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芮良夫论荣夷公专利

沉思
font print 人气: 13
【字号】    
   标签: tags:

《国语》这本书中所记载的史实,包罗万象,涉及的范围也很广,几乎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各个领域。这些富於哲理的言论与思想,不仅在当时是为政者的箴规,而且在现代,仍有它不可磨灭的实质意义。下面这一则史实,记载了周朝大夫主张在上位者,不可与民争利,要让利于民,更不能擅专天下之利。极力反对垄断财富、独占利源的经济观点。

厉王喜欢荣夷公。芮良夫说:“周王朝大概快不行了吧!那个荣公,一心只想独占民利而又不知如何解救国难。利,是百物所生,天地所成,如果垄断,对国家就危害甚多了。天地生成万物,普天下人民都要取用,怎么可以由一个人或朝廷独占呢?得罪的民众甚多,又不知做好大难临头的准备,用这一套去教天子,这天下还坐得久吗?

君临天下,在上者,应该开发天下的财源,上得神祐,下得民心,使举国上下各得其利,各得其所。即使这样,那些圣明的天子,也还要整天提心吊胆,深怕招惹民怨,那就得不偿失。所以《周颂》曰:‘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蒸民,莫匪尔极。’(思念文德昭明的先祖后稷,他的功德可以与天相比。教民稼穑,播植百谷,立我生民之道,无非是他的功勋。)《大雅》也说:‘陈锡载周。’(分赐百姓,施惠于人,才能绵延周祚,世代为王。)这不正是既知分利于民又知临渊履薄吗?所以周朝才能国祚绵长以至今天!

现在天子却去学习怎样垄断经济、独占民利,难道合适吗?百姓夺取他人的财物,还要叫做‘盗’,做天子的人竟然去干这种事,肯归顺他的人一定不会多。如果启用荣公,周室必败。”

之后,厉王果然不愿采纳芮良夫的谏言,任命荣公为执政的卿士,诸侯们便纷纷不来朝见与岁贡,而厉王最终也步入被放逐彘地的命运了。

(取材自《国语.周语上》)

(转载自正见网)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央社记者刘正庆约翰尼斯堡4日专电)几内亚前独裁者康特去年底病逝后,以卡玛拉为首的基层军官随即发动军事政变,南非安全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宗梅诺说,以史为鉴,几内亚恐难脱一再政变的噩运。
  • 陈安世是京兆人,在权叔本家做雇工。他天性仁慈,从从来没杀过生,对人也老实诚恳。这年,他只有十三四岁。
  • 石勒(274—333年)是十六国时期后赵的建立者。纪元319一--333年在位。羯族人,幼年随同乡人作小贩生意,耒到洛阳。又曾为人打短工耕田。二十多岁时,被官吏掠卖到山东为奴隶,与汲桑等聚众起事。后投刘渊为大将,他能听从谏言,重用汉族失意官僚张宾,并联合汉族军队,发展壮大了实力。319年自称赵王,建立了政权,史称后赵。
  • 《国语》是中国上古时代,一部“记言”的史书。我们知道,周代的史官,有左史、右史之分,更有记言、记事的分工,但不是绝对的,因为史书中的“言”,其实不能脱离“事”而独立,言、事合一,方为“史实”。而作者不是一人,而是很多人,就是各国的史官,然后有人把这些加以汇集、整编而成。
  • 治国之道,在于顺应自然规律和人民共同意愿之所归,也就是说,上体天心,下查民情,方能得天保佑而民富国强。所谓天不可违,民不可欺,爱民者必兴,害民者必亡。在位者要想长治久安、国祚绵延,就得敬天恤民,不可一意孤行。
  • 宋朝时有个尚书,名叫杨玢,他在退休之后,回到长安居住。他在长安的旧居土地,多为邻居侵占。他家的子弟们,想要到府里上诉,依靠杨玢的影响力,索回被邻居侵占的土地。子弟们把状纸写好以后,先交给杨玢审阅。
  • 济公住过的杭州净慈寺,曾经被大火烧过一场。提起这场火,还有一段故事呢。
  • 李谧拥有万卷书籍,宋敏求家的藏书丰富。
  • 管宁因为好友华歆不能完全无视于权位利禄的存在,所以割席与之绝交。和峤鄙视荀勖的为人,不愿与之同车,于是自行乘坐专车入朝。
  • 耿恭为将士拜井祈祷,泉水涌出;郑国为秦国修筑渠道,造福万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