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大陆媒体报导,李克强终年68岁,按照他这个年龄段和他这个级别的中共官员,突发心脏病死亡的状况可谓非比寻常。如果他的死因真是心脏病发作的话,那么他的一些症状应该是属于非典型症状。
心脏病是一种严重的健康威胁,由于它可能随时随地发作,甚至致命,因此,我们要警惕心脏病的各种讯号,特别是一些不典型或隐藏的表现,及时就医。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地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控制相关疾病,来降低心脏病发生的风险。
心脏病发作主因:冠心病
心脏病是美国的第一号“杀手”,每年有80.5万人心脏病发作,平均大概每40秒就有一个人心脏病发作,这其中又有60.5万人是第一次发作,更糟糕的是,他们当中12%的人会在第一次发作时死亡。
通常来说,心脏病发作最主要的原因是冠状动脉缺血,也就是冠心病。冠心病是由于血管壁受到高血压、高血糖、慢性炎症等因素的损伤,导致血管内壁积累胆固醇、血小板等物质形成斑块,阻塞或缩窄冠状动脉,使心肌缺氧而引发的。在美国,冠心病是最常见的心脏病类型,2021年造成37万5,476人死亡。
还有研究发现,相对于男性,女性受到的影响更大一些,在心脏病发作的5年后,50%的女性会死亡或者中风,抑或出现心力衰竭,而这个比例男性中只有36%。为什么会这样呢?也许是她们的病情被忽略了,或者是她们的病症因为是非典型而不易被察觉。
那么,心脏病的常见症状和非典型症状有哪些区别呢?
心脏病常见症状和5种非典型症状
一般情况下,心脏病发作的常见症状包括:胸部疼痛和不适;上身疼痛以及手臂、颈部、上腹部等部位不适等。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心脏病发作都有明显的胸部不适。有些人可能只有一些非典型的或隐蔽的表现,这种情况容易被忽略或误诊,而这些症状又在女性当中比较多见。
下面是心脏病发作的5个非典型症状:
- 沉默性缺血:这是指没有任何胸部或其它部位的不适感,只是在做心电图或其它检查时才能被发现心肌缺血的迹象。
- 下颌痛和牙痛:它表现的是心脏病放射痛,即心脏的神经造成的一种牵涉性的痛。
- 恶心和消化不良:这是由于心脏和胃肠道都受到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当心肌缺血时,会影响胃肠道的运动和分泌功能,造成消化不良、胃部不适、恶心等。
- 无法解释的疲劳:这是由于心肌缺血使心脏的工作效率降低,导致身体缺乏氧气和能量,表现为持续的疲劳感,无法恢复体力。
- 冷汗、头晕、焦虑、呼吸短促:这些都是心脏病发作的警示讯号。
注意7个要点 8成心脏病可预防
心脏病的发生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有些是不可改变的,比如,年龄、性别和遗传等因素,但有些是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控制相关疾病来降低的。其实,80%的心脏病风险实际上是可以预防的。
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控制相关疾病,对预防心血管疾病很重要。以下是预防或减少心脏病风险的七个建议:
- 控制体重:肥胖会增加心脏负担,并且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代谢性疾病相关。保持正常的体重指数可以降低心脏病的风险。
- 戒烟:吸烟会损害血管壁,增加血液粘稠度,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因此,戒烟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减少心脏负荷。
- 控制饮酒:过量饮酒会增加心脏病发作、心力衰竭和死亡的风险。酒精直接损害心肌细胞,并且影响肝脏功能,造成代谢紊乱。适量饮酒可以保护血管,降低血压。一般建议男性每天不超过1~2杯,女性不超过1杯。1杯的量具体来说,是指12盎司啤酒、5盎司葡萄酒或5盎司烈酒。
- 健康饮食:避免高糖、高盐、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选择富含Omega-3脂肪酸、肥鱼、黑巧克力等有益心脏的食物。
- 规律运动: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对血糖的敏感性,降低血压和体重,减少炎症反应,改善心肌功能。建议每天进行至少3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每周3~5次。
- 管理压力:压力会引起交感神经亢奋,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血管收缩造成心脏收缩力下降,增加心脏病的风险。因此,要学会管理压力,避免过度的忧虑和焦虑,多做一些让自己放松的活动,如打坐、冥想、听音乐等。保证充足的睡眠,改善和周围人的关系,也有助于减轻压力。
- 控制相关疾病: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抑郁症等都是心脏病的重要风险因素,如果不及时控制,会加速心脏的损害。因此,要定期检查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并按照医生的指导服用相关药物。如果有抑郁症的症状,要及时寻求心理帮助,避免情绪低落影响心脏。
责任编辑:李晓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