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专题
不运动就可以减肥几乎每一个减肥者的梦想。现在,一个新的研究发现,你可以简单洗一个热水澡就可达到这个减肥的梦想。
印度一家医院集团最近发表一份临床研究报告显示,以低护理成本、少用昂贵药物方式,增加医生影响力,协助糖尿病人自我控制,约有近20%的受测病人可控制住糖尿病。
糖尿病主要有两大类型。第1型糖尿病是因为自体免疫机制破坏了胰脏的β细胞,身体的胰岛素不能分泌,所以病人必须终生注射胰岛素;第2型糖尿病通常发生在40岁以上的成年人,大都有家族病史,多数是肥胖。本文所讨论的糖尿病专指第2型糖尿病。
苦瓜表面有很多不整齐的瘤状突起,吃起来也有些苦味,它的外表与味道虽不怎么讨好,不过苦瓜在食疗上却有多种效用,如排毒、减肥、促进食欲、利尿、明目、美肤等。那么如何适当的食用苦瓜,才能发挥最佳疗效?
看诊时我常与病人聊天,一方面了解病情,一方面可作卫教。我问糖尿病病人:“有没有吃甜食?”病人回答说:“没有。”我再问:“有没有吃西瓜呢?”病人说:“有。”所以有些病人直觉地认为有加糖的才是甜食,水果并不是,其实水果常是引起血糖飙高的重要因素。
糖尿病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慢性疾病。一项希望透过生活方式的改变降低罹患糖尿病的研究专案给人们带来一线曙光。初期的研究发现,减轻体重10%,可望减少90%罹患糖尿病的机会。
导致脚麻甚至行走困难的原因很多,从神经疾病到内分泌疾病都可能是原因之一,比如像糖尿病引起之周边神经病变。
神经病变是糖尿病主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初期症状不明显,所以很容易被忽视;往往在伤口久而不易愈合才惊觉,这时可能已经产生严重的后遗症。罹患糖尿病的时间愈长或病人的年龄愈大,出现神经病变的机会也愈高。有文献指出,在患病25年的患者当中,有高达50%的糖尿病人发生糖尿病神经病变。
加工食品中发现的很多讨厌成分都与延长保质期和调味有关,这些成分成了真材实料的替代品,还申请专利。食品企业最大的考虑是利润,即便付出健康的代价也在所不惜。本人列出十种生活中最常见的不健康成分。购买食品时看标签,避免它们进入人体,是防老防病的必要举措。
当你的身体不能有效将糖分从血液输入细胞时,就会出现高血糖。如果任其发展,可能会罹患糖尿病。2012年的一项研究指,美国成年人有12%至14%患2型糖尿病,另有37%至38%的人被归于前期(潜伏性)糖尿病。这意味着美国有一半成年人患有糖尿病或前期糖尿病。美国营养网站authoritynutrition.com日前刊文介绍了15个天然降血糖的简单方法:
糖尿病是全球盛行的疾病,糖尿病与肥胖息息相关!国内最新糖尿病患者调查发现,近五成病友期待在治疗过程中不要变胖,而一款新型口服降糖药物已于今年5月1日起获健保给付,证实可有助病友体重控制。
前糖尿病在美国华人社区已经节节攀升了,近30几年来,发病率已经从1%上升到11%,在生活中我们怎样来有效控制我们体内的血糖。食物显然是一个很主要的部分。邀请特别嘉宾美国注册营养师同时是糖尿病专科的教育指导师,同时也是亚裔糖尿病中心的副总监徐苑慧营养师来和我们一起探讨糖尿病的膳食计划。
(大纪元记者李郁玫报导)糖尿病是目前全球盛行的现代文明病,也是在高度进化、生活富裕的已开发国家最主要的慢性疾病之一,其盛行率与死亡率都在逐年增加中,而足部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糖尿病15年来长居国人十大死因前5名,国内糖尿病患者高达九成以上属于第二型糖尿病。过去研究指出,肥胖为第二型糖尿病之主要致病因子,但是亚洲地区第二型糖尿病患仅20~30%为肥胖者,台湾团队近年首度研究发现,若负责调控基酶的DNA开关故障,将使原具保护作用的细胞发炎,诱发糖尿病。
