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明 徐霞客:游天台山日记

徐霞客
font print 人气: 232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9月7日讯】 癸丑之三月晦
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三十里,至梁隍山。 闻此於菟夹道,月伤数十人,遂止宿。

四月初一日
早雨。行十五里,路有岐,马首西向台山,天色渐霁。又十里,抵松门岭,山峻路滑,舍骑步行。自奉化来,虽越岭数重,皆循山麓;至此迂回临陟(音:至),俱在山脊。而雨后新,泉声山色,往复创变,翠丛中山鹃映发,令人攀历忘苦。又十五里,饭于筋竹庵。山顶随处种麦。从筋竹岭南行,则向国清大路。适有国清僧云峰同饭,言此抵石梁,山险路长,行李不便,不若以轻装往,而重担向国清相待。余然之,令担夫随云峰往国清,余与莲舟上人就石梁道。行五里,过筋竹岭。岭旁多短松,老干屈曲,根叶苍秀,俱吾阊(音:昌)门盆中物也。又三十余里,抵弥陀庵。上下高岭,深山荒寂。泉轰风动,路绝旅人。庵在万山坳(音:凹) 中,路荒且长,适当其半,可饭可宿。

初二日
饭后,雨始止。遂越潦(音:老)攀岭,溪石渐幽,二十里,暮抵天封寺。卧念晨上峰顶,以朗霁为缘,盖连日晚霁,并无晓晴。及五更梦中,闻明星满天,喜不成寐。

初三日
晨起,果日光烨烨(音:叶),决策向顶。上数里,至华顶庵;又三里,将近顶,为太白堂,俱无可观。闻堂左下有黄经洞,乃从小径。二里,俯见一突石,颇觉秀蔚。至则一发僧结庵于前,恐风自洞来,以石甃(音:宙)塞其门,大为叹惋。复上至太白,循路登绝顶。荒草靡靡,山高风冽(音:列),草上结霜高寸许,而四山回映,琪花玉树,玲珑弥望。岭角山花盛开,顶上反不吐色,盖为高寒所勒耳。

仍下华顶庵,过池边小桥,越三岭。溪回山合,木石森丽,一转一奇,殊慊(音:切)所望。二十里,过上方广,至石梁,礼佛昙花亭,不暇细观飞瀑。下至下方广,仰视石梁飞瀑,忽在天际。闻断桥、珠帘尤胜,僧言饭后行犹及往返,遂由仙筏桥向山后。越一岭,沿涧八九里,水瀑从石门泻下,旋转三曲。上层为断桥,两石斜合,水碎迸石间,汇转入潭;中层两石对峙如门,水为门束,势甚怒;下层潭口颇阔,泻处如阈(音:玉),水从坳中斜下。三级俱高数丈,各级神奇,但循级而下,宛转处为曲所遮,不能一望尽收。又里许,为珠帘水,水倾下处甚平阔,其势散缓,滔滔汩汩(音:古)。余赤足跳草莽中,揉木缘崖,莲舟不能从。暝色四下,始返。停足仙筏桥,观石梁卧虹,飞瀑喷雪,几不欲卧。

初四日
天山一碧如黛。不暇晨餐,即循仙筏上昙花亭,石梁即在亭外。梁阔尺余,长三丈,架两山坳间。两飞瀑从亭左来,至桥乃合以下坠,雷轰河隤(音:颓),百丈不止。余从梁上行,下瞰深潭,毛骨俱悚。梁尽,即为大石所隔,不能达前山,乃还。过昙花,入上方广寺。循寺前溪,复至隔山大石上,坐观石梁。为下寺僧促饭,乃去。饭后,十五里,抵万年寺,登藏经阁。阁两重,有南北经两藏。寺前后多古杉,悉三人围,鹤巢于上,传声嘹呖(音:力),亦山中一清响也。是日,余欲向桐柏宫,觅琼台、双阙,路多迷津,遂谋向国清。国清去万年四十里,中过龙王堂。每下一岭,余谓已在平地,及下数重,势犹未止,始悟华顶之高,去天非远!日暮,入国清,与云峰相见,如遇故知,与商探奇次第。云峰言:“名胜无如两岩,虽远,可以骑行。先两岩而后步至桃源,抵桐柏,则翠壁、赤城,可一览收矣。”

