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眸】「反共才是愛國」的倪匡

大陸「公安幹警」 逃到香港成為大作家
文/秦順天
font print 人氣: 13838
【字號】    
   標籤: tags: , , , ,

60年前,他不滿中共專制而成為「逃港者」,「如果不從內地逃到香港,非但沒有機會寫作,連繼續活下去的機會都沒有」。

相比起年少時的自己,他更佩服現在香港的年輕人,他說,自己為了避共產黨到香港,但現在的年輕人沒選擇逃,而是選擇對抗,「我很佩服他們。」

如果不逃到香港,連繼續活下去的機會都沒有

倪匡,原籍浙江鎮海,1935年5月30日出生於上海一知識分子家庭,倪匡是家中老四,本名倪聰。他小時候跑去看過槍斃「反革命」,給他留下深刻印象,那種場面,「回來吃不下飯。」

1951年,16歲的倪匡為追尋「烏托邦」理想,輟學報考了「華東人民革命大學」,受訓三個月之後,他成為一名「公安幹警」。

1952~1953年間,他參與過蘇南的「土改」鬥地主,抓「反革命」。鬥地主判死刑的時候,領導要求倪匡寫布告公示,倪匡問判處死刑的理由,領導告訴他寫「地主」,「我說地主不構成死刑理由。領導說:『讓你寫你就寫,囉嗦什麼!』」

倪匡還參加了蘇北「雙溝引河工程」, 開墾鹽鹼地,創辦勞改農場(即現在的江蘇洪澤湖監獄)。

1955年,倪匡報名去內蒙呼倫貝爾盟扎賚特旗綽爾河畔,志願開闢勞改農場,即內蒙古第四勞改管理大隊(現為內蒙保安沼監獄)。他負責管理保安沼勞改農場的犯人。

期間,倪匡飼養的狼狗咬了視察的總隊書記,因此多次成為批鬥對象,倪匡不得不檢討,承認自己有「潛在的反革命思想」。

示意圖。圖為內蒙古呼倫貝爾金河鎮的冬天,最低氣溫達-43.8°C,市民外出眉毛鬢髮上都結上霜。(大紀元資料室)

倪匡自述說,1956年冬天,因風雪太大,運煤車不能把煤送到。「天寒地凍,很多人都凍死了。我拆了一個搖搖欲墜的木橋當柴火,我想河水已經凍到底了,要化凍至少也要到6月,那時我砍一些樹再搭好就是了。我以為我在挽救同志生命,結果被冠上了『破壞交通』的罪名,『破壞交通』是現行反革命,很大的罪。」後來農場成立了一個工作小組,徹查他的「反革命」背景,「我被關在一間周圍沒有人煙的小房子裡,門也是透風的,裡面只有一個炕,每天晚上,狼就圍著小房子,嗷嗷地叫,狼叫聲真是可怕。……」

天天思想匯報、開會檢討,又聽說自己兩罪併罰,足以判十年監禁,倪匡不堪忍受,於是他聽從朋友的意見,1956年末,他連夜騎馬往北方逃亡,原本想逃到外蒙避難。

他騎馬卻誤跑到了火車站,就坐上一列開往南方的火車到了大連,後又乘船去上海,當時上海親友也不敢收留他太久,他就尋找機會準備偷渡香港。後來,他與十幾人被塞進運菜的船下的暗艙偷渡,當時大家擠在很狹窄的空間裡,到了公海沒人巡邏時,他們才能上甲板休息。

1957年7月的一個雨天,倪匡花費了150元,終於成功偷渡到香港。上岸後,他被帶去政府機構辦身分證、填表拍照片,成了英國管轄下的香港公民。那時,倪匡22歲。

多年後,倪匡說:「如果不從內地來到香港,非但沒有機會寫作,連繼續活下去的機會都沒有。『反右』我肯定過不了關,『文革』也挨不過。幸虧來了香港……」

成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初到香港,倪匡沒有學歷,又不會講廣東話,只能去做體力活,什麼雜工都做,但他非常開心,因為可以吃飽叉燒飯,而且自由自在。

做了三個月的苦工後,倪匡便投身文壇,10月就發表了第一篇小說《活埋》,講述了土改時一個地主婆抱著自己的孫子被活埋的故事,其中有「土埋過胸口時,奶奶拍著孫子說,一會就好了,不悶了」之類的語言,讀來讓人甚感壓抑。

