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唐詩系列二之十

【品讀唐詩】李商隱嘆相思 以無題詩道心曲

作者:蘭音
李商隱《無題》:「神女生涯原是夢,小姑居處本無郎。」圖為元 劉貫道(傳)繪《竹林仙子軸》局部。(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781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古人的詩詞世界中,處處可見相思的詠嘆。相思有深度: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相思有顏色: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相思是一種痛: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相思是一種病:身似浮雲,心如飛絮,氣若游絲。

晚唐的詩人李商隱,在一座簾幕重重的深閨,一個清寂漫長的午夜,講述了一個女子愛而不得、深陷相思之苦的故事。她的情感經歷,就像巫山神女,如夢如幻;就像青溪女仙,離群獨居。她孤單無依,卻承受風波摧殘;她相思無望,卻繼續癡心堅守。李商隱用這個忠貞不悔的愛情悲劇,道出相思的真諦。

他能得出這般深切的感悟,因為他本人也是個「癡心」之人。他有著坎坷不平的遭遇,依然不忘初心和理想。李商隱把這種看似狂放的執念,融入筆下的癡情女子,融入這首廣為流傳的《無題》詩:

重帷深下莫愁堂,臥後清宵細細長。

神女生涯原是夢,小姑居處本無郎。

風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誰教桂葉香?

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

詩境賞析

庭院深鎖,簾幕低垂,這首詩從人物居住的環境寫起。深閨佳人的生活片段,在一片幽謐掩抑的氣氛中徐徐展開。莫愁女,住在帷幕重重遮蔽的臥房中,清冷寂靜的深夜裡,她輾轉反側,獨自感受這絲縷般漫長無盡的夜色。

她的情感經歷,就像巫山神女,如夢如幻;就像青溪女仙,離群獨居。圖為宋人繪《洛神賦圖》(第一卷)局部。(公有領域)

莫愁,出自南朝梁武帝的《河中之水歌》「洛陽女兒名莫愁」,是一位善歌舞的美貌女子,後成為美女的代名詞。詩人以莫愁代稱筆下女子,不僅暗示她才貌雙全、風華絕代,同時用「莫愁」反襯女子愁緒,並與簾幕深閨、清寂長夜共同營造了淒美幽怨的情感基調,傳神地刻畫出佳人的優雅和憂愁。

既然無眠,女子開始追憶過往經歷。詩歌的頷聯部分,詩人借用兩個關於神女傳說的典故,代表閨中女子的回憶,也是她的傷心往事。前半句的「神女」,即巫山神女。宋玉的《神女賦》中,楚襄王在夢中與美麗的巫山神女相會,但神女高貴自持,拒絕楚王追求,最終神人永別。神女入夢,化為虛幻,暗示詩中女子求而不得、孑然一身的遭遇。

後半句的「小姑」,是漢末將領蔣子文三妹,配祀兄長廟中而為神。詩人化用樂府歌《清溪小姑曲》「小姑所居,獨處無郎」之句,同樣暗示女子深居簡出、終身無託的孤獨處境。從結構看,「神女生涯(夢)」呼應首聯的「臥後」,「小姑居處」呼應首聯的「莫愁堂」,這種關聯性加強了詩句之間的內在聯繫,體現出詩人精巧的構思。

頸聯部分,詩人運用比興手法,講述了女子在崎嶇的情路外,還承受不幸的身世之苦。水塘中柔弱的菱枝,正遭到風波摧折;月光下嬌嫩的桂葉,卻沒有清露潤澤芳香。現實中的薄命女子,也遭受外界的摧殘和排擠,令她本就孤苦的生活雪上加霜。詩人用詞深婉含蓄,「不信」刻畫出風波橫暴、菱枝日漸憔悴之態,「誰教」刻畫出月露無情、桂葉無所依憑之狀,語意沉痛悲慨。

