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唐诗系列之八

【品读唐诗】美在解与不解之间

作者:兰音
宋人绘《花鸟长卷》(局部)。(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1433
【字号】    
   标签: tags: , , ,

如果把生命比作一本书,我们经历的每件事或者每个阶段,就是这部书中的一个片段或者一个章回。也许当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们都不会太在意,但如果某天翻阅自己的人生书籍,你可能会发现,哪怕是普普通通的小事,都让人感觉回味无穷。

在20世纪的法国,马塞尔·普鲁斯特出版一部回忆录式的长篇小说《追忆似水年华》,作者用了两百多万字,回顾了人的一生,抒发了对故人、往事的怀念。由于篇幅太长,要想读完这部名著,确实不是一件易事。但是在中国古代,有一首五十六字的唐诗,也道出了追忆人生的感悟。它主旨朦胧,意境幽美,受到无数读者的喜爱。

当人陷入回忆的时候,所看到的事物都能引发他的感触。正如在这首诗中,诗人面对一把华美的瑟,却感叹那五十根弦、五十枚柱,都在提醒他逝去的美好年华。他的过去,如庄周梦蝶一般似真似幻,又如望帝化鸟一般难以忘怀。那回忆的心情,如同月出沧海,却见鲛人流下珠泪;更像日照蓝田,玉石生出烟气,无比的凄美,却又可望而不可及,不禁令人惘然若失。

听到这里,您是否在猜测,诗人到底在回忆什么呢?是刻骨铭心的情感,壮志未酬的遭遇,还是对国祚兴衰的感慨?一首诗能够引出多种解读,难怪会成为这位诗人生平最难索解的诗歌之一了。它就是晚唐诗人李商隐的代表作——《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乐器瑟,台南市孔庙文物收藏。( Zeze0729 /Wikimedia Commons)

诗境赏析

这首诗虽然以《锦瑟》为题,但它不是一首咏物诗。确切地说,它是一首无题诗。“锦瑟”二字只是选取诗歌首句的前两字,并不是真正的题目。这种题诗方式,很像《诗经》里面的大部分作品,比如《关雎》《蒹葭》《鹿鸣》等,都是以第一句诗中的词为题目,却不是诗歌真正要表达的主题。

诗歌是中华语言文化的精华,无题诗也是诗歌中的一个重要类别。很多诗人有许多不便表达或不想直说的话,索性以“无题”为题,在诗中暗藏难言的情怀、隐痛或者某种追求。我们下面就从《锦瑟》的具体词句中,一探诗人的心境。

“锦瑟无端五十弦”,锦瑟是指一种雕饰着精美花纹的古老乐器,有五十根弦之多。《汉书》记载,远古时期,泰帝曾听素女鼓瑟,因声调太过凄切,感到悲伤难禁,便将瑟一分为二,减为二十五弦。诗人以锦瑟起兴,既写出瑟之美丽,又表明弦之细密,如同纷乱的思绪一般。“无端”二字,仿佛是诗人在感慨,锦瑟为什么生来就有五十根弦这么多呢?因为弦多了,音乐表现力更强,人们在弹奏忧伤的乐曲时,就会让悲伤的氛围更加凝重。诗人一句话,就为整首诗奠定了迷惘幽怨的基调。

诗人的发问看似无理,但是他随后解答:“一弦一柱思华年。”柱,是弦下面用于定音的部分。原来是那一弦一柱,都能牵动诗人内心的一段回忆,让他忍不住追忆逝去的时光。这一句点出怀旧的主题,引出下文,也就是诗人对过往的所思所想。

接下来,诗人连用四个典故,表现前尘往事的几个特质。“庄生晓梦迷蝴蝶”,《庄子》中有一则寓言故事,说庄子在梦中变成了蝴蝶,醒来后又变回自己。庄子迷惑了,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

“望帝春心托杜鹃”,《华阳国志》记载,杜宇是古蜀国的国君,号“望帝”,去世后化为杜鹃鸟。因为怀着思念故国的“春心”,杜鹃总是发出悲切的啼声。望帝的生命虽然终结,但是他的灵魂仍然眷恋人间,迟迟不肯离去,以至于化身啼鸟。

人生如梦,庄子的梦轻盈美好,但是只有一夜那么短暂;回忆中的往事,不也是正像梦一样转瞬即逝,一去不复返吗?所以诗人对待这些记忆,也同样近乎执着地把它们铭刻心间,因为它实在是美好得让人舍不得遗忘啊!

