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和“忍”的力量

作者︰清言
font print 人气: 39
【字号】    
   标签: tags:

忍退和善化横恶

张晋是明朝人,他娶富贵人家的女儿刘氏为妻。张晋的母亲非常蛮横和妒忌,张家的三个儿媳妇都因为受不了张母的虐待而离开。刘氏是张家的第四个儿媳妇,她来到张家后,没想到婆婆非常喜欢她,人们都觉得很奇怪。

很多人问刘氏婆婆喜欢她的原因,刘氏说:“只有顺从两个字而已,只要是婆婆的教训和指使,我都一一遵从,即使是不合礼法的事,或者是妇人家不能做的事,婆婆让做时我也暂时不推脱,过后找机会慢慢的向婆婆解释这件事情的是非曲直,说的时候从容平静,往往我说的话婆婆没有不听的。”

刘氏如此侍奉了婆婆三年,张母竟然变的慈善起来,张家又续娶了三个媳妇,从此再也没有发生婆婆虐待媳妇这样的事。

其实人与人之间,你对我不好,我就也对你不好,甚者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样以恶制恶,以怨制恨,互相伤害,只会加深矛盾,产生怨恨,丝毫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遇到矛盾不管对方是对还是错,自己首先忍让一步,后退一步,平心静气和善的把问题说清楚,在善心善语面前,相信再不讲理的人也不好意思变本加厉,再大的矛盾都会“化干戈为玉帛”,不要忘记“善”和“忍”的力量才是最大的。

受污忍让 善德天佑

卓茂,字子康,是西汉南阳宛县人。自幼学习诗、礼和历法,学识渊博,而且为人仁爱恭谨,人们都很喜欢接近他。

卓茂一开始任丞相府史,有一次出门时,有个人说卓茂骑的那匹马是他的,卓茂问那人:“你丢马多长时间了?”那人说:“一个多月了。”卓茂有这匹马都好几年了,知道这人肯定弄错了,但还是默不作声的将马交给那人,自己拉起车往回走,回头说:“如果这不是你的马,请送到丞相府还给我。”

过了些时候,那人在别的地方找到自己的马,知道自己弄错了,于是到丞相府将马还给了卓茂,并且叩头向他谢罪,卓茂对此毫不介意。史书上说,卓茂一生都是这样遇事不喜欢与人争执。

人大多视自己的利益为最重要的,而卓茂遇到被人误会时不去与人争执,不但甘心蒙受冤屈,而且将本是自己的东西拱手让人,心中平静如常,这的确是有修养有德行的人才能做到的。

卓茂后来因为德才兼备被推荐任为侍郎,升任河南密县县令。他为官忠诚、谨慎、诚恳、爱民如子,重视礼教,用善行来教化百姓,口中从来没有恶言恶语,属下和百姓都喜欢他而不忍心欺骗他。没过几年,当地教化大行,路不拾遗。

汉平帝时,大范围发生大蝗灾,河南二十多个县都遭灾严重,可蝗虫唯独不进密县地界。督邮(监察属县的官员)向太守禀报这件事,太守并不相信,亲自到密县查看后,这才不得不信,并对卓茂的才德深为佩服。

不难看出,密县能够在大蝗灾中安然无恙,正是由于密县当政者卓茂德才兼备,他用善行德政化及百姓,使整个地区人心向善,道德回升,这符合了天理,所以自然得到上苍的赐福和护佑,远离天灾人祸。

卓茂升任京部丞,要离开密县时,密县的男女老少都哭着为他送行。但不久王莽篡位,政局黑暗混乱,卓茂便称病罢官回到家乡,不肯再担任官职。当官不为个人的功名利禄,如德政得不到施展,不能为国为民造福,便辞官归隐,他的节操由此可见一斑。

等到光武帝刚即位,他早就闻知卓茂的学问德行过人,于是首先派人求访卓茂,并下诏书,赞美他束身修德,节操敦厚坚毅,能做到别人所做不到的事,并说名冠天下之人,就应当受到天下最重的赏赐,以前武王伐纣,重修比干之墓,表彰商容的故里。

所以光武帝将卓茂升任为太傅,封褒德侯,食邑二千户,赐给众多器物钱财,还提拔卓茂的儿子,并委以重任。@

责任编辑:吴雨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节, 操也”(《说文解字》),指气节、节操等。气节是重要的做人理念,是自古以来中国人就非常重视的一种道德修养和高尚人格,表现为坚持真理和正义,在任何环境中都不屈服的顽强精神。
  • 李玨的父亲开了个米店,以贩卖粮食为业。李玨为人,正直勤谨,严守本分。十五岁时,他父亲因事暂时外出,从此让李玨掌管米店的生意。有农村或城市的人来买粮,李玨都是把升、斗交给顾客,让他们自己量米。
  • 清圣祖康熙,名爱新觉罗.玄烨,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5月4日)生于北京紫禁城景仁宫,佟妃之子。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公元1722年12 月20日)卒于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终年69岁。在位61年(1661年-1722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 古语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果报应思想作为中国传统儒释道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它不是一种学说,而是宇宙的法则和自然规律,道家《太上感应篇》中说:“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孔子说:“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因果报应思想更是佛家的根本思想之一。
  • 张乖崖在成都做官时,梦见自己被神仙招去。正说话间,忽然有人进来,向神仙报告:“西门黄兼济到!”当时走进来一位束发道人。那位神仙,立即接待他,对他非常礼貌恭敬。 第二天早晨,张乖崖派人请“名叫黄兼济的人”过来,黄兼济到来后,张乖崖一看这人,完全是梦中所见到的那位束发道人。
  • 鲁昭公流亡到齐国,齐景公问道:“你年龄很轻,何至于如此呢?”昭公懊悔地回答:“在我年少的时候,人多爱护我,我不能够体察感恩;人多谏诤我,我又不能采纳改进。因此,内无辅助之士,外无辅佐之臣。内外真正能辅助我的没有一个人,谄媚阿谀的却又很多。这种情形,就像秋天的蓬草一样,其根孤立,枝叶虽美,秋风一到,就根拔叶脱了。”
  •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时代鲁国人。他曾在鲁国做过官,但主要是从事教育,并周游列国宣讲他的做人理念,其中包括伦理概念、教育思想、政治主张、品德修养等等。
  • 清代史玉函在其编纂的《德育古鉴》中,收录一则明朝罗桢在《净意说》中讲述的真实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都,明朝的善人,晚年改过净心,由行转境,终得善报。
  • 望文学的天空,经典作品可谓是繁星满天。古人云“文以载道”,所有的经典文学作品都离不开一个“道”字,其具体而微地集中表现为在人生感悟的过程中对崇德修身的颖悟,饱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天命观和道德观,为心灵指明方向。
  • 古语云:“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