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玉米浑身是宝 护眼防癌 做成茶还利尿降血糖

文/胡乃文、王贺、Anne Lee

玉米浑身是宝,玉米须茶可改善肾病,利尿消肿降血糖。(Shutterstock)
人气: 2098
【字号】    
   标签: tags: , , , , ,

玉米被称为黄金作物,它不仅是一种美味的食物,在中医看来也是一种有益的药材。多吃玉米有助护眼、防癌,而玉米的根、叶、须都可以用来治疗各种疾病。

玉米包括基因改造玉米和非基因改造玉米,我们这里所谈到的是非基因改造玉米。

玉米护眼、防胃癌

◎ 吃玉米补黄斑色素 护眼防蓝光

玉米富含玉米黄素和叶黄素,这两种物质都是抗氧化剂,可以抵抗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所产生的蓝光,保护眼睛,预防视网膜黄斑部的病变。

玉米黄素和叶黄素是视网膜黄斑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项针对超过4万名参与者的研究发现,饮食中增加叶黄素和玉米黄素的摄入量显着降低了老年白内障发病的风险,降低了失明的概率。

◎ 补充膳食纤维防胃癌

此外,玉米中的膳食纤维也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吸附和排出体内的有害物质,减少大肠癌的发生。

2020年发表在《营养杂志(Nutrition Journal)》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全谷物的摄入量与罹患消化道癌症风险呈负相关 。比较全谷物摄入量最高的参与者与最低摄入量的参与者,研究人员发现,摄入全谷物最多的参与者患大肠癌、胃癌和食道癌的风险分别降低了11%、36%和46%。

◎ 紫玉米含花青素 可抗氧化

最常见的玉米有白玉米、水果玉米、甜玉米和糯玉米。

甜玉米分黄色和白色两种,颗粒小而圆润,皮薄肉嫩,香甜可口。甜玉米可以跟排骨一起煮成汤,或者用清水煮熟后直接食用。

水果玉米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品种,它鲜甜多汁,非常受欢迎。它可以生吃或煮熟吃,煮食约需5分钟,煮太久会失去甜度。

糯玉米有白色、紫黑色和紫白相间三种颜色,外观雾雾的不透光,口感Q弹有咬劲,还带有黏性。紫色玉米富含花青素,是天然的抗氧化剂,能够维持身体的健康。

紫白相间的糯玉米。(Shutterstock)

2道养生玉米食谱

● 萝卜玉米排骨汤

食材(4人份电锅料理):小排骨300克、白萝卜1根、玉米2支、红萝卜1根、水1500毫升。

作法:

  1. 排骨汆烫去血水,玉米切块,白萝卜和红萝卜各切块。
  2. 把排骨、萝卜和玉米放入内锅,注入1500毫升的水,外锅放一杯半的水。
  3. 待电锅跳起后,再加入一点盐调味即可。

● 双色彩椒炒玉米笋

玉米笋就是还没有成熟的小玉米,热量很低,烤、煮、炒食皆宜,纤维好,无负担。介绍一道色彩缤纷、口感丰富、营养均衡的菜肴。

食材:玉米笋8根、黄红彩椒各半个、甜碗豆6个、鲜虾200克、鲜香菇2朵、蒜2粒切片。

调味料:蚝油1大匙、酱油2小匙、盐1/2小匙、胡椒粉1/2小匙。

作法:

  1. 玉米笋切斜段、黄红彩椒去籽切丝、甜碗豆去头尾、鲜香菇切片、红萝卜去皮切丝。
  2. 玉米笋和甜豆入滚水中汆烫30秒,捞出备用。
  3. 虾去壳后用热水烫10秒捞出备用。
  4. 中火,炒锅入两匙油,入蒜爆香,再入红萝卜丝,鲜香菇片炒一下,再入玉米笋、甜豆、彩椒丝和虾仁快速翻炒,加入调味料拌炒即可。

玉米须茶改善肾病 利尿消肿降血糖

做玉米时,不要急着把玉米须丢掉,它其实是一种很好的利尿、降血糖的天然药材。在临床上,医生有时会建议病人煮玉米须茶来喝,用来改善小便不畅,还可以帮助控制血糖。玉米须也可以改善肾脏病,健胃消食,利水消肿。

你可以到中药房或草药店买玉米须,或者到菜市场买玉米的时候,跟卖家要求留下玉米须。你也可以收集其他人不要的玉米须,回家洗干净晾干。

● 玉米须茶的作法:

准备玉米须和陈皮各75克(2两),大麦30g,加入1000毫升的水煮滚,再用小火煮5分钟即可。

玉米须茶有助于改善肾病,利尿消肿降血糖。(Shuterstock)

● 尿频尿痛急玉米须+玉米根

如果你容易尿频、尿急,除了喝玉米须茶外,还有一个小秘方,就是用玉米根和玉米须煮茶。玉米根也有利尿的功效。你可以到草药店或农夫那里买到玉米根。

玉米须和玉米根各用30克,用水煎成汤,去掉渣滓即可饮用。可以加一点白糖,也可不加。

● 尿路结石 试用玉米根和叶

如果你有尿路结石的问题,可能会感觉小便淋漓不尽,甚至有沙石从尿道排出,非常疼痛。这时候你可以试试用玉米根和叶来治疗。

这个方法源自明朝大医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把玉米根和叶洗干净切碎,用水煎成汤,频频饮用。这样可以帮助利尿排出结石,减少疼痛。

玉米吃多会发胖

不过还请留意,玉米吃过量会发胖。玉米并非蔬菜,而是属于谷物类,吃一根到一根半的玉米,就相当于吃下一碗白米饭,因此吃玉米时要减少其它谷物份量。@

了解玉米养生知识,请点看下方视频:

身处纷乱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责任编辑:张晓慧、李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