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当代画家

谢宏达的《静‧水‧禅‧心》(六)

金瓜寮溪水文之美-内容探究
谢宏达
font print 人气: 167
【字号】    
   标签: tags: , , ,

内容探究

绘画的内容与形式密切相连,形式是观念、情感和技术的体现,它与内容是有机融合,同时它们也互相制约、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创作者的感情是靠其个人特有的绘画语言表现出来,而这种表现力的强度、深度及广度,就是创作者自身艺术表现能力的展示了。

《静‧水‧禅‧心》~金瓜寮溪水文之美,最经常呈现出来的题材就是溪边与水底的石头、溪水的色泽与倒影,和溪岸边的植物与水草,虽然这三个元素看来简单平凡,却会因取景的广度和视角的高低,呈现出各种不同的面貌和感受。

(一)简单石头 千般姿态

谢宏达的作品,看似画溪,实际上石头亦在画面中占据相当大的空间,以石衬水,以水托石,呈现出安稳的宁静感,一但视线转向水石相撞所溅起的水花,犹可听到蹦散的湍湍水声,当下也将感受到水的柔软,与石的坚硬。

《静‧水‧禅‧心》~ 金瓜寮溪水文之美中所画的石头,由于使用油画作为表现媒材,自和传统中国水墨画家所画的石头有明显的差别。中国画石是以笔触的皴擦表现石头的质感,谢宏达则是用油画的色彩深浅传达石头真实的感觉,两者有显着的差异,不过画面的某些效果却仍有些共同之处,如董源所谓“近视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的画面处理手法与谢宏达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当观者以近距离观赏画作的时候,会看到粗糙的笔触,但却在远距离观看时感受到画面的逼真和生动。

每一颗石头的样态各有差异,即便是简单的石头仍有许多可描绘之处。作品《云雨沁山化清泉》一颗巨大的石头出现在画面的右方,巨石表面和断裂之处皆显示出层层肌理;而巨石旁有着经溪水冲刷过的痕迹,石面上表覆水的圆润光滑感,在画面中显露无遗。

《云雨沁山化清泉》,80.5x100cm,2007,油画,麻布(图片:作者提供)

而作品《谁识钗头凤》的石头则长着浅绿的青苔和夹杂着极富生命力且坚韧的小草,又是石头的另一种面貌。“石头”此一虽看似平凡的题材,却有多种细微的内容堪可表现,光是要将简单石头的各种面貌传达仔细,却是需要长久的观察与尝试方可领悟。

《谁识钗头凤》,100x80cm,2007,油画,麻布(图片:作者提供)

再者,谢宏达并未完全赋予石头原本意义上的坚硬之感,而是适时的与水呼应,轮廓被处理得更为柔和,无论是水下隐约出现的,还是水面上显而易见的石块,都充满了和水所产生的共鸣,可以说石头在画中已经不再单单仅是以自然物的状态出现的物体,更是为了烘托水的灵动和温柔,它在画面中所出现的色泽、线条及质感,均是在经过了与水的交互作用,和接受阳光直射与折射的影响下所呈现出来的多样面貌。

(二)溪水藏情 气韵生动

溪水,是每一张《静‧水‧禅‧心》系列画作必备的元素。水,是灵活的、变化的。它可以谧寂如镜,可以碧波荡漾;可以奔突飞泻,也可以潺潺回旋,无论它以何种姿态出现,总让人为之神往、为之倾倒。而在我的画作中经常呈现出的是涓涓细流,潺潺野溪,动时灵闪可爱,静时温文尔雅,每一张所阐述的方式皆有不同。水,是一种奇妙的物质,可因接触物质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现象。当水平静的躺在湖泊中,宛若一面明镜,同时映照出水面上的花草树林以及水面下的细碎小石;当水缓缓流动的时候,水流似乎也将时空拉长让水底群聚的石块产生了变形的现象;而当水激动的从石群中的细缝、或飞跃突起的石块冲刷下来的时候,又像是被激怒的情绪一般,不再映射周围景物的色彩,而是以泼溅的水花呈现出磅礡的气势。水,懂得审时度势,因势利导,随形而存,更能以柔弱胜刚强,内蕴无限的智慧,令人深深体认:“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之真意。观水,画水,画家自身悠游其中,体会生命哲理。

