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落的芬芳:临海农场

文、图/徐正毅
font print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农场的主人是一位法裔加拿大人,大家都叫他皮尔。

皮尔年轻时就来台湾求学,然后在高科技界发展,做到高阶主管后,毅然地改当成农夫。

农场在台湾北海岸石门,我们一家人和皮尔的好友相约,一同来到这长满木麻黄的海边农场。

已近70岁的皮尔精神奕奕地欢迎我们。我们在海边的步道上,欣赏落日和享受海风拂过的轻爽。之后,接受皮尔一家人为我们准备的有机蔬菜的晚宴。

这些菜蔬来自农场,而农场的肥料是皮尔和他的助手每天去富基渔港收集厨余,然后让它发酵成为的堆肥。

晚餐的内容有水煮秋葵、姜丝金瓜汤、小黄瓜切片、糙米寿司、丝瓜蛤蜊,在满室温馨的气氛下,我们度过一个周末夜晚。

人生也可以这样过,异国的游子在台湾生根,变成比台湾人还像台湾人。皮尔的岳母直夸她的女婿,我对皮尔也有相同的体会。◇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碗什锦面,是我在求学阶段,考试表现好的时候,父母给我的奖励。当时那家面店,店面一半是由店家的儿子卖猪肉,另一半则是一家小小的面店,一大碗汤面内容是当时少见的几片猪肝、猪肚、花枝和肉片,还有两尾虾子。一碗面常常是由家中几个小孩共同分享。
  • 先叔是我的授业师,他不但教我如何做生意,并且让我懂得吃的艺术。我自行创业后,还一直和他保持着类似长辈,又像兄弟一样的往来。懂得吃的人,最好也懂得做菜。

  • 上班时候午休用餐时间短,尤其工作繁多,只能就近餐馆吃盘饭或来碗面,随即赶回工作。

    常去的一家餐厅是卖着广式粥、汤面和盘饭的店。老板娘和伙计们动作迅速,让我们不用久候,而且盘饭中的烧腊水准颇高,鲜虾云吞料好、实在。因常去用餐而和店中人员逐渐熟识。有时吃得太快,老板娘还会好言相劝,要我细嚼慢咽。

  • 几年前,由苏澳到花莲,经过苏花公路,正值冬季阴雨天,在迷雾中盘延于公路上,十分惊险,至今还留着那丝不安的感觉。
  • 经以前大学同窗,目前在中央研究院作研究的同学介绍,认识一位名作家,她也在中研院做研究。

    我曾经为她的一本书——《童年往事》画插图,后来她的旧作——《断掌新娘》要再出版,也拜托我为这本书做插画。

  • 老家在板桥后站的红砖楼房,是先祖父所建,后来先祖父搬到台北市,由先父承接。先父过逝得早,几乎没有留下什么遗物。倒是先祖父在日据时代到台湾光复后几年的一本日清账,虽经几次搬家,尚留存在我的身边。
  • 我们一行人搭乘五部九人座小巴士上山,从中山高速公路下三义交流道,在车亭休息站和林为道先生会合,跟随他的车子,向山上开去,经过河床,小心地在山路盘旋,最后终于来到大安溪上游的“象鼻部落”。
  • 我们一行40人从苗栗深山的“象鼻部落”下山,往后龙海边前行,到达水尾村的小学休息。
     
    上回来到水尾村是5、6年前的事了,当时受邀到一位社团好友的故乡,享受半日愉快的午后,这回我们前来打算重享昔日的好时光。
  • 女儿要去竹科上班了,在竹科园区旁租了间套房,开始布置她平日工作回家休息的小天地。

    首先她在家中的储藏室内,寻找出她所需要的一些小东西,如碗、盘、水壶、水果刀等等,这些小东西都是放置多年而且是全新的,有的是出国时买回来,有的是股东会或百货公司周年庆的纪念品。趁此清仓,也节省购置费用,女儿懂得惜物,是她的优点吧!!

  • 我的外甥和外甥女有的在美国、有的在台湾的医学院学习成为医师。从他们一路走来的过程,知道成为一位医师,尤其成为一位专科医师,所接受的训练是不分昼夜、十分严格的。也因为严格的训练,练就一套让病人能够解脱病痛的功夫。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