“沧海月明珠有泪”,《博物志》记载,南海有一种神秘的鲛人,像鱼一样住在水里,擅长纺织,流出的眼泪能够变成珍珠。浩渺的海面上,一轮明月升起,在这旷远静谧的景色中,鲛人却惆怅地流下珠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元和郡县志》记载,蓝田山盛产美玉。古人认为,当太阳照耀时,玉石会升腾起烟气,可以远望,但是近看却无。

诗人的过去,既有沧海月明的辽阔,也有鲛人流珠的哀伤;既有日照青山的温暖,更有美玉生烟的飘渺。面对此情此景,诗人是怎样的心情呢?“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诗人自问自答,往昔是这样的凄美、虚幻,怎么会在今天才追忆它呢?早在当时,心中就已经怅然若失了啊!

如果说庄周梦蝶代表诗人对人生虚实交织的迷惘之情,杜宇悲啼代表诗人对过去苦苦追寻的向往之情;那么,沧海珠泪代表无比寂寥和黯然神伤的心境,暖玉生烟则代表若即若离和难以捉摸的记忆。因而在最后一联,诗人的万千思绪,最终化作一句韵味绵长的感叹。

《博物志》记载,南海有一种神秘的鲛人,像鱼一样住在水里,擅长纺织,流出的眼泪能够变成珍珠。(fotolia)

诗人背后的故事

一首《锦瑟》,引发后世文人的不同解读,有人认为李商隐在诗中表达对亡妻的怀念,或者是表达对某位女子炽烈的情感,又或者是自伤身世、影射政治,千百年来众说纷纭,以至于金人元好问发出“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感怀。一般人认为,《锦瑟》作出李商隐晚年时期,但由于这首诗相关的文字资料很少,所以人们在研究的时候,往往结合李商隐的平生遭遇探讨诗歌的主旨。

李商隐是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他对诗歌的艺术美有着独特的追求,其作品构思新奇,文采秾丽。他的诗歌自成一派,往往写得美好朦胧、缠绵悱恻,被人广泛传诵。李商隐虽然在诗坛上享誉古今,但是他一生的遭遇却非常坎坷,大约在四十五岁时就病逝了。他出生于一个普通的世宦家庭,幼年时父亲去世,一直过着清苦的生活,曾靠替人抄书贴补家用。但是李商隐“五岁诵经书,七岁弄笔砚”,早早便在诗文上显露非凡的才华,也因此受到当时的名臣、文学家令狐楚的赏识,并得到他的亲自点拨。

经过多年的应举求仕之路,李商隐终于在二十多岁考中进士,之后接受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邀请,成为他的幕僚。王茂元也很赏识李商隐,更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这看似美妙的姻缘,却为李商隐的不幸埋下伏笔。当时朝廷出现激烈的“牛李党争”,王茂元与李党领袖李德裕交好,被视为李党成员,而之前栽培他的令狐楚则属于牛党,李商隐就这样陷入了党争的漩涡中。

因此,李商隐被推迟一年授官,还调任到远离京城的地方做小官。虽然当时李党正值鼎盛时期,但是李商隐突然遭遇母亲去世,必须在家守孝三年。等他复出时,两党势力变化,李商隐受到牛党排挤,空有一身才华却只能一生做个小官,前途一片渺茫。

从个人际遇来说,李商隐怀才不遇,而感情深厚的妻子王氏,也在他晚年去世,成了李商隐的又一沉重打击。从时代环境来说,李商隐先后经历六任皇帝,正值晚唐宦官专权、党争不断的政治乱世。这一切,都构成了李商隐的人生悲剧。但他的才华却在郁郁寡欢中,化作一篇篇感人肺腑的诗歌。

您认为,李商隐在《锦瑟》中表达了什么情怀呢?是悼念亡妻,还是感时伤世,还是对国家政事的忧虑?或许这些感悟都包含在诗中。诗人正是想告诉大家:无论是儿女情长还是仕途功名,人生的际遇都是相似的,当你回顾它们的时候,既美好又遥远,连同自己的青春都将消逝在回不去的时光里。古人说,诗无达诂。正因为这首诗解读的多样性,每个人都能在诗中找到自己的回忆,这也就是《锦瑟》经久不衰的原因吧!

