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新编:雷轰荐福碑

灵薇
font print 人气: 311
【字号】    
   标签: tags:

范仲淹写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一句话。他为人正直、敢言,善于举荐人才。

一天,他离开汴京,来到了潞州长子县张家村。来这地方一是为了替朝廷选拔人才,二是为了寻找几年未见面的义弟张镐。看此风景秀丽,就四处的观赏。在一棵大树旁边,有一间私塾,走近一看,房子很破旧,朗朗的读书声,吸引着他。便在门边望了望。一看,那教书先生竟然是自己的义弟。马上进去。开口即道“贤弟,可识愚兄?”

张镐放下书。“放学了!你们各自回家吧!”仔细打量了一下他,立即拜曰“哥哥,近来可好?许久未得您的消息了!”

“承蒙圣上错爱,我已荣升为翰林学士。你别来无恙吧!”

“一言难尽,我现在是穷困潦倒啊。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哪及得上哥哥。”

“以贤弟之才学,为何不考取功名呢?”

“我是想考,可是没有盘缠在身,如何上路呢?”

“哦!原来如此,可有做官之意?”

“我这样的能行吗?”

“朝廷现在是用人之际,不如你写一篇万言长策吧!我向圣上举荐,你如何呢?”

话语还未落,就看到张镐立马把笔墨纸砚准备好,提笔就来。像有神助似的,一下子一篇万言长策交给了范仲淹。

范仲淹一看,连忙叫道“好!贤弟如此才华必定能得以重用。”看了看私塾破陋不堪,便说:“贤弟这怎么能是你安身的地方呢?要不我写三封信给我的朋友,我相信他们会好好款待你的。”说着就提笔写了三封信,一封是给洛阳黄员外,第二封是给黄州团练副使刘仕林,第三封是给扬州太守宋公序。交待清楚后,“愚兄还有要务在身,就不在你这驻留了。后会有期。”


范仲淹 / 绘图:素素

张镐心喜,直道“哥哥慢走,后会有期。”

过了两天,张镐把私塾解散。准备好行囊后,也独自上路了。经过一阵子的折腾,好不容易来到了洛阳黄员外家。看到正在出殡。便问了一位妇人“恕晚生冒昧,不知府上何人去世?”

夫人答曰“我家老爷黄员外。”

张镐听此一说,感叹道真是“天有不测之风云啊!”找了个僻静的庙宇,停歇了一晚。第二天又开始赶路去了黄州。天气炎热,也不敢停歇,怕用尽了盘缠,尽量的省着。心想,那么热还是找个人问问吧!正好路过一行人,张镐行了个礼,问曰“这位仁兄,黄州怎走?”

行人手指着路“沿这条路走便是。”

“谢谢”张镐说完,又走了。看到有个小和尚,正在敲钟,便问“这位师傅,请问刘仕林家在哪?”

小和尚“看,那条街末的大房子便是。”

张镐看了看天,问“哦!明白!为何现在敲钟呢?”

小和尚一边撞着钟一边答曰“这叫无常钟,有人去世。便敲此钟。”

“去世者何人?”张镐问。

“黄州团练副使刘仕林”犹如晴天霹雳一般,电击在了张镐的心上。垂头丧气的走了。走着走着,看天即将下雨,于是想前面有所破庙,就在那休息吧!还没等他走到一半时,便下倾盆大雨。嘴还不停的嘟囔着“这该死的天气。”

走进庙里一看原来供着的神像是龙神啊。看到神台便有一个签筒。于是就跪拜龙神来,嘴里“求求龙神,帮助帮助我吧!我的仕途请给我个上上签吧!”可是无论他怎么摇都是下下签。他气急败坏了!把珓儿一扔,对着神像骂道“这披鳞的曲□,带甲的泥鳅!你敢戏弄我!看我怎么出的这口恶气?我就题诗在这,看你奈我何?”于是拿出笔墨在椒壁上写下四句诗:雨旸时若在仁君,鼎鼐调和有大臣。同舍若能知此事,谩将香火赛龙神。折腾了一天,就在庙里一角睡着了。

龙神一看,便说“好无礼的张镐!你自己的命贱福薄,时运未至,却怨恨俺,这辱骂神灵,可晓罪过不轻吗?念你是一介儒生,不和你这凡人一般计较,俺今儿就来点化你,愿你今后能明白善恶有报,敬神积福。”

