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台湾意象大展看台湾水彩画的精进与发展

【水彩行家】作品欣赏选辑(下)

图文由中华亚太水彩艺术协会提供
font print 人气: 243
【字号】    
   标签: tags: ,

2006年1月1日“中华亚太水彩艺术协会”正式立案成立,4月即在国立历史博物馆举办“风生水起2006国际华人水彩画经典大展”。4年来中华亚太水彩画艺术协会两度参与中国大陆、香港的交流展,并在台湾定期举办作品观摩研讨会、写生研讨、发行水彩画杂志,办理推广教育,不断的寻求与公部门合作举办展览。

2008年更促成两场次为纪念台湾水彩100年的大型展览;我们终于发现台湾水彩画界开始有明显的进步,尤其是年轻一代的画家们,没有包袱,勇于创新更令人耳目一新。

2009年“印象风城”展、“马祖百景大展”、“水彩画的波涛壮阔2010两岸交流展”、“游园寻梦-中正园林之美”、“2011杉林溪之美名家水彩画展”、“建国百年-2011中华民国水彩画大展”、“建国百年国家植物园之美水彩画大展”等多场盛大的展出均获得好评,本文为“台湾意象水彩画名家大展”的作品欣赏。


吴冠德 静观 80 x 116.5 cm 2011 吴冠德的静观,表现水面映照池畔的枯木,拉出了长长倒影,直至虚无… 此创作历程,即由“景”入“心境”由“心境”再入“情境”,“情境”升华为“意境”,最后回到“景”中,将心、情、意与景合而为一,无所分别。


王翰贤 八里远眺 76 x 51 cm 2011 王翰贤描写八里由当年的小渔村转型为带着浪漫色彩的左岸风光,由八里远眺淡水,看到栉比鳞次的高楼大厦,依山而建,展现淡水百年老镇的新风貌。


曾己议 菊岛之夏 76 x 112 cm 2011 曾己议的菊岛之夏描写澎湖的仙人掌花卉,在最贫瘠的土地开出最美丽的花朵;在最艰辛的环境结出最甜美的果实。


温瑞和 老竹新笋 2011 温瑞和以台湾刺竹表现台湾人的民族性─吃苦、耐劳、韧性强的特点。在一次的登山途中所见,一欉长得密密麻麻的老竹,从右至左排列,正好是老、中、青三代,还有刚从土里冒出的新笋,正代表着台湾竹一生的过程。


姚植杰 津沙夕照 34.5 x 54.5 ㎝ 姚植杰的津沙夕照是他多年后再次来到马祖津沙的感动,表现小渔港边一条蜿蜒而上的石阶,有着几幢闽东式的石屋,夕阳西斜的照着她们,犹如迟暮老人~啊!真美。


范植正 淡水渔舟 56 x 76 cm 2010 在淡水河口经常停泊许多现代化的新式渔舟中,偶而夹杂着几艘造型古仆的舢舨,别具风格的吸引范植正来描写。


陈显章 紫阳门 76 x 57 cm 2011 描写的是苗栗南庄狮头山的紫阳门,造型优美、庄严肃穆,没有过多的精雕细琢,却是落落大方,气势磅礡的座落于群山之间,显得空灵脱俗、与世无争。


邓诗展 行向鸡笼妈祖宫 56 x 76 cm 2011 邓诗展的行向鸡笼妈祖宫描写的是夏日正午时分,行走在廿年前落脚基隆的这条老街。往事历历在目,以彩笔留下画家心中的印记。


邓国清 和平岛外海 1997 邓国清以辽阔深远广大的空间来表现“和平岛外海”在退潮时所呈现的美好景象。大大小小的渔舟,静静地横搁在沙堵与海水之间,纵列在海滩里不规则的磊石和岩层,从近至远,自然形成一种韵律之美。一弯细流,无声地缓缓地流淌着,划破了沙丘与沿岸的寂静,平添了辽阔海域的自然之美。


陈东元 农村古老仓储(古亭畚) 56 x 76 cm 1997 陈东元描写农村古老仓储的古亭畚是农家为储存稻谷所需,依台湾气候所发展而成的储仓,储存在古亭畚的稻谷可保鲜达一年之久,也能助长稻谷的发芽率,是早期农家广为使用的谷仓。