詩中女子的情感際遇猶如幻夢,身世命運更是悽苦,那麼她心中的真實想法呢?「直道相思了無益」,她明知身處人生低谷,再怎麼堅持和努力,都無法改變實際狀況。「未妨惆悵是清狂」,她並不因此而放棄心中的熱情和渴望,寧願沉溺痛苦中,繼續堅守對幸福的追求。

清狂,是一種不狂之狂,可以是為思念而癲狂,為理想而癡狂,更是一種往而不返、無怨無悔的決心和信念。尾聯二句,塑造出女子癡心不渝的忠貞形象,也委婉地表達了詩人心聲,有著類似屈原「雖九死其猶未悔」的純粹和深沉的情懷。無論從字面的戀情,還是從背後的寄託來看,這兩句幽怨悽楚、纏綿悱惻,成為千古流傳的佳句。

詩人背後的故事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谿生,與杜牧合稱「小李杜」。李商隱是晚唐詩壇舉足輕重的大詩人,兼善各體,詠史、詠物、無題、唱和等題材皆有極高成就,堪稱唐朝詩人中最後一位集大成者。

李商隱一邊苦學應試,一邊結交權貴名流,尋求更多的仕進機會。圖為元 趙孟頫(傳)繪 《萬柳堂圖》局部。(公有領域)

在他的傳世詩歌中,「無題詩」獨樹一幟,不僅是李商隱的獨創詩體,而且語言典麗精工,音韻諧和優美,意境悽豔幽眇,是李商隱詩歌中最為璀璨奪目的明珠。他鎔裁典故,勾勒出一個個華美悽迷的奇幻世界;他下筆如神,創作出一行行感人肺腑的千古名句;他寄慨遙深,賦予詩歌豐富深厚的內涵,以及多重解讀的可能。李商隱在無題詩中,傾注了滿腹才華和無限深情。

從內容看,無題詩大多表現了悲劇性的愛情主題。詩中人物或者惆悵傷感地表達相思之意,或者失落迷惘地追憶離合之事,流露出感時傷逝、失意寂寥、哀怨無望等情感體驗。而從寫作手法看,李商隱大量運用比興,淡化敘事因素,造成主旨晦澀模糊,增加作品的神祕感和解讀難度。

我們不知曉李商隱的創作動機,但是他的確是把個人的生平境遇和情感特質融入了詩作中。因而細細品味李詩,其內涵於閨情之外,似乎還有更深的寄託,正如詩評家所言「慨不遇而託喻於閨情也」。

李商隱生活在唐朝趨於衰亡的末期,強盛繁華的時代一去不返,藩鎮割據、宦官專權、朋黨之爭等諸多問題愈演愈烈。李商隱在一個悲劇性的時代環境中成長,卻只是一個「四海無可歸之地,九族無可倚之親」的寒門學子,唯一能倚靠的便是一身學識和才華,去實現建功立業、報效君王的理想。

為了這個理想,李商隱「五年讀經書,七年弄筆硯」,「十六能著《才論》《聖論》,以古文出諸公間」。他將科舉入仕作為實現理想的最佳途徑,因而一邊苦學應試,一邊結交權貴名流,尋求更多的仕進機會。他的努力,贏得令狐楚父子的賞識和襄助,經過了約十年的漫長艱苦的應舉之路,李商隱終於高中進士。

不過他的好運,似乎止步於金榜題名。不久,令狐楚去世,李商隱做了節度使王茂元的幕僚兼女婿。特別是這樁婚事,讓李商隱陷入「牛李黨爭」的政治漩渦中。由於王氏屬於李黨,令狐氏屬牛黨,李商隱為此背上忘恩負義的罵名,不被任何一派官員看好。他先是晚一年被朝廷授官,然後每次擔任官卑位小之職,或為他人作幕僚。

