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文王之为世子

李剑
font print 人气: 27
【字号】    
   标签: tags:

周文王做太子的时候,每天问候他的父亲王季三次。早晨鸡刚叫,他就穿衣起身,走到父亲的卧室外边,询问值班的内庭小臣:“父王今天睡的怎么样?”小臣说:“睡的很安稳。”文王听了就很高兴。中午和晚上,文王也来探问。如果王季有些不舒服,小臣就会告诉文王,文王就会满面愁容,走路也不能很平稳。等王季饮食恢复正常,文王才会恢复常态。

给王季送上饮食时,文王一定要查看饮食的冷热。饮食端下来时,文王还要问吃了多少,并吩咐负责饮食的官员:“不要再上原来这些菜。”负责饮食的官员答应后,文王才离去。

周武王继承了文王的孝行,举止不敢有超过父亲的地方。文王生病,武王不脱冠带日夜侍候,文王吃一口饭,武王也只吃一口饭,文王吃两口饭,武王也吃两口饭。过了十二天,文王痊愈,武王才放松下来。

文王对武王说:“你梦到什么?”武王回答说:“我梦到上天给我九个牙齿。”文王说:“你认为这是什么意思呢?”武王说:“西方有九国,父王最终大概能拥有它们。”文王说:“不是这样的。古代年龄二字并称,而牙齿也是龄。我能活一百岁,你当活九十岁,我给你三岁吧。”所以文王九十七岁时去世,武王九十三岁时去世。

周成王小时候,不能临朝执政。周公辅佐他,暂居天子之位治理天下。周公用文王当太子时的做法,教导自己的儿子伯禽,让周成王明白父子、君臣、长幼的道理。成王有过错,周公就鞭挞伯禽,通过这种方式来教导成王。

(出自《礼记》)

【正见网】(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纪元3月28日讯】【大纪元记者李撷璎/嘉义报导】日治时代的台湾情形常常是老一辈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而为了让现在的学子更了解日治时代下的台湾文化风貌,国立中正大学历史周就以这个为主轴,带来一连串精彩的演出的历史故事呈现。
  • 古人诚心待人,所以能交很多的朋友。今天生活在大都市的人常常孤独,说无人理解自己。
  •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总结了“先汉之所以兴隆”、“后汉之所以倾颓”的原因,那就是先汉君主“亲贤臣、远小人”;后汉君主“亲小人、远贤臣”。唐太宗时刻不忘历史教训,他亲近贤臣,感人肺腑;疏远小人,正气凛然。
  • 历史远不仅是你在书中读到的知识。事实上,有很多最有趣的历史细节是书本之外的东西。为了获得那样的信息,你就要找寻年长的人,通过他们的讲述为你编织一幅全景的图画。这正是科罗拉多州山区小镇萨利达的人们在做的事情。他们正在搜集记录尽可能多的历史细节,以免这些历史故事永远地消失。这样做是为了和整个社区的人们分享这些故事。 (w2006-04-03-voa32.cfm)
  • 重耳把此话告诉舅犯(即狐偃),舅犯说:“你还是辞谢他的话吧!逃亡的人,没有其它宝物,只有亲情才是宝物。父亲去世,意味着什么?而又借机为自己谋取利益,你将来还怎么向天下人解释呢?还是辞谢他的话吧!”
  • 过了几天,孟子见到齐王,说:“替大王治理地方的官吏,我认识五个。其中能明白自己过错的,只有孔距心一个人。”于是把自己和孔距心的对话复述给齐王。齐王听了,很不好意思的说:“这么说来,是我的过错啊!”
  • 自古以来,人间的事从来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无论事情大小,神在安排着一切。千百年来,关于王位的继承人们都说尧、舜、禹时是禅让制,而后就变成了家天下,其实神就是这样安排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天命论”,讲“君权神授”,皇帝以九五之尊仍自称为“天子”,要顺天意而行,受到天意的管辖和约束。《孟子》中讲的两个故事阐发的就是这个道理。
  • 有个叫景春的人对孟子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各国诸侯都恐惧不安;如果他们平平安安的呆在家里,天下都没有一点生气。”公孙衍和张仪都是魏国人,游说诸侯的纵横家,能让诸侯互相攻伐,所以诸侯都害怕他们。
  • 鲁庄公十年,鲁国军队在乘丘大败宋国军队。次年夏天,宋国为了报乘丘之战的仇而侵犯鲁国,鲁庄公率兵迎战。宋国军队还没有摆开阵势,鲁军就已经逼近了他们,结果把宋军打败了。
  • 箕子是殷纣王的亲戚。纣王刚开始使用象牙筷子,变的奢侈起来时,箕子叹气说:“他用了象牙筷子,就一定会想配上玉环;用上了玉环,就一定会想得到远方各种珍罕新奇的东西来使用。车马宫室,以及种种奢侈之举就要从这儿开始,而纣王也就要耽于安逸,不思振作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