這部一個下午寫出的小說,竟然賺得了90元稿費,比他一個月的工資還高!而且好評如潮,從此倪匡專心寫作,從未被退稿,再到後來,倪匡的稿酬達到無人能及的天價。

倪匡的勤奮也無人能及,他創作力驚人,自稱是全世界寫漢字最多和最快的人。有幾年時間,他一天寫2萬字,三四天可以寫好一套劇本,同時還可以寫七八篇連載小說,他為12家報紙提供稿件,從不拖稿,被譽為「天下第一快手」。

這個從大陸逃出來的「公安幹警」, 自學成才,在香港如天馬行空一般。他曾為古龍做過槍手,曾在金庸出國期間代寫《天龍八部》連載,創作了《衛斯理系列小說》等大量作品。

倪匡在香港星光大道上的手印及簽名。(Tksteven/Wikimedia Commons)

倪匡寫了四、五百套劇本,拍出三百套電影。他參與香港嘉禾功夫片《精武門》的編劇, 「陳真」這一經典形象,就是他為李小龍量身塑造的。

倪匡的標籤非常多:香港四大才子之一、華語科幻鼻祖、武俠作家、獲電影金像獎終生成就獎的電影人等等。金庸曾讚倪匡說:「無窮的宇宙,無盡的時空,無限的可能,與無常的人生之間的永恆矛盾,從這顆腦袋中編織出來。」

愛國必須反共,反共才是愛國

倪匡離開大陸50年時,亞洲週刊曾為他策劃返回大陸的回鄉之行,倪匡選擇了拒絕,他託詞說,當年是從公安叛逃偷渡來香港的,回去要被共產黨抓的。這也反映了倪匡對中共決絕的態度。他的好朋友回大陸,倪匡常常罵道:「一點知識分子的氣節都沒有,沒有風骨……」

1992年,倪匡移居美國三藩市,當時他擔心中共97年後接管香港,他說:「我絕不住在中國人當皇帝的地方。」

如今,因太太不適應美國的生活,倪匡又舉家回港,他自嘲:「我晚節不保就是了!兒女情長一定英雄氣短。」

倪匡的反共立場十分堅定,他認為中共完全違反了人類的歷史文明,「共產黨最可怕之處是要洗腦,控制別人的思想意志,人在共產黨的制度裡只會變成完全服從的機械。」

經歷廣東土改的倪匡,指出很多人對中共已故領導人還存有幻想:「沒有一個中共黨員是無辜的。」每當聽人說共產党進步了,他就說:「人家問食人部落領袖現在怎樣了?他說我們進步了,用餐刀吃人肉。共產黨現在的所謂進步就是用餐刀吃人肉。」

倪匡早年小說《轉世暗號》中,寫出極權之下,西藏出現了假「活佛」,這在上世紀90年代的大陸果然成真。

2019年8月18日,反送中香港民擠爆維園和周圍街道。(Anthony Kwan/Getty Images)

30年前倪匡的小說《追龍》中,曾「預言」東方將有一個大城市要毀滅,「僅僅只是幾個人狂悖無知的決定,就可以令得一個大城市徹底被毀。」原因不是什麼天災,而是因其優點盡失。後來倪匡提到,這個城市就是香港。他說,香港消失的優點就是「自由」,「主要是言論自由,言論自由是一切自由之母,沒有言論自由便沒有其它自由。」

對於所謂的一國兩制,倪匡早就知道它是騙局,「我根本不相信一國兩制這回事」,「共產黨說了算,有什麼一國兩制?一國兩制是共產黨說的,共產黨的話什麼時候靠得住?數十年來沒有實現過一句話」。

但倪匡認為自己愛國,「愛到極點!」他曾寫下兩句口號:愛國必須反共、反共才是愛國。

2014年,倪匡支持香港「占中」事件。說起今年6月至今的反送中運動,倪匡由衷佩服,「(超過)100萬人上街,這個是世界奇蹟,自從有人類歷史以來沒有過有人為了反對一件事有這麼多人遊行。」他批評香港警察,只敢對示威者「勇武」,已淪為極權工具。

倪匡說,自己為了走避共產黨才逃到香港,相比年少時的自己,他更佩服現在的年輕人:「我逃走咗就算數,但現在的年輕人沒選擇逃,選擇對抗,我很佩服他們……打壓愈大,反抗愈大。」他表示永遠站在年輕人一方,「以我個人立場,無論什麼情況,我都站在年輕人立場。」

信神後的倪匡對人生有了新的認識

傳說倪匡曾在中國東北見過外星人,也經歷過「狐仙顯聖」,至少有兩次遇鬼體驗。他的作品裡,有很多輪迴、因果報應的故事。倪匡相信人死後有靈魂,認為不同生物通過所謂的修練,可以使身體結構產生變化,就會成人或成仙。