誤陷黨爭,仕進無望,李商隱在黨爭的夾縫中小心生存,備受官場打擊和排擠,他的理想在一年年的蹉跎歲月中幻滅。有一首悼輓詩這樣評價他:「虛負凌雲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在人生的末年,李商隱摯愛的妻子也離他而去,留給他一個孤寂淒涼的晚年,讓他鬱鬱不得志的人生,又添一重悲情色彩。

在無望的境遇中,李商隱感到憤慨、徬徨,也期待命運出現轉機。但是現實總是帶給他無情的打擊,他常年宦遊,和家人聚少離多;幾十年來,沉抑下僚,始終無法實現年少時的理想。他的鬱鬱不得志,不正像無題詩中一個個求而不得的愛情悲劇嗎?

李商隱作無題詩,抒發的是懷才不遇之慨與理想幻滅之嘆。也就是說,他的詩歌在深情綿邈、朦朧迷幻的表象背後,寄寓世事無常、身世多舛的惆悵與惘然。李商隱的無題詩可謂鏤心刻骨之詞,千秋深情之語。

而他最讓人嘆惋和感佩的地方,是他身處逆境,仍然保持對理想的渴求,仍然在實現理想的道路上努力著。正如他在無題詩中的自白:「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

點閱品讀唐詩】連載文章。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如果把生命比作一本書,我們經歷的每件事或者每個階段,就是這部書中的一個片段或者一個章回。也許當事情發生的時候,我們都不會太在意,但如果某天翻閱自己的人生書籍,你可能會發現,哪怕是普普通通的小事,都讓人感覺回味無窮。
  • 當大唐進入鼎盛階段,樂舞藝術也達到了中華歷史的最高峰。其中有一位舞姬、一支舞蹈,留給大詩人杜甫最深的印象。哪怕經過五十年之久,他永遠銘記著觀者如山、一舞動四方的盛況。
  • 很多人都讀過賈島的詩歌《尋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唐朝的尋隱詩自成一派,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唐朝詩人,一次次走進山水佳境,踏上尋仙問道之旅。大唐詩壇最耀眼的明星——詩仙李白,他的尋隱之旅有怎樣的玄妙意境呢?
  • 聽,蒼茫的塞外沙場,又響起了雄壯的戰鼓號角。看,遙遠的西北邊地,又燃起了無盡的烽火狼煙。無數大唐的好男兒,金戈鐵馬奔赴萬里之外的邊關,追尋建功立業的理想,實現忠君報國的榮耀。
  • 那是盛唐的某一天,或許在朝雨打濕新柳的客舍前,或許在暮色點染長河的荒城外,或許在行車揚起暮塵的古道邊。一對策馬並行的好友,終於走到了分別的歧路。他跳下馬,遞給朋友一杯酒,依依不捨地問道:「你要去哪裡呢?」
  • 人到中年,人生四季之旅也走到了生命的秋天。在這個象徵著收穫的年紀,有的人功成名就,有的人家庭美滿,有的人,還在路上踽踽獨行。
  • 中唐時期的建中年間,江南的一座偏僻荒蕪的古郡,迎來了它的新一任長官。他雖是一郡刺史,也不過是個被朝廷外放的,難有作為的閒散官員。空有治世之才,卻無用武之地,於是他走進青山綠水,過起了半吏半隱的生活。
  • 開元年間的長安城,突然多了一個大齡書生的新面孔。四十歲的他,一襲白袍樸素無華,憑一句「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在太學賦詩奪魁。一夜之間,孟浩然的大名傳遍公卿。
  • 你去過西湖嗎?你知道遊覽西湖的最佳視角和路線嗎?中唐時期的大詩人白居易,送來了一份來自一千多年前的遊湖攻略。
  • 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有一種美麗的箜篌樂器,它的頭部如鸞鳳回眸,造型如一彎新月,聲音清脆高遠而多變。有一位頂級的梨園樂師,天子一日一次召見,王侯將相立馬迎,當朝詩人爭相為他寫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