谢宏达试图在金瓜寮溪系列中表现出水的千姿百态,更希望将水带给他的各种不同体会与感受表达出来,《情深观大》和《爱之抚》表现的是水如明镜的感觉,画中的溪水清楚的映射出水岸上树丛的外形,那映在水面上的一片树荫,对整个画面有沉淀稳定的作用。

《爱之抚》,91×116.5cm,2008,油画,麻布(图片:作者提供)

树荫倒影的边缘,树叶疏密生长形成不规则的轮廓,细小的叶稍活泼的出现在倒影的边缘,增加画面的细致感。而图《卧苔听涛》、《悔不当初》、《春水遐思》的溪水呈现优美的绿色渐层,水依傍着浅滩和密集的树林,使水的颜色由浅棕或浅绿色慢慢渐层到深青色,溪水由浅而深或由深而浅,再加上水底砂石色彩的影响,形成一种令人心旷神怡的渐层美。

《卧苔听涛》,145x112cm,2007,油画,麻布(图片:作者提供)

《漩涡即天禅》、《般若欢喜》和《狂野无邪》、《搬家》、《相逢一刹》、《寻觅当初》画中的溪水缓缓的流动,产生各式的波纹和涟漪,水下石块也产生了各种不同的样貌。当水缓缓的流过石头时,石头或呈现变形的状态,或留下水流的线条,要将水的流动感表现出来,必定要先表现水下的石头。

《漩涡即天禅》,130x89cm,2008,油画,麻布(图片:作者提供)
《搬家》,90.5×72.5cm,2008,油画,麻布(图片:作者提供)
《相逢一刹》,80x100cm,2008,油画,麻布(图片:作者提供)

而在《不可说的秘密》这两幅画中,快速冲刷的水在画面上形成一区小瀑布,水在极快速的流动之下,已经不再有透明感,代之以飞溅的白色水花呈现。纯白的颜色在画面上也可以有具焦的效果,引领观者进入画面的中心,让观者深入山水之境。

《不可说的秘密》,116x80cm,2009,油画,麻布(图片:作者提供)

(三)芒草植物 丰富层次

《静‧水‧禅‧心》~金瓜寮溪水文之美系列中所出现的植物,多为不知名的树丛错落其间,偶尔参杂几株突出的小花点缀。谢宏达所描绘的植物大都是倚傍于水岸边的树丛,其中《初秋日暮未雨》、《溪林野趣》、《悔不当初》、《悟》和《洁静》则画了芒草。芒草的曲线造成一种柔和、放松的气氛,加上倒影的产生给人一种恬适、安静的感觉。芒草的曲线交叠、明暗交错是非常美的造形变化,有如水的透明感和倒影。芒草的出现让平静的水面多了一个层次。

《溪林野趣》,146x112cm,2009,油画,麻布(图片:作者提供)
《洁静》,91x65cm,2009,油画,麻布(图片:作者提供)

作品《悔不当初》溪水占画面的四分之三,芒草在旁陪衬有动(草)、静(水)相呼应的效果。

《悔不当初》,116.5x91cm,2009,油画,麻布(图片:作者提供)

而作品《悟》的芒草分布在整幅画的前端,打破了原本完整的水面,水面因为芒草的曲线而分成大小不同的面积,透过草去看溪水,别有一番趣味,并且让原本只有水、石和树丛的这三个层次前面又多了芒草一个层次,让画面更形丰富。

《悟》,116.5x80cm,2008,油画,麻布(图片:作者提供)