话说另一头,范仲淹将万言长策献给了当今圣上后,皇帝很赏识张镐,便要让他做个县令。只可惜派去的人认错了人了。把张镐弄成了张浩。因张浩祖上留有余荫。所以就坐上了县令。而张镐因诽谤了神灵,再加之时运未到。所以只能在受些磨难。张镐心想:我去哪家哪家死人,干脆我自个儿回家算了。可是盘缠用尽了,又如何能回去呢?走着走着,来到了荐福寺。方丈看到愁眉不展,就问他“施主,这是怎么了?”

“盘缠用尽了,不知如何是好!”

“我这寺中有一通碑文,我拿数千张纸,沾点墨汁,你写出临摹出上面的字。然后我叫小和尚把你临摹的给发出去,赚点银两给你做盘缠,你看如何?”

张镐答曰“好!只可惜今日天色太晚,明日再写吧!”说完,大雨倾泻。方丈看此情景,“以前从未见这里下过如此大的雨。”惊雷轰隆一鸣,石碑也裂了!龙神在云雾上翻腾。有诗为证:

莫欺瞒天地神祇,
祸福如同烛影随。
善恶到头终有报,
只争来早与来迟。

第二天,张镐正想去看碑文,已被雷劈,今显出几个字来“诽谤神灵,因有此报。”于是,张镐立即跪在地上叩拜“谢,神灵提醒,以后再也不敢谤神了。”张镐在荐福寺中靠帮人题字,赚了些盘缠,回家教书去了……

过了没多久,范仲淹发现带到皇上身边的人,不是自己的义弟张镐。就秉明圣上,“此人非张镐也!”因张浩冒名顶替张镐,犯了欺君之罪,被处于死刑。范仲淹来到周家庄,看到张镐正在教书。还教学生敬神之礼。范仲淹让张镐接旨,从此他便成为了吉阳县令,还当上了扬州太守宋公序的女婿。(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古代文人因为屡试不中而弃儒从医者固多,就是仕途亨通者中也不乏精于医理的人才。如苏轼和沈括合著的《苏沈良方》就是一例。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曾经说过:“不为良相,则为良医”。曹雪芹虽未仕途亨通,但某方面来说也可算的上是个良医了。就如红楼梦第三十四回里的叙述,宝玉挨了贾政一顿毒打之后,口中“只嚷干渴,要吃酸梅汤”--这是袭人回王夫人话时说的。“望梅止渴”,已是老古话了,可是“酸甘化阴”却是地地道道的中医理论。
  • 明代安正文《岳阳楼图》 。(公有领域)
    范仲淹主管庆州(今甘肃省庆阳县)的时候,有人托他写碑铭,范仲淹就为他写好了,却因此暴露了一位死去贵人的人所不知的隐恶。

  • 宋朝人张载少年时喜欢谈论兵事,范仲淹知道他前程远大,劝他说:“你读书会有大作为,何必去谈论兵法呢?”张载听从了,认真去做学问。
  • 范仲淹,宋朝人,太宗端拱二年(公元989年)在徐州(今江苏徐州)出生。两岁时,父亲病逝。母亲贫困无依,只好抱着襁褓中的仲淹,改嫁山东朱姓人家。范仲淹也改从朱姓,取名说,在朱家长大成人。
  • 范仲淹立即也回写了一首同样题目的《灵乌赋》给梅尧臣,他在赋中斩钉截铁的写道,无论如何他都要坚持正义,坚持真理,不管人们怎样厌恶乌鸦的哑哑之声,他始终都是“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范仲淹的这句名言,和他的另一句名言“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一样为世人所千古传颂,范仲淹的这种精神也成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学习的榜样和楷模。
  • 李谧拥有万卷书籍,宋敏求家的藏书丰富。
  • 管宁因为好友华歆不能完全无视于权位利禄的存在,所以割席与之绝交。和峤鄙视荀勖的为人,不愿与之同车,于是自行乘坐专车入朝。
  • 耿恭为将士拜井祈祷,泉水涌出;郑国为秦国修筑渠道,造福万代。
  • 蔡伦发明改进了造纸术,刘向校对官府藏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