有别西方国家,有7成亚洲人不胖也得糖尿病,台湾团队近年首度研究发现,若负责调控基(酶)的DNA开关故障,使原具保护作用的细胞发炎,诱发糖尿病。
人的体重主要由激素控制。研究表明,有数种激素相互作用,整体上影响着食欲和存储脂肪的多少。如果其机制失常,人可能就会常常为体重而苦恼。所幸,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对这些激素有强大的调节力。
很多人被告知,要预防心脏病发生,胆固醇必须足够低。由此,现今45岁以上的美国人中,四人就有一人在服用他汀类药物(Statins,主要品种见文末所附)来降胆固醇。这类药物在全球范围内都是治疗心血管疾病最常用的药物,而其高风险和严重副作用却很少见于报导。
平日人们喜欢自嘲“呼吸都会变胖”,在今天的中国大陆,这竟成为了现实。中美学者日前发表一项研究报告:呼入重度污染的北京空气短短三到八周,一群实验室小白鼠就出现了体重增加及心肺和代谢功能障碍。如果可以推及人类,这意味着受雾霾困扰的大陆民众在健康问题之外还要担心“呼吸变胖”。
如何减肥和控制血糖始终是热门健康话题。43%的美国人据称新一年将通过更健康的饮食来减肥。你是否也拥有自己的饮食新方案?提醒一句,你的健康食谱千万别模仿别人,因为别人的健康食品对你却可能有害。
人们普遍认为,糖尿病与肥胖有关,却忽略了腰围也是判断是否为糖尿病高危险群的重要指标。卫福部国健署呼吁民众除了看体重、BMI,还要注意腰围,才是预防糖尿病发生的不二法门。
最新研究警告,喝含糖饮料比较容易产生危险的内脏脂肪,增加罹患心脏病风险,诱发胰岛素抗性,导致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在全球都有增加的趋势,而开发中国家的增加速度又远高于发达国家,调查发现,含糖及淀粉的饮食,还有亚洲人的体质,使亚洲人成为糖尿病的高危险群,特别是南亚。
近几年一些研究提出的喝酒有益健康的理论,让一些人误以为“为了健康,干一杯吧” 没有问题。其实多喝不如喝的恰当,饮酒是好是坏,和“干了几杯”有关。喝多喝少造成的结果不同,因每个人的身体状况而异,更连带影响着各种疾病的发展。
高血压、失眠和焦虑症是目前人类高发的疾病之一,也是危害健康的顽敌。这三种疾病的发生,既有遗传、生理的因素,也有生活节奏加快和社会竞争压力增大增多等不可忽略的重要原因。
中研院台湾人体生物资料库根据5万多笔台湾民众生物基因数据,找出41个糖尿病相关基因,搭配抽烟、肥胖等危险因子,可预测民众是否会得糖尿病,准确率近9成。
长庚纪念医院新陈代谢科主治医师蔡松昇今天说,肾功能愈差,动脉硬化程度愈严重,代谢症候群合并慢性肾脏病更加重动脉硬化程度,易发生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塞等。
国健署表示,目前糖尿病盛行率12.4%,而40岁以上病友近7成有体重过重及肥胖的问题,但其中6成却没有体重控制,另外,体重正常但腰围超标的女性病友则近5成。
脉硬化 饮食照顾该怎么吃?
响应世界心脏日,三高盛行率上升与心脏病发生、死亡有关,国健署统计,男性心肌梗塞发生率是女性2.8倍,40-49岁呈上升趋势,近5年男性增加3成、女性增加近1成4。
台湾糖尿病患心血管合并症发生率逐年上升,不少糖友只专注于控制血糖,却未留意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性。一名患病18年的男性糖友,伴有高胆固醇、高血脂和抽烟的习惯,3年前因突发性冠心病紧急送院,幸好及时抢救保住性命,重生后的他不敢再轻忽,不仅遵循医师指示用药,在运动、饮食方面也比以往更加注意。
共有约 695 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