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唐诗系列二之十

【品读唐诗】李商隐叹相思 以无题诗道心曲

作者:兰音
李商隐《无题》:“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图为元 刘贯道(传)绘《竹林仙子轴》局部。(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781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古人的诗词世界中,处处可见相思的咏叹。相思有深度: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相思有颜色: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相思是一种痛: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相思是一种病: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晚唐的诗人李商隐,在一座帘幕重重的深闺,一个清寂漫长的午夜,讲述了一个女子爱而不得、深陷相思之苦的故事。她的情感经历,就像巫山神女,如梦如幻;就像青溪女仙,离群独居。她孤单无依,却承受风波摧残;她相思无望,却继续痴心坚守。李商隐用这个忠贞不悔的爱情悲剧,道出相思的真谛。

他能得出这般深切的感悟,因为他本人也是个“痴心”之人。他有着坎坷不平的遭遇,依然不忘初心和理想。李商隐把这种看似狂放的执念,融入笔下的痴情女子,融入这首广为流传的《无题》诗:

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诗境赏析

庭院深锁,帘幕低垂,这首诗从人物居住的环境写起。深闺佳人的生活片段,在一片幽谧掩抑的气氛中徐徐展开。莫愁女,住在帷幕重重遮蔽的卧房中,清冷寂静的深夜里,她辗转反侧,独自感受这丝缕般漫长无尽的夜色。

她的情感经历,就像巫山神女,如梦如幻;就像青溪女仙,离群独居。图为宋人绘《洛神赋图》(第一卷)局部。(公有领域)

莫愁,出自南朝梁武帝的《河中之水歌》“洛阳女儿名莫愁”,是一位善歌舞的美貌女子,后成为美女的代名词。诗人以莫愁代称笔下女子,不仅暗示她才貌双全、风华绝代,同时用“莫愁”反衬女子愁绪,并与帘幕深闺、清寂长夜共同营造了凄美幽怨的情感基调,传神地刻画出佳人的优雅和忧愁。

既然无眠,女子开始追忆过往经历。诗歌的颔联部分,诗人借用两个关于神女传说的典故,代表闺中女子的回忆,也是她的伤心往事。前半句的“神女”,即巫山神女。宋玉的《神女赋》中,楚襄王在梦中与美丽的巫山神女相会,但神女高贵自持,拒绝楚王追求,最终神人永别。神女入梦,化为虚幻,暗示诗中女子求而不得、孑然一身的遭遇。

后半句的“小姑”,是汉末将领蒋子文三妹,配祀兄长庙中而为神。诗人化用乐府歌《清溪小姑曲》“小姑所居,独处无郎”之句,同样暗示女子深居简出、终身无托的孤独处境。从结构看,“神女生涯(梦)”呼应首联的“卧后”,“小姑居处”呼应首联的“莫愁堂”,这种关联性加强了诗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出诗人精巧的构思。

颈联部分,诗人运用比兴手法,讲述了女子在崎岖的情路外,还承受不幸的身世之苦。水塘中柔弱的菱枝,正遭到风波摧折;月光下娇嫩的桂叶,却没有清露润泽芳香。现实中的薄命女子,也遭受外界的摧残和排挤,令她本就孤苦的生活雪上加霜。诗人用词深婉含蓄,“不信”刻画出风波横暴、菱枝日渐憔悴之态,“谁教”刻画出月露无情、桂叶无所依凭之状,语意沉痛悲慨。

诗中女子的情感际遇犹如幻梦,身世命运更是凄苦,那么她心中的真实想法呢?“直道相思了无益”,她明知身处人生低谷,再怎么坚持和努力,都无法改变实际状况。“未妨惆怅是清狂”,她并不因此而放弃心中的热情和渴望,宁愿沉溺痛苦中,继续坚守对幸福的追求。

清狂,是一种不狂之狂,可以是为思念而癫狂,为理想而痴狂,更是一种往而不返、无怨无悔的决心和信念。尾联二句,塑造出女子痴心不渝的忠贞形象,也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心声,有着类似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纯粹和深沉的情怀。无论从字面的恋情,还是从背后的寄托来看,这两句幽怨凄楚、缠绵悱恻,成为千古流传的佳句。

诗人背后的故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与杜牧合称“小李杜”。李商隐是晚唐诗坛举足轻重的大诗人,兼善各体,咏史、咏物、无题、唱和等题材皆有极高成就,堪称唐朝诗人中最后一位集大成者。

李商隐一边苦学应试,一边结交权贵名流,寻求更多的仕进机会。图为元 赵孟頫(传)绘 《万柳堂图》局部。(公有领域)

在他的传世诗歌中,“无题诗”独树一帜,不仅是李商隐的独创诗体,而且语言典丽精工,音韵谐和优美,意境凄艳幽眇,是李商隐诗歌中最为璀璨夺目的明珠。他镕裁典故,勾勒出一个个华美凄迷的奇幻世界;他下笔如神,创作出一行行感人肺腑的千古名句;他寄慨遥深,赋予诗歌丰富深厚的内涵,以及多重解读的可能。李商隐在无题诗中,倾注了满腹才华和无限深情。

从内容看,无题诗大多表现了悲剧性的爱情主题。诗中人物或者惆怅伤感地表达相思之意,或者失落迷惘地追忆离合之事,流露出感时伤逝、失意寂寥、哀怨无望等情感体验。而从写作手法看,李商隐大量运用比兴,淡化叙事因素,造成主旨晦涩模糊,增加作品的神秘感和解读难度。