倪匡相信外星人的存在:「我們看到的東西都是大腦視覺神經決定的,大腦有局限性,所以眼見並不為實,科學也是人為的,所以無論科學家再怎麼闢謠,宇宙中一定有外星人。」

倪匡創作的科幻小說(公有領域)

在香港名利雙收的倪匡,有過一段荒唐生活,也染上了抽菸酗酒的習慣。他曾經陷入迷茫和痛苦,甚至想過跳樓自殺,「因為實在不知道人生是為了什麼?只知道不快樂,人生沒有了繼續活下去的意義……」

1986年,倪匡受洗成為基督徒,原因是與牧師禱告後,治好了多年以來的酒癮。信神後的倪匡對人生有了新的認識。他感嘆畢生自詡為行俠道,卻忽略了所愛之人,他說,「沒做過什麼虧心事,但是自己對太太不夠好。」

倪匡的太太目前已患腦退化,太太患病之前,一直照顧倪匡的起居,現在是倪匡照顧太太。「我們夫妻感情很好,雖然我做過很多壞事,但她這麼多年也沒有對我說過一句重話。」太太離不開倪匡,倪匡也希望有更多時間和太太相處,所以倪匡近年很少出席公眾場合。@*#

參考資料:

倪匡口述《被一陣風改變的人生》
倪匡《吾寫又寫》
江迅《倪匡從內蒙逃到香港祕辛》
倪匡授權口述《倪匡傳:哈哈哈哈》

責任編輯:李婧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上個世紀50至70年代,發源於梧桐山的深圳河,被國際社會稱為中國的「柏林牆」。 對於數百萬渴望自由的人們來說,那裡是天堂與地獄的分界線。大陸50年代以後的各種政治迫害,包括屠殺、飢餓與貧窮,使民眾不得不想方設法逃離,當時香港幾乎成了最近的一處「天堂」。
  • 1941年12月8日7時,香港啟德機場上空,突然飛來幾十架飛機,緊接著一陣猛烈的爆炸聲響起,香港街面上、酒吧間電影院裡享受著生活的人們,望著遠處濃煙滾滾的天空,疑惑地抬起頭:「70%是防空演習,報紙上沒說戰爭已經逼近了呀。」
  • 抗戰時期的香港起到了物資運轉樞紐和巨額款項輸送渠道的重要作用。國民政府在港設有專門機關負責對外採購和對內輸入軍用物資。軍政部、貿易局、交通部、中央信託局都有駐港辦事處。抗戰初期,約75%的外援物質都是從香港經廣九鐵路運送到廣東和全國各地。九龍啟德機場每天都有定期航班飛往重慶運輸大量物資。
  • 李景均,1912年出生於天津富商之家。其父是經營出口貿易的「桐油大王」李銳,是位基督徒。高中時,李景均被送入英國傳教士辦的天津英中學院。大學時,李景均進入美國傳教士辦的南京金陵大學。畢業後,李景均赴美國常春藤名校康奈爾大學,主修遺傳學和生物統計學。
  • 香港爭取民主自由的運動可追溯到三十年前港人義救89六四學運人士的「黃雀行動」。「黃雀行動」始於1989年6月下旬直至香港政權移交前,香港商人、藝人、黑道曾募資千萬,前後將七八百名89「六四」人士成功從大陸救出,安全抵達海外,其中包括被中共內部通緝的趙紫陽次子趙二軍的妻女。
  • 樂氏宗譜上記載的樂姓祖籍為浙江寧波府的慈水鎮,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昭宗光化年間,大司寇樂仁厚及弟太醫令樂仁規不滿朱溫亂朝,棄官歸隱,後移居到寧波,至清初共31世宗譜。其中,第26世樂良才隨明成祖永樂大帝朱棣遷都,也搬到北京。
  • 美國第一名嘴塔克·卡爾森因敢言遭封殺;前美國之音總監之子成保守派媒體鬥士;聯手川普馬斯克堅守媒體真相陣地。
  • 陳雲裳福慧雙全、進退自如的一生,既有雲霞蒸蔚的絢麗多姿,又有光風霽月的明淨清爽……是遠比娛樂圈的緋聞婚變更適宜年輕姑娘眺望的風景。
  • 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花木蘭,迪士尼改編成頗具女權色彩、實現自我價值的超級英雄。而神州千古傳頌的木蘭則是忠孝節義、智勇雙全、賢淑高潔的化身。雖然戰功赫赫、封為尚書郎,木蘭還是辭官隱退,回歸傳統的女性生涯。
  • 家常、感情、文學、電影、時政,中國現代文學批評界的兩大巨擘──夏濟安、夏志清夏氏兄弟,18年的魚雁往返,是一代知識分子珍貴的時代縮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