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王夫之上传下教

李剑
font print 人气: 6
【字号】    
   标签: tags: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学者,湖南衡阳人。因曾筑土室于石船山中,故学者又称他船山先生。

明末农民起义军张献忠部攻陷衡州,邀他前往,王夫之逃到南岳躲藏起来。农民军将他父亲王朝聘掳去扣为人质,想要逼迫王夫之就范。王夫之用刀将身上刺的遍体鳞伤,叫人抬去见张献忠,愿以身替父归。张献忠见他伤的很重,便将他和父亲一起放归了。

明亡后,王夫之曾在湖南衡山举兵抗清。兵败后,入南朝永历朝廷。后来看到朝廷的腐败,愤然辞职。此后便在石船山中隐居起来,发愤著述,在学术上取得很大成就。他隐居时,曾有地方官慕其名声,想请他出山,王夫之均不为所动。

王夫之之所以能始终保持民族气节,而且在学术上著有建树,与他父亲王朝聘从小对他施以严格教育是分不开的。

王朝聘教育子女的方法很独特,他不是采用疾言厉色的教育方法。每当子女行为不妥时,他总是和颜悦色的加以正面教育,耐心启发。王朝聘不允许子女学博戏、杂耍这类游戏,有时候,他拿出棋子,让子女们对下。平时闲坐,就将一些先人的语录分析、讲解给子女听,有时还教他们一些历史以及先人的风范、事迹等。

王夫之小时候不懂得自我约束,常说错话。王朝聘不急着责备他,只是神情严肃的不和儿子说话,让他自己从内心反省。等到王夫之从内心真正认识到错误,流着眼泪表示一定改正后,他才加以批评诱导,帮助儿子更好的认识自己的错误。王夫之继承了父亲家教的优良传统,也很注意子孙们的教育。

王夫之教育儿子立志应该不受世俗之气的影响。他说世俗之气最能感染人,就像人喝酒会醉一样。那些受了世俗之气毒害的人,常在袖子中挥拳,暗箭伤人,又拚命去争针尖一样的蝇头小利。哪有大丈夫甘心去跟他们学的,又哪里有骏马愿意跟这样的庸俗之辈为伍的。那些无穷无尽的财富,不是我们所应积蓄的。不要被财产所累,应该潇洒脱俗、思想自由奔放。用如此境界读书,才能很好领会古人的深意;用这种境界立身,不怕不做豪杰;用如此境界去奉养长辈,就能培养高尚的情操;用这种境界去结交朋友,其行为才能合乎礼仪。

王夫之还以诗歌的形式来教育子孙:“传家一卷书,唯在汝立志。凤飞九千仞,燕雀独相视。不饮酸臭浆,闲看旁人醉。识字识得真,俗气自远避。人字两撇捺,原与禽字异。潇洒不沾泥,便与天无二。”

在这里,王夫之要求子女要立志脱俗,不要去追逐财富之类的东西。他说“人”与“禽”有着本质的区别,不沾染世俗的污泥浊水,就可达到人的最高境界,这话说得很有道理。

【正见网】(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古公亶父是后稷的后人,是周王朝的奠基人,被称为周朝的“太王”。他重修后稷、公刘(稷的第四代传人)的大业,积累德行,普施仁义,国人都爱戴他。
  • 他待人非常恭敬,与人说话唯恐伤害了别人。即使一人在家,也像有宾客在场一样庄敬自持,严谨循礼,看到的人没有不尊敬他的。他生性善良,即使对偷盗自己财物的人,他也都以善心对待,并处处为对方着想。
  • 南宋人张浚在蜀地主持抗金,结果得罪了宰相秦桧,被发配到遥远的零陵去做官。他带了几箱子旧物随身。
  • 秦桧在太学学习时,博于记事,工于口才,善干琐碎事,同舍人称他“秦长脚”。每次出外游乐饮酒,一定托他办理。考中进士,靖康初,官至御史中丞。
  • 吴明彻南北朝时陈秦郡人,字通昭,祖父吴景安,当时齐朝的南谯太守。父亲吴树,梁朝右军将军。吴明彻幼年丧父,天性至孝,家贫没有能力葬埋他的父亲,于是勤肯努力耕种,盼望收成五谷卖得一些钱埋葬他父亲。
  • 太宗还写诗一首,追述往古兴亡之道,搁笔之后叹道:“钟子期死,俞伯牙不再弹琴。我写此诗,又给谁看呢?”惆怅之情无以言表,他让起居郎拿着这篇诗稿,到虞世南的灵前吟诵一番,然后烧掉,希望虞世南的在天之灵有所感悟。
  • 紫阳庵在瑞石山(在西湖附近)上。其山秀石玲珑,岩穴窈窕。宋朝嘉定年间,邑人胡杰住在这里。元朝至正年间,道士徐洞阳得到了它,改为紫阳庵。他的徒弟丁野鹤在这里修炼。
  • 李贤曾经对人说:“《尚书·皋陶谟》称,为政者有九种品德,王翱就具备了五种:头绪纷繁而能专心致志,遇上扰乱更加坚毅,生活俭朴廉洁奉公,性格刚强充实,好强而合乎道义。”这个评价是恰如其分的。
  • 罗伦是明朝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字彝正,号一峰,宪宗成化初年状元及第,官任修撰(状元专就之职)。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 白米饭是很好的养胃食物,可作为主食适当的吃。(Shutterstock)
    现代人说,幽默一种沟通表达的艺术,而对苏轼而言,应该也是心态乐观的一种生活态度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