我们不知晓李商隐的创作动机,但是他的确是把个人的生平境遇和情感特质融入了诗作中。因而细细品味李诗,其内涵于闺情之外,似乎还有更深的寄托,正如诗评家所言“慨不遇而托喻于闺情也”。

李商隐生活在唐朝趋于衰亡的末期,强盛繁华的时代一去不返,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等诸多问题愈演愈烈。李商隐在一个悲剧性的时代环境中成长,却只是一个“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的寒门学子,唯一能倚靠的便是一身学识和才华,去实现建功立业、报效君王的理想。

为了这个理想,李商隐“五年读经书,七年弄笔砚”,“十六能着《才论》《圣论》,以古文出诸公间”。他将科举入仕作为实现理想的最佳途径,因而一边苦学应试,一边结交权贵名流,寻求更多的仕进机会。他的努力,赢得令狐楚父子的赏识和襄助,经过了约十年的漫长艰苦的应举之路,李商隐终于高中进士。

不过他的好运,似乎止步于金榜题名。不久,令狐楚去世,李商隐做了节度使王茂元的幕僚兼女婿。特别是这桩婚事,让李商隐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中。由于王氏属于李党,令狐氏属牛党,李商隐为此背上忘恩负义的骂名,不被任何一派官员看好。他先是晚一年被朝廷授官,然后每次担任官卑位小之职,或为他人作幕僚。

误陷党争,仕进无望,李商隐在党争的夹缝中小心生存,备受官场打击和排挤,他的理想在一年年的蹉跎岁月中幻灭。有一首悼挽诗这样评价他:“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在人生的末年,李商隐挚爱的妻子也离他而去,留给他一个孤寂凄凉的晚年,让他郁郁不得志的人生,又添一重悲情色彩。

在无望的境遇中,李商隐感到愤慨、徬徨,也期待命运出现转机。但是现实总是带给他无情的打击,他常年宦游,和家人聚少离多;几十年来,沉抑下僚,始终无法实现年少时的理想。他的郁郁不得志,不正像无题诗中一个个求而不得的爱情悲剧吗?

李商隐作无题诗,抒发的是怀才不遇之慨与理想幻灭之叹。也就是说,他的诗歌在深情绵邈、朦胧迷幻的表象背后,寄寓世事无常、身世多舛的惆怅与惘然。李商隐的无题诗可谓镂心刻骨之词,千秋深情之语。

而他最让人叹惋和感佩的地方,是他身处逆境,仍然保持对理想的渴求,仍然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努力着。正如他在无题诗中的自白:“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点阅品读唐诗】连载文章。

责任编辑: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如果把生命比作一本书,我们经历的每件事或者每个阶段,就是这部书中的一个片段或者一个章回。也许当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们都不会太在意,但如果某天翻阅自己的人生书籍,你可能会发现,哪怕是普普通通的小事,都让人感觉回味无穷。
  • 当大唐进入鼎盛阶段,乐舞艺术也达到了中华历史的最高峰。其中有一位舞姬、一支舞蹈,留给大诗人杜甫最深的印象。哪怕经过五十年之久,他永远铭记着观者如山、一舞动四方的盛况。
  • 很多人都读过贾岛的诗歌《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唐朝的寻隐诗自成一派,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唐朝诗人,一次次走进山水佳境,踏上寻仙问道之旅。大唐诗坛最耀眼的明星——诗仙李白,他的寻隐之旅有怎样的玄妙意境呢?
  • 听,苍茫的塞外沙场,又响起了雄壮的战鼓号角。看,遥远的西北边地,又燃起了无尽的烽火狼烟。无数大唐的好男儿,金戈铁马奔赴万里之外的边关,追寻建功立业的理想,实现忠君报国的荣耀。
  • 那是盛唐的某一天,或许在朝雨打湿新柳的客舍前,或许在暮色点染长河的荒城外,或许在行车扬起暮尘的古道边。一对策马并行的好友,终于走到了分别的歧路。他跳下马,递给朋友一杯酒,依依不舍地问道:“你要去哪里呢?”
  • 人到中年,人生四季之旅也走到了生命的秋天。在这个象征着收获的年纪,有的人功成名就,有的人家庭美满,有的人,还在路上踽踽独行。
  • 中唐时期的建中年间,江南的一座偏僻荒芜的古郡,迎来了它的新一任长官。他虽是一郡刺史,也不过是个被朝廷外放的,难有作为的闲散官员。空有治世之才,却无用武之地,于是他走进青山绿水,过起了半吏半隐的生活。
  • 开元年间的长安城,突然多了一个大龄书生的新面孔。四十岁的他,一袭白袍朴素无华,凭一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在太学赋诗夺魁。一夜之间,孟浩然的大名传遍公卿。
  • 你去过西湖吗?你知道游览西湖的最佳视角和路线吗?中唐时期的大诗人白居易,送来了一份来自一千多年前的游湖攻略。
  • 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有一种美丽的箜篌乐器,它的头部如鸾凤回眸,造型如一弯新月,声音清脆高远而多变。有一位顶级的梨园乐师,天子一日一次召见,王侯将相立马迎,当朝诗人争相为他写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