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与做人趣谈】画虎不成反类猫

郑念行
font print 人气: 6
【字号】    
   标签: tags:

近些年来,大陆学术界和教育界的志士仁人,不满意现行教育的严重弊端,组建起家庭学堂,以免子女或儿孙受中共恶党的污染。王老师受“小骏马学堂”的聘任,主讲《作文与做人趣谈》。

现在,上课的时间又到了。

孙学文同学问道:“老师,您昨天讲‘写作要有生活。’难道没有生活,不熟悉生活,就一定写不出好文章吗?

王老师说:不熟悉什么,就写不好什么;要想写好什么,必先熟悉什么。虽有巧妇,不能为无米之炊。要做饭,必先买米。画饼充饥,那是骗人。

为了说明这个道理,王老师讲了一个故事--

从前有个画家,擅长画猫。据说,谁买了他画的《猫图》,挂到墙上,家里就不会再有鼠患,因为他笔下的猫,跟真猫一样,让老鼠望而生畏!

画家有位好朋友,是个诗人,要买一幅《虎啸图》装饰客厅,请这位画家作画。画家本来只会画猫,他不但没有画过老虎,而且也没有见过老虎。然而订金已经收下,这怎么办呢?他想:老虎不是跟猫差不多吗?咱就来个照猫画虎吧。

画成之后,交给诗人。诗人接过画,还没来得及看,便叫仆人挂到厅堂。

真是赶巧,一会儿,就来了几位客人,都是文坛名流。他们仔细欣尝这幅《虎啸图》,不禁哈哈大笑起来!都说:“这哪里是《虎啸图》?这是《猫叫图》!”

诗人仔细一看,果然这幅画,确乎似猫不似虎!

他当即写诗一首,寄给画家:

愧君画坛称奇才,
如何画虎像猫哉!
要入虎穴方识虎,
岂可裹足远巉岩?

画家读了这诗,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心中道声:“惭愧!”第二天,带着干粮,便入山寻觅虎踪,并结“绳床”,悬于树林之中,坐卧静观老虎的身姿步态。后来,终于绘出一幅形神毕肖的《虎啸图》。

画家将此画送给诗人。诗人看后,十分欣喜,又写诗一首,赠给画家:

感君发奋走深山,
万苦千劳总心甘。
绘出虎威彪彪在,
丹青全仗寸心丹!

张小菊同学说:这个故事,生动具体的讲清了熟悉生活的重要性。但是,我们怎样去熟悉生活、充实生活呢?

王老师说:一、从实际出发,做什么都踏实用心去做好。这样,你不单把事情做好了,人的心性也变得踏实认真,将来就能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你的生活也会逐渐充实和丰富。写作自然便有了坚实的内容。

二、多访问,多请教他人。每个人都是一部历史,写出来都有可能成为一部作品。你们的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可能会有慷慨的壮歌,悲伤的往事,奋斗的喜悦,曲折的沧桑……求他们讲讲身世和奋斗的经历,这是你们身边的宝贵财富。你们要挖掘、分析和和继承。比如刘德海同学,你就可以请姥姥讲她修炼法轮功的故事。

刘德海同学说:我以前太贪玩,今后要勤学勤问。做到:画猫时要认真画好猫,画虎时要认真画好虎,不可投机取巧。照猫画虎、敷衍塞责的那种事,我再也不干了。

孙学文同学说:“丹青全仗寸心丹”--这句话,对我启发很大。我要在自己这颗心上下功夫,事事认真负责,用心做好;学习不用心,我以前有这个毛病,我要努力改正,将来争取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写作是一项包含许多动态内容的活动。孩子必须先将词汇、语法和思绪结合在一起,然后再依靠手写或键入单词来完成。这就是为什么孩子需要足够的练习和广泛的语言接触,才能培养出较强的写作能力。年纪小的学生不可能一坐下来就写出完美的文章,他们也需要学习修改的艺术。
  • 在生活的不同阶段,写作能力都会派上用场,这也是为什么必须磨练这些技巧的原因。那么作为父母,如何帮助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呢?以下是六个循序渐进的步骤。
  • 当你的孩子开始写作时,你会看到什么?潦草的字迹还是错别字?或是望着窗外发呆、一个字也没写?这些写作困难很常见。有的孩子写作能力提高很快,有的则需要更长的时间,还有的则需要更多的写作帮助和指导。
  • 本文以探寻“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作为主轴展开。全文充分呈现了对负担的探索过程,将困惑、自觉、发现的过程落笔成文,有意识地探索苦痛表象的成因,是一篇深刻的文章。
  • 在少子化的影响下,老年人口照护是愈来愈切身的议题。让我们进一步设身处地思考,一个逐渐老去的个体该如何面对人生呢?
  • “网路”是种工具媒介,以此作为平台、纽带,连结形形色色的人际关系。作为“使用者”的我们,有权决定“接收”和“发送”的参与比例。也就是说,我们不只是“被”网路影响的一方,也是参与、影响他人的关键力量。
  • 我们将一起探讨网路时代下的冷漠与犯罪,训练判读表格的能力,并学习打磨立意高度、理解深化论述的方法,借此提高论述品质。
  • 过去“中文写作”测验的内容,大多偏重书写个人的主体经验,文学性质浓 厚。国写的推出,最大特色就是纳入其他领域的概念,使测验的面向更臻完备。
  • 今年的会考作文题目“青银共居”,对平常就有接触相关议题的人来说并不难,可是对大部分的人来说,尤其是全力准备课业的孩子们,这个名词确实很陌生。且不见得每个人都可以体验那样的场域。
  • 没有真实情境,孩子怎么会有刻骨铭心的感受……热情不会来自教室,好文章常是孩子们用沾满泥巴的双手,从大地捧出来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