初五日
有雨色,不顾,取寒、明两岩道,由寺向西门觅骑。骑至,雨亦至。五十里至步头,雨止,骑去。二里,入山,峰萦水映,木秀石奇,意甚乐之。一溪从东阳来,势甚急,大若曹娥。四顾无筏,负奴背而涉。深过于膝,移渡一涧,几一时。三里,至明岩。明岩为寒山、拾得隐身地,两山回曲,《志》所谓八寸关也。入关,则四周峭壁如城。最后,洞深数丈,广容数百人。洞外,左有两岩,皆在半壁;右有石笋突耸,上齐石壁,相去一线,青松紫蕊,蓊苁(音:匆)于上,恰与左岩相对,可称奇绝。出八寸关,复上一岩,亦左向。来时仰望如一隙,及登其上,明敞容数百人。岩中一井,曰仙人井,浅而不可竭。岩外一特石,高数丈,上岐立如两人,僧指为寒山、拾得云。入寺。饭后云阴溃散,新月在天,人在回岩顶上,对之清光溢壁。

初六日
凌晨出寺,六七里至寒岩。石壁直上如劈,仰视空中,洞穴甚多。岩半有一洞,阔八十步,深百余步,平展明朗。循岩石行,从石隘仰登。岩坳有两石对耸,下分上连,为鹊桥,亦可与方广石梁争奇,但少飞瀑直下耳。还饭僧舍,觅筏渡一溪。循溪行山下,一带峭壁巉崖,草木盘垂其上,内多海棠紫荆,映荫溪色,香风来处,玉兰芳草,处处不绝。已至一山嘴,石壁直竖涧底,涧深流驶,旁无余地。壁上凿孔以行,孔中仅容半趾脚,逼身而过,神魄为动,自寒岩十五里至步头,从小路向桃源。桃源在护国寺旁,寺已废,土人茫无知者。随云峰莽行曲路中,日已堕,竟无宿处,乃复问至坪头潭。潭去步头仅二十里,今从小路,反迂回三十余里宿。信桃源误人也。

初七日
自坪头潭行曲路中三十余里,渡溪入山。又四五里山口渐夹狭窄,有馆曰桃花坞。循深潭而行,潭水澄碧,飞泉自上来注,为鸣玉涧。涧随山转,人随涧行。两旁山皆石骨,攒簇拥峦夹翠,涉目成赏,大抵胜在寒、明两岩间。涧穷路绝,一瀑从山坳泻下,势甚纵横。出饭馆中,循坞东南行,越两岭,寻所谓“琼台”、“双阙”,竟无知者。去数里,访知在山顶。与云峰循路攀援,始达其巅。下视峭削环转,一如桃源,而翠壁万丈过之。峰头中断,即为双阙;双阙所夹而环者,即为琼台。台三面绝壁,后转即连双阙。余在对阙,日暮不及复登,然胜风景已一日尽矣。遂下山,从赤城后还国清,凡三十里。

初八日
离国清,从山后五里登赤城。赤城山顶圆壁特起,望之如城,而石色微赤。岩穴为僧舍凌杂,尽掩天趣。所谓玉京洞、金钱池、洗肠井,俱无甚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释】

