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網路安全
隨著電玩的普及,對其負面作用的擔心與日俱增,讓今天的父母備感壓力。看似無害的小小休閒可以迅速變成習慣,只讓孩子娛樂20分鐘的小玩意,現在會占用1個小時,甚至欲罷...
近期,假新聞對大選的影響在美國成為熱議話題。據斯坦福大學最新研究,很多年輕的閱聽眾都不會判別網絡信息的可靠性,比如,他們通常看不出廣告和新聞報導之間的差別,也分辨不出消息來源的真偽。
不管你是做什麼事都依靠谷歌,還是幾個月才使用一次谷歌,你都應該考慮保護個人的隱私,限制谷歌收集你的私人資訊,否則你可能什麼隱私都保留不住。
當陌生人在臉書上給你發出加好友請求時,應該小心謹慎,專家已指出,這些大多是網絡詐騙。美國南佛羅里達大學(USF)信息系統教授布蘭登‧吉爾(Brandon Gill)說,很多情況下,這些請求加好友的人都不懷好意,包括想盜取你的身份訊息。吉爾建議永遠別接受陌生人的好友請求,除非你認識這個人。
一項研究指出,青少年因學業倦怠而過度上網者,易導致憂鬱情緒的發生。醫師表示,父母與老師要以關懷與同理取代責備,試著帶孩子離開有網路的環境,協助青少年重回校園或改善對學業的倦怠感。
當代美國文化,如電影、雜誌和廣告中所呈現的,極為看重女性的外表,而其理想標準對大多數婦女來說往往是遙不可及的。而密蘇里大學助理教授和研究員弗吉尼亞‧蘭姆塞耶‧溫特(Virginia Ramseyer Winter)在研究中發現,年輕女性的身體形象認知其對生理、心理和性健康都有顯著影響,她呼籲家長和社交媒體施加積極影響,教女孩子學會接受自己的身體。
使用Android手機嗎?要小心了,尤其在你瀏覽可疑的釣魚網站時,更需謹慎。一些來路不明的網站,即便上面有可愛動物的視頻,並不代表這個網站就是安全的。
今年2月中旬,在紐約聯合廣場附近的3大道和東16街交叉口處的無線網路信號亭LinkNYC首度啟用。紐約市政府為了讓民眾出外也能上網,以熱點(hotspot)來取代舊式公共電話亭的效益已漸漸顯著。不過,這也引來一些專家對資安的疑慮。
鑑於互聯網的無處不在,及其設置的各種陷阱,在這個網絡消費不斷增長的時代,我們能自己做主嗎,還是只能付出工作、家庭或人際關係的代價?心理學研究已發現一些有效的對策。
我數字媒體專業的學生們坐在那裡盯著手機等待上課時,他們並不是在查臉書,也不是在查Instagram、Pinterest或Twitter。他們正查看Snapshot上朋友發布的新內容,在Facebook聊天軟件上聊天,或者是在進行群組聊天。如果時間還有富餘,他們可能轉去Instagram看他們喜歡的品牌發布了甚麼新品,或看推特上明星發的搞笑內容。不過,他們告訴...
社群網站及其應用程序幾乎已成為當代生活的必備部件:來來往往的信息給人一種永遠在線的參與感。社交媒體讓我們與親友、同事和更廣泛的人群保持聯繫,而最新的調查研究也證實,臉書、推特、Instagram和微信,這些都可能嚴重干擾夜間休息。
黑客無所不在,可以透過路由器上的軟件漏洞,輕易地取得用戶的個人信息。隨者聯網裝置的普及,越來越多個人信息透過網絡傳遞,造成資訊安全疑慮,因此保護家中的Wi-Fi安全更顯重要。
使用電子郵件(Email),最令人苦惱的就是不小心誤開病毒郵件,造成電腦中毒或是當機的後果。為了防範未然,谷歌(Google)將於近日推出Gmail針對不安全信件的警告功能。
美國《赫芬頓郵報》(The Huffington Post)日前的一篇報導針對「iOS 8.1 軟件許可協議」以及「iOS 8 隱私政策」,採訪了一些法律專家探討蘋果的設備(如:iPhone、iPad和iPod等)是否會洩露個人隱私,本文整理如下,供讀者參考。
是否擔心自己的智能手機上網紀錄與使用習慣已被廣告商掌握?你知道無論是iPhone、Android或是Windows手機都有內建可阻斷廣告商追蹤用戶在手機上的所作所為,還可避免成為定向廣告主鎖定對象的功能嗎?本文將告訴你怎麼做。