点阅品读唐诗】连载文章。@*#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千多年以前,一个平凡的春日的清晨,阵阵清脆的鸟鸣声,扰乱了一个隐士的睡梦。隐士醒来后,没有空闲去责怪那喧闹的啼鸟,他第一个想到的,是整夜的潇潇风雨,又想到窗外的满树芳菲,此时大半都已凋落了吧?
  • 朋友,在传统文化中被列为“五伦”之一,今天人们也常说“千金易得,知己难求”。真正的朋友,可以相伴一生,在患难中互相扶持,在生活中分享快乐。如果能够结识一位志趣相投的朋友,真是不亦乐乎!在一些节日或者重要场合,我们都喜欢给朋友赠送礼物表达祝福;重情重义的古人,也会互相赠送礼物。而且,他们的礼物新颖别致,甚至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比如,在唐朝的某一天⋯⋯
  • 如果要用一个声音来代表夏天,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呢?是的,那一定是蝉声了。碧绿的树梢上,人们总能听到蝉连续不断的唧唧的鸣叫。有时候它很聒噪,吵得我们难以入眠,但更多时候,我们把它视为夏天的象征。因为到了秋天,蝉就很少鸣叫了,也就有了“噤若寒蝉”这个成语。由于蝉独特的生活习性,几千年前的古人就乐于把蝉作为描写或歌咏的对象了。
  • 当今的人们大多热衷旅游,借此来放松心情,增长见闻。不过大家想过没有,古代人对旅游的兴趣可不比现在人少。如果把李白、杜甫、苏轼等几位名人一生的行踪做个旅行地图,你会惊讶地发现他们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走过的地方多到超出我们的想像!不过古人旅游可不是为了娱乐,而是他们求知的一种方式,也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且他们一旦开始旅行,可不是几天、几个月就结束的,往往要花上几年的时间,所以那时候的旅游一般叫做“游历”或“漫游”。
  • 今天的人们在总结传统文化的时候,很喜欢做“四大”的概括,比如四大美女、四大发明、四大名著,不一而足。那么朋友们,你知道中国古代还有四大名楼吗,它们分别是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南岳阳的岳阳楼,还有山西永济的鹳雀楼。这几座名楼修建的初衷,有的是为某位贵族而建,有的是用于军事防御,但无一例外的,它们之所以能够闻名遐迩,都得益于流芳百世的不朽诗文。
  • 咱们中华的传统文化,从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说起,到三皇五帝创建文明,再到后来,有道家、佛家修炼文化的弘扬,几千年来,可以说我们在天地神明的护佑下,演绎出了辉煌璀璨的文明。因而,传统文化也叫作神传文化。秉性善良的古人,敬天地、拜神佛,保持着高尚纯朴的道德修养;而历史上信佛寻道的修炼人,也同样是层出不穷,他们共同奠定了中华博大精深的修炼文化。
  • 五月薰风送暖,现代母亲节康乃馨当令,回想古代中国的儿女们送什么花给母亲忘忧呢?亲子深情是岁月摧残不了的至性,常在人心,光耀诗心。一起来看古代诗人孟郊和王冕献给母亲的诗。
  • 宋‧陆游《楚城》:“江上荒城猿鸟悲,隔江便是屈原祠。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似旧时。”古代名家的作品能跨越时空,让我们感受到中华历史的厚重与沧桑。“一千五百年间事”,物亦非,人亦非,“只有滩声似旧时”。
  • “郑公樗散鬓成丝”其实是一句反语;杜甫在之前写给郑虔的诗中曾说:“才名四十年,坐客寒无毡。”这样有才学的人,却被贬官到台州担任司户参军。杜甫担任的左拾遗也是从八品,所以才会拮据到“朝回日日典春衣”的窘迫境地。所以这首诗替郑虔及自己鸣不平。“万里伤心”与“百年垂死”,表面说的是郑虔,这何尝不是杜甫自身的写照呢?
  • 阅读古典近体诗,常可看到“得句”这个词,“得句”是一种创作状态,也就是创作时,在潜意识(下意识)中脑海里闪现出一句诗(或几句诗),可根据所得到的句子马上创作一首诗或几首诗,或记录下来放入诗囊中。如谢缙“濡豪还自适,得句共谁论。”大意是“挥毫作画自得其乐,得到的好诗句又有谁能够分享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