癸丑:公元1613年。
晦:每月最末一天为晦。
宁海:今浙江省海宁县。
菟:春秋时楚人称虎为“於菟”。
台山:天台山。
陟:登高、爬上。
霁:雨后或霜雪过后转晴。
国清:国清寺。
阊:皇宫正门。
坳:低洼的地方。
潦:积水。
卧念晨上峰顶,以朗霁为缘:睡卧时,还惦念 着明晨登顶的事,希望有缘则盼到雨停天晴。
盖连日晚霁,并无晓晴:几天还来都是晚上才雨后转晴,早上都没有晴天。
烨烨:光鲜明亮的样子。
决策向顶:决定攻顶。
甃:砖。
塞:填塞。
靡靡:草随风倒伏相依的样子。
冽:寒冷。
琪花:琪花指仙境中的花草,或比喻珍奇的花草。
玲珑:明亮的样子。
勒:限制。
慊:感到满足、快适。
旋转三曲:经过三道湾溪。
断桥:断桥瀑布。
阈:门槛。
三级:三层瀑布。
汩汩:状声词。形容波浪声。
揉:使弯曲。
缘崖:意指攀住树枝爬上高岩。
莲舟:莲舟上人。
暝色:夜色。
卧虹:如彩虹般的石桥。
几不欲卧:美景几乎使人不欲就眠。
天山:天空与山峦。
仙筏:仙筏桥。
梁:桥。
河隤:隤,崩坠、坠落。原意为垮塌,此处指河水奔流迅猛。
梁尽:桥的尽头。
嘹呖:鸿、雁、鹤等的鸣声。此形容其声音响亮而清远。
琼台、双阙:景点名。
云峰:云峰和尚。
次第:顺序。
两岩:寒岩、明岩。
桃源:桃源洞。
桐柏:桐柏宫。
翠壁、赤城:两处胜景名。
取:前往。
东阳:今浙江省东阳县。
曹娥:曹蛾江;注入杭州湾。
寒山:人名。唐代高僧,喜好吟诗唱偈,与国清寺僧拾得交友。诗风不拘格律,自然通俗。有诗三百余首,后人辑为寒山子诗集。亦称为“寒山子”。
拾得:唐代一位高僧的法号。约西元七世纪末至八世纪初在世,生卒年不详。相传天台山国清寺僧丰干行至赤城,于道傍拾获,遂携入寺中为僧,故称为 拾得 。
《志》:大明一统志。
蓊苁:草木茂盛。
隘:狭道。
方广:上方广寺
旁无余地:没有可行走的空间。
桃源:桃源洞。
土人:当地人。
坪头潭:地名,在天台山西境。
反迂回三十余里宿:反而走了三十余里才找到住宿地方。
信桃源误人也:确实是被桃源洞给耽误了。
胜:景致。
涧穷路绝:涧水穷处,失去路迹。
坞:泛指四周高而中央低的地方。
赤城:天台山系的另一山峰,高339公尺。
岩穴为僧舍凌杂:岩洞被僧舍占据而杂乱。

【作者简介】

徐霞客(1587年~1641年),生于江苏江阴马镇南旸岐,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是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旅行家。

高祖父徐经是江阴巨富,弘治十二年因“会试舞弊案”,与唐寅一起涉案下狱。至徐霞客时,家道中落。徐霞客纵游举国南北,跋涉了许多前人未到的荒野地区,往往露宿于荒野。足迹遍历北京、河北、山东、河南、江苏、浙江、福建、山西、江西、湖南、广西、云南、贵州等16省,所到之处,探幽寻秘,并记有游记,记录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人文、地理、动植物等状况。

徐霞客尤其对石灰岩地貌(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和记录,包括溶洞分布,石钟乳、石笋、溶沟、石芽、石梁成因都有详细的考释,是举世第一人。同时对长江源头作了考察,纠正了古代文献对“岷山导江”的错误论断。

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在云南得病,双足不能行走,由当地知府用轿送返,去世前托其外甥季梦良(字会明)整理原稿,季梦良、王忠纫将游记手稿编辑成书。他去世后,清军进攻江阴时,季梦良帮助守城,全家被杀,《游记》手稿大部分被焚于兵火,季会明、徐李寄收集残存的抄本编辑成《徐霞客游记》。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音:甚路),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音:吮),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 论者以窃符为信陵君之罪,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夫强秦之暴亟矣,今悉兵以临赵,赵必亡。赵,魏之障也;赵亡,则魏且为之后。赵、魏,又楚、燕、齐诸国之障也,赵、魏亡,则楚、燕、齐诸国为之后。天下之势,未有岌岌于此者也。故救赵者,亦以救魏;救一国者,亦以救六国也。窃魏之符,以纾魏之患;借一国之师,以分六国之灾,夫奚不可者?
  • 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
  •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书中情意甚殷,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
  • 徐渭,字文长,为山阴诸生,声名藉甚。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士之目;然数奇(音:机),屡试辄蹶。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 边兵,威镇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表上,永陵喜。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计,皆出其手。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 谈兵多中,视一世事无可当意者;然竟不偶。
  •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俶(音:触)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音:照)小舟入湖。山色如蛾,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偏赏。次早得陶石篑(音:愧)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音:拿)一小舟拥毳(音:翠)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音:松) 沆砀(音:行荡),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 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三江看潮,实无潮看。午后喧传曰:“今年暗涨潮,岁岁如之。”
  •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音:西),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音:峦),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音:则),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嘄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音:恍),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净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 五人者,盖当蓼(音:了)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 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音:脚),何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