智能手機不僅成年人人手一支,就連未成年的青少年也幾乎不例外。但是,有些智能手機應用程序(App)因缺乏用戶管理機制,又採隱性埋名方式,很容易流傳不雅色情與人身攻擊的圖片、影片或是文字。青少年血氣方剛、少不更事,極易受其影響、沈溺其中而無法自拔。身為家長,不得不在這方面更謹慎、多關注。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中國青少年使用網絡年齡偏低的問題引起一些專家的關注。專家們表示,需加強引導建立多維評價體系,不能簡單用「網絡成癮」概括出現的網絡問題。在引導青少年健康使用網絡方面,父親的影響不容缺失。
一項由相機公司主持的調查顯示,歐洲人拍的照片中,將近一半會被放在網路上,而俄國人是最愛自拍的歐洲人。
(大紀元記者安琪編譯報導)科技固然為人們帶來便利性,卻也衍生諸多問題並逐漸浮上檯面。舉教育來說,英國的一項研究發現,有63%的學童沉溺於上網,不儘於此,他們還不假思索地抄襲網路資料藉以應付學校功課。專家憂心於它帶給學童的負面效應,同時探討敝端持續發生的癥結點和應對之道。
曾經關心過家中的青少年嗎?他們整日上網是求知、交友、聊天、還是玩電動?根據今日美國(USA Today)新聞,Y世代青少年花在社交網站Facebook的時間可能遠遠超過唸書研讀的時間。
發表在美國兒科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的官方期刊《小兒科》(Pediatrics)上的一份報告指出,根據研究結果,攝取較多咖啡因與晚間使用多種電子產品的青少年,普遍的睡眠時間都較短少,而導致白天上課打盹比例偏高。
暑假期間,兒童及青少年們往往長坐於家中,用電腦及網路來打發時間,台灣台南巿家庭暴力防治暨性侵害防治中心表示,常見的網路交友性侵害案分成三大類種:1是援交、2是強制性侵害、3是兩小無猜、兩情相悅型,這同時也是網路較常見的兒少性侵害類型。
(大紀元記者林美節、葉澄旭編譯報導)青少年的叛逆是成長過程的正常心理狀態,這是他們渴望獨立自主,卻又無法達成願望的情緒反應。父母可以像朋友一樣與他們保持互動,參與他們喜歡的活動,瞭解他們喜歡的新科技如網路或手機,讓他們感到被尊重信任,而不是被監視限制。
(大紀元記者葉澄旭編譯報導)英國私立學校聯盟(ISA)主席吉布遜擔憂,兒童與青少年過度沉迷於網路世界,缺乏接觸真實世界和缺乏正常的社會化過程,可能導致他們成年時無法適應社會生活。去年知名兒童節目主持人拜倫博士(Tanya Byron)接受英國政府委託,並提出兒童網路安全研究報告與建議,英國政府承諾要採納並執行拜倫博士的建議,但至今卻未見積極作為。
日新月異的科技不斷地給人類帶來各種便利,同時亦在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其中當然包括學校教育。諸如:便攜式電腦、手機、MP3、因特網、多媒體等數字產品,不僅使傳統意義上教育的內容和形式發生著改變,同時也在影響著受教育者成長的方方面面。
一份最新的研究顯示,美國第一大社交網MySpace有一半的青少年在其所屬的虛擬空間中宣傳性行為、濫用藥物以及暴力。
(大紀元記者唐依旋/湯光宇綜合編譯報導)多數的家長都憂心現代科技如網路及暴力電玩對青年學子所帶來的不良影響。近來,這已不再只是為人父母與師長的憂心,更成了許多科學家們急欲探討研究的議題。
不法份子利用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不斷地翻新詐騙手法,竊取個人資料賣給黑市,用來換取金錢、信用卡或是昂貴的醫學療程。而受害人所蒙受的損失,不單是耗費巨大的心力和時間處理善後,更糟的是信用因此受損破產。以下數則簡易預防指南,教你提高警覺防範個人資料遭洩漏冒用。
巴裡市(Brrie)15歲男孩克瑞斯普(Brandon Crisp)上月因玩電子遊戲和父母發生衝突離家出走後,警方於本週三早上在巴裡市東北面農場區找到1具屍體。據信死者就是克瑞斯普。警方說,案件已交安省警隊處理。男孩失蹤後,上千人參與近1個月的搜尋行動,事件還是以悲劇告終。
隨著網路發展,青少年在網路上遭到霸凌行為,成為許多家長憂心的問題,但是家長所知悉的子女遭「網路霸凌」事件,卻遠低於實際發生數量。根據近期一項調查,美國去年有四分之三的青少年曾在網路中遭遇霸凌事件,但是只有十分之一的孩子會告訴他們的家長,有百分之九十家長被蒙在鼓裡。
共有約 60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