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闖矽谷 嬌嬌女見證築夢踏實

font print 人氣: 42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4月19日報導】(中央社台北19日電)一個沒有駕照,另一個雖有駕照但從未開車上路,兩個年輕女生遠渡重洋到人生地不熟的美國矽谷,不僅開車上高速公路,還到大賣場採購,見證10、18、20的關鍵數字。

放眼全球的10個團隊,在台灣經歷過創業的死亡之谷後,由科技部國家實驗研究院協助下,前進矽谷,要重振創新、創業熱潮。

這10個團隊到矽谷後與投資者面談20場,到跨國公司培訓9小時,募資及商業演說訓練 7小時,與台灣天使群交流會談18小時,新創公司商業模式討論10小時,創新趨勢研討24小時。

更重要的是這些關鍵數字,發揮了神奇魔法,讓這10個團隊打通任督二脈,功力大增。

幕後功臣之二是陪著這10個團體,到矽谷掌握關鍵機會的國研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佐理研究員洪梓容與萬兆亞兩位年輕的保母,而她們也見證了這些新創團隊的蛻變。

洪梓容沒有駕照,萬兆亞則和很多台灣女生一樣,「駕照是擺著好看的」,根本沒有開車上路過,只有這次到美國矽谷前找朋友惡補1個多小時,所以到了人生路不熟的美國,連GPS(導航系航)都不太會用,馬上就要開上高速公路;萬兆亞說,「我覺得洪梓容很勇敢」。

洪梓容笑說,其實到旅館後,她有建議要不要退還租車,但因沒車在美國實在不方便,「只好繼續勇敢下去」。

身形纖細的萬兆亞、洪梓容數度到大賣場採買活動需要的用品,把比自己體重還重的飲料扛到活動現場,洪梓容為了省錢,還精打細算想辦賣場會員卡,自己都害羞說是歐巴桑性格顯現。

不過,歐巴桑的雞婆個性卻大大幫助了原本害羞、被壓抑的台灣創業團隊打開心房,矽谷經驗肯定這些團隊的創意,萬兆亞表示,矽谷很多人都對台灣團隊很有興趣,不斷分享經驗及人脈,有一次會談甚至說了5次bye bye,都還無法結束,大大增強了台灣團隊的自信心。

轉折點就在到了矽谷的第3天,萬兆亞說,其中一組團隊CodeMe執行力非常強,邀請當地的工程師辦了「寫程式不然就喝啤酒」的活動,一舉打破隔閡,其他團隊也開始動起來,「盡其可能的善用」兩位保母。

洪梓容則對團隊的積極企圖心印象深刻,就算英文不是很好,也要把握機會和潛在的投資人簡報,一回生兩回熟,離開矽谷前,英文簡報已經駕輕就熟。

她說,由於補助的經費有限,有一組團隊為了節省住宿費選擇住在比較遠的郊區,加上是分開行動,甚至有團員是跑步4公里去搭車,之後再走4公里的山路回家,「辛苦,但結果是甜美的」。

責任編輯:古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82歲的台灣台中市立北新國中退休教師饒漢濱,退休後才開始創作,在古典詩詞項獲100年教育部文藝創作獎,他是年紀最大的得獎者。
  • (shown)小人物奮鬥故事系列:英雄不怕出身低,更不怕先天條件的阻礙,只要肯堅持,就會有收穫。「看」看人間「不怕命來磨」的小人物奮鬥故事,他們都有一個讓人聞之鼻酸的慘澹童年。雖然出身低,成長環境充滿對自己不利的因素,但這些小人物卻能化逆境為順境,在看似不可為的環境中,用自己的力量拚出一條路,譜出一段段動人的故事。
  • (shown)小人物奮鬥故事系列:英雄不怕出身低,更不怕先天條件的阻礙,只要肯堅持,就會有收穫。「看」看人間「逆境煉真金 不怕命來磨」的小人物奮鬥故事,他們都有一個讓人聞之鼻酸的慘澹童年。雖然出身低,成長環境充滿對自己不利的因素,但這些小人物卻能化逆境為順境,在看似不可為的環境中,用自己的力量拚出一條路,譜出一段段動人的故事。
  • 一個出身貧寒的女孩,小學一畢業便到工廠賺錢貼補家用。但她從不灰心喪志,一路從童工、領班、採購、財務等職位向上爬升。如今,這個小女孩已是小有成就的電子公司女老闆!小女孩究竟有何過人之處,竟能寫下這一頁傳奇?
  • 帶著赤子情懷般的熱愛,林克孝望著窗外居高臨下的景致,似乎視台北的「都市叢林」如無物,眼光直接飄向遠山,出口便說:「很多人以為那是中央山脈,其實那是雪山山脈……」這樣自然的舉動,一下便透露出林克孝最真實的自我:他是一個山者、詩人,而不是一個金融家。…
  • 林克孝追尋泰雅族少女沙韻的故事,深入宜蘭南澳山區探索失落的古道,與泰雅族文化緊密結合。今年8月的登山之旅,就是發現有條古道路線尚未有人前往,於是號召山友入山探勘。只是萬萬沒有想到,此次行動竟成絕響……
  • 發現家鄉的長輩一個個戴起了老花眼鏡,從小就愛敲敲打打的施紀墉看見了商機。從創立眼鏡公司、轉型製作創意手工眼鏡,繼而為顧客量製眼鏡,施紀墉貼心的設計造福不少顧客。施紀墉同時擁有設計、製造與驗光師資格,在台灣眼鏡界可說是「絕無僅有」。
  • 古時為故里造橋鋪路被視為善行義舉,時空遞嬗的今天,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祕書長林秋芳憑藉著20年來在文化部門工作、策劃多起大型展覽經驗,在兩年半前,舉家返回宜蘭礁溪故里定居,也在當地灑下一把文化藝術的種子。
  • (shown)澳大利亞知名帽界大師瓦爾特勞德.萊納走上製帽之路並非順遂,當經歷磨難與痛苦後,她領悟在創作過程中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是技藝,是藝術,對萊納而言,從「帽子」那兒得到的是更多人生的哲理與省思。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