苏宪法 垦丁晨牧 水彩、纸 37 x 56 cm 2011 南台湾夏日清晨,薄雾中还带着微微的凉意,垦丁牧场,一批台湾水牛在广袤的原野上信步吃草,牛背映照着晨曦,预告着一天的开始。此作以浅灰与多层次的绿,铺陈出和谐的色调与氛围,牛群姿态各异,以灰蓝色系对比牛背上的晨光,草原以干湿笔触并用,间以活泼杂生的绿草枝,使画面更显生气蓬勃。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熟悉温老师的朋友都知道,老师手边随时都备有写生的纸笔。不论何时何地,只要有三两分钟的空档,铁定提笔写景。时间长,一张精彩完整的速写佳作,就在振笔疾书中应运而成。若时间短促,一支草、半棵树也都能信手拈来。温老师表示:大量且不间断的速写练习,可提高敏锐的观察力和洞悉景物的架构能力。在绘图表现上,能有更精准的造型刻划与表达能力。时常习之,笔法肯定、线条自由。
  • 热爱绘画与教学的温瑞和老师,用艺术的双手,圈紧每一位钟爱画画的学子。将半生绝学揉注其中,让学生在和风的吹拂下成长茁壮。我想,对于温老师和他的学生群来说,都应是一种幸福吧!
  • 2006年1月1日“中华亚太水彩艺术协会”正式立案成立,4月即在国立历史博物馆举办“风生水起2006国际华人水彩经典大展”,4年来中华亚太水彩艺术协会两度参与中国大陆与香港的交流展,并且在台湾定期举办作品观摩研讨会、写生研讨、发行水彩杂志,办理推广教育,不断的寻求与公部门合作举办展览,2008年更促成两场次为纪念台湾水彩100年的大型展览;我们终于发现台湾水彩界开始有明显的进步,尤其是年轻一代的画家们,没有包袱,勇于创新更令人耳目一新。 2009年“印象风城”展、“马祖百景大展”、“水彩的壮阔波涛2010两岸交流展”、“游园寻梦-中正园林之美”、“2011杉林溪之美名家水彩展”、“建国百年-2011中华民国水彩大展”、“建国百年国家植物园之美水彩大展”等多场盛大的展出均获得盛大的好评,本文为“台湾意象水彩名家大展”作品欣赏。
  • 2006年1月1日“中华亚太水彩艺术协会”正式立案成立,4月即在国立历史博物馆举办“风生水起2006国际华人水彩经典大展”。
  • 卡拉瓦乔的《老千》有巨大的影响力,激荡出无数件类似的版本;欧洲的艺术家复制了三十余件作品。然而,20世纪大部分时间大家都不知道卡拉瓦乔的原作收藏在哪。一直到1987年才重新在欧洲的私人收藏中出现。
  • “落竹三千, 成就一亩茶。”古人以竹自许君子品德,今人以竹制焙笼泡出一壶好茶,竹子的清香增添茶汤的甘甜,此间一件件竹编器具透过竹编师傅落款标记,成了审美的主体,传世千古的好手艺。
  • 老子《道德经》说道:“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 墨竹是文人画重要的题材之一,竹可言志,也可以寄情,一方面也体现士大夫的人格操守。文同是北宋画墨竹首屈一指的人物,人称“湖州派”。对后世墨竹发展影响极大。他的表弟苏轼亦曾为其写过许多首题画诗。今天我们就从文同最出色的、最引人注目的《墨竹图》来看看,这幅画为何让人过目难忘?
  • 我在《胡笔标准:千百年来第一人,创造出毛笔的标准》〈自序〉曾提及,年轻时拚搏事业,每天工作十六小时都不觉苦,一直到了五十岁生日,朋友送我一盆松树盆栽,欣赏之余,蓦然惊觉人生已过了一半,该是放下脚步,开始修护保养身体的时候了。
  • 霍尔班以肖像画闻名于后世,但如同所有的文艺复兴画家,霍尔班是以宗教题材开始他的职业生涯的。霍尔班在巴赛尔的主要作品是宗教画,这些早期作品显示出来自丢勒、格吕内瓦尔德和巴尔登格里恩(Hans Baldung Grien)等德国画家的影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