个颇不寻常的年份。这一年,十四岁的汉帝刘协,与群臣流亡在外,饱尝辛酸;四十岁的兖州牧曹操,于定陶大败吕布,打下第一个领地;三十四岁的徐州牧刘备,蛰居领地,静待时机。风云变幻之际,三国之一的东吴政权,尚处于风雨飘摇的草创阶段。
  • 虎将如云的曹魏大营里,流传着一首歌谣:“帐下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众将士交口称赞的,乃是形貌高大威武、寸步不离主公身边的近卫首领——典韦。如果说魏武大帝曹操是东汉末年的保护神,那么这位典君,便是用生命守护曹操的战神。
  • 风云变幻,英雄豪杰何在?兴平、建安年间,曹魏政权走过艰难的草创期,魏武曹操坐拥兖州、豫州,仍然为纷乱割据的江山而忧劳。某一天,曹营大帐中,一百多名高大魁梧的壮士突然出现曹操面前,请求投入军中效力。这群人,个个腰悬宝剑,一看就是铁骨铮铮、义气凛然的剑客侠士。曹操甚感欣慰,打量为首那人,更是喜出望外。
  • 初平元年(190年),因董卓专权乱政,天怒人怨,关东诸侯组织讨董盟军,揭竿而起。于是,各方势力相继登场,各路英雄纷纷出山,善计谋的运筹帷幄,精武艺的纵横沙场,怀大略的招贤纳士、开疆拓土。
  • “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于是,一千多年后的小说《三国演义》,为我们再现了当时惊心动魄的过程。赵云在乱军肆虐、杀声震天的战场四方寻觅,打听消息,得知刘备两位夫人抱着阿斗,混在百姓中逃难。他登上长板坡,先救下甘夫人;又在一处烧坏的土墙下,找到抱着阿斗啼哭的麋夫人。敌军将至,赵云将马让与麋夫人,决定自己步行死战,保夫人和幼主冲出重围。但是麋夫人重伤之下,不愿拖累旁人,纵身投入枯井而死。
  • 在充斥着权谋与战火的汉末乱世,亲人会反目,盟友会背叛,如能遇到这样忠义两全的英雄豪杰,是多么难能可贵。开谈忠义之士,岂能不说与蜀汉第一武将、义薄云天的关公关羽?他的英雄事迹早已家喻户晓,比如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刮骨疗毒、义释曹操等等,无一不是三国迷心中的经典画面。不过这些故事,有的来自演义小说。在史书记录中,一个真实的关羽,或许少了几分跌宕起伏的戏剧性,却给予我们更多恒久的感动。
  • 江东子弟多才俊。他们虽生于温柔水乡、富庶之地,却有一股任侠好义、身先士卒的武人气概。在三国时期,开基之主携猛将虎臣,共同在历史上留下了一连串饱蘸血与火的响亮名字。一对凌氏父子,便赫然出现在这张东吴英雄榜中,留下了一段段慷慨悲壮的战争传奇。
  • 夜寒刺骨,他悠悠醒来,所见却是囚笼般的帐篷,所听却是刀剑般的朔风。披上御寒的外袍,为熟睡的妻子掖好被子,他便悄悄踱步到账外。出帐之前,他还不忘小心翼翼地捧着,角落里那三尺来长、悬垂着三重赤色牦尾的符节。
  • 任迪简二话不说,一下把那壶醋当成酒全喝完了。原来,任迪简担心治军严厉的李景略,会因这个失误处死小兵,于是为小兵遮掩过错,
  • 名列凌烟阁功臣的尉迟敬德武勇超凡,进出敌阵重围,往返自如。他为何对秦王李世民忠心不贰?他是怎样的明辨大是大非之人?面对皇上的赐婚,他如何表现对糟糠之妻不离不弃的恩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