由石、水和草的既存实相映射出内心多变的思绪并转化成这一系列的画作说明,可以知道即使是一个看似单纯的题材,只要抓住它的特征和神韵皆可将其美感发挥到极致。用心观察,会发现任何一样物体都可以画出感动人心的作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静‧水‧禅‧心》~金瓜寮溪水文之美,是谢宏达在经过了国内外求学历程的淬炼、云游四方的感悟、人生情感的起伏、静思反观的体察、以及丰沛的创作欲望的驱使,所画出台北县乡野的山涧野溪的感受,其中有画家对人生的哲思、对乡土浓郁的情怀,也有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体认,更有他对艺术恒久不坠的追寻。
  • 对谢宏达而言,绘画是人生、思想、心灵的写照,二者相辅相成。藉绘画可表达丰沛的情感、创作的欲望、对人文的关怀、对故土的挚爱、对人生的品味吟咏、对宇宙的发现与感受以及对艺术锲而不舍的追寻,留下生命中的雪泥鸿爪。
  • 画由心生,犹如字如其人,一个画家的作品若排除其他艺术以外的因素干扰,将会是较为个人特质、性格的体现。《静‧水‧禅‧心》~金瓜寮溪水文之美是自然再现的写实风格,然而观者若仔细观察,在这些画面上,再现的已远远不是客体的本身或是对客体的“感官”回应;而是一个画家通过不停的描绘、涂抹,不断思索的过程。画家将自然之景赋予特定的情绪,并经由创作者的诠释,引导观看者的观感。谢宏达认为,绘画应是以思想为根据,重意境的表现,画家笔下真正要表达的是抽象的思维,并对现实生活中的美做诠释,是一种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创造。
  • 在西洋的艺术史上以风景画作为独立的绘画题材时间并不很早。但早在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遗留下来的艺术作品和建筑的古迹,都出现过以风景作为人物活动背景的图画,可见人类在很早的时候就注意到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并将之记录下来。
  • 写实主义(Realism)也可称为 “现实主义”,大约盛行于1840至1870~80年间。它启源于法国,中心也在法国,而后影响了欧美各国。写实主义最重要的信条是“在艺术中求真”。1970年时Linda Nochlin曾为它下了一个定义:“它的目标是要在当代生活严密观察的基础上,给予现实世界以一真实、客观且公允不偏的再现。”
  • 小汉斯‧霍尔班生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的奥格斯堡市(Augsburg),属于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北方的画家与版画家。他被公认为十六世纪时期最伟大的人物肖像画家之一,除了肖像画之外,他的作品还包含宗教画、警世内容的版画等等。特别是他警世意涵的木刻版画用于人文思想著作的插画,在传播新教思潮的时代里,起到了有力的作用。
  • 文徵明以“白描法”钩出娉婷玉立的莲花,用极婉约匀称的细线来钩勒。为了显现花瓣的精气有神,画瓣尖,下笔时先以书法中的“顿笔”为之,再提笔上来,一上来就见真章了。我们看到文徵明的花瓣线条是那么细致温和,好像随手不经意地就画出来似的,柔中带刚,刚中有柔。显得韵味无穷。
  • 南梁 张僧繇《雪山红树图》(台北故宫博物院提供)
    光凸凸的山,除了轮廓线以外,不添加任何线条也就是没画皴法。 这幅画怎么和常见的中国山水画迥然不同呢?
  • 来自比利时的法兰德斯风格画家安东尼‧范‧戴克(Anthony van Dyck,公元1599年–1641年)是一名臻求完美的肖像画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替英国国王查理一世所绘的肖像画,优雅地呈现了查理一世和他的宫廷样貌。范‧戴克也是一位色彩大师,他善于运用色彩和大胆的笔触来表达光线、物体的移动和布料质地。这项特长也让他得以在作品中描绘出高度精准却仍具有绘画特点的蕾丝质地。蕾丝这种非常精致又复杂的布料是16至17世纪时富有的艺术赞助人流行配戴的服饰配件。
  • 华丽夸张的定型角色(stock characters)、简单的情节、即兴对白和户外表演,是即兴喜剧(Commedia dell’Arte,又译艺术喜剧)的核心特征。其幽默剧情常围绕着年轻恋人的种种考验。演员们不受台词限制,可以根据观众的反应调整表演。这些喜剧常含有对时政的讽喻和接地气的幽默,可以巧妙避开查禁。这种意大利民间戏剧形式也成了18世纪洛可可(Rococo)艺术运动的理想题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