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女子有智慧 神机妙算救孔子

作者:萧新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286
【字号】    
   标签: tags: , ,

春秋时期,孔子50多岁时,带着他的弟子周游列国。有一次,他带领弟子子路、子贡离开卫国,在去陈国的道路上,遇见一个采桑妇女。孔子见这女子体态很美站在桑树旁,便触景生情顺口吟道︰“南枝窈窕北枝长。”采桑女子听了淡淡一笑,随后接了一句也吟道︰“夫子行陈必绝粮。”

孔子没有理会她向前慢慢走去,采桑女子见他们不在意,就又对着他们的背影大声喊︰“九曲明珠穿不过,回来问我采桑娘。”孔子师徒也没在意,继续向陈国走去。

孔子一行到了陈国,遭人围困,把带来的粮食吃尽了,果然好几天没有饭吃。这时孔子想起了采桑女的预言,不禁暗暗吃惊起来。偏偏陈国的国君也想难为一下这位夫子,他拿出一个大宝珠说:“这叫九曲明珠是传国之物,它上面穿的线脱了,你是个有学问的人,请你重新把线穿上,要不就休想从我们陈国路过。”

孔子怎么穿也穿不透,那线一插进珠孔中就再也穿不进去了。这时,孔子才意识到路上的采桑女是个有先见之明的奇女人,就立即派子贡前去向采桑女询问穿九曲明珠的办法。

子贡回到遇到采桑女的地方,但却找不到她,只见桑树间有一堆一尺高左右的泥堆,另外又有三堆泥。聪明的子贡想了想,便自言自语地说︰“桑是树木,泥是土;土在木旁,大概这位采桑女子姓杜吧?旁边又有三堆泥,难道这女子名叫三娘?”

子贡正在自言自语,恰好有个打柴的人经过,子贡便拱一拱手向打柴的人问说︰“前面村子可有位名叫杜三娘的大姐吗?”打柴的人说︰“在小桥北面,有一处绿树环绕、芳草依墙的院落,那就是杜三娘的家。”

子贡谢过打柴人,便按照他所说的地方寻找,果然在杜家庄见到了杜三娘。子贡向杜三娘拱拱手,称赞她有先见之明,接着便把孔子在陈国遇到的事情向杜三娘说了一遍,并声称孔子特地派他回来向三娘请教。

杜三娘微笑着说︰“这不难,请老师把丝线涂上油,再把丝线系在蚂蚁腰上,让蚂蚁拖着丝线慢慢往珠孔里钻,如果蚂蚁不钻,便用烟熏。”子贡听了,便急忙赶回陈国见孔子,把杜三娘教的方法告诉孔子。孔子按照杜三娘的办法做,果然用丝线穿透了九曲之珠。

这位聪明且有预见之明的的采桑娘帮孔子解除困境,陈国国君无奈,只好放孔子一行继续前行。@*

资料来源:(宋)彭乘《墨客挥犀》
责任编辑:吴雨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从童谣、谶语中看到什么历史?看中国传统文化非常丰富,底蕴深厚,许多的预言名作,甚至是历代“童谣”中充满了神秘智慧,预警未来,关怀生众,千百年后的人还是觉得莫测高深。
  • 曹绍夔擅长音乐,任职太乐(国家祭祀时,掌请奏乐及大飨用乐之事)。有一年冬祭,曹绍夔不知什么事由得罪了御史大人。这位御史大人以乐律不和为由想治曹绍夔的罪。于是他乱敲钟、磬,召曹绍夔来辨识音律,曹绍夔没有一个音听错,反令御史大人为赞赏佩服。
  • 他人必需的东西暗地给损坏了,等到用时手足无措,更有使人因此而饥寒交迫,贫病交加,钱财丧失,这是坏了心术造孽罪可是不轻!
  • 明代万历年间的《增广贤文》有句名言:“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古书《寿康宝鉴》中的“福善案”记载了很多守戒拒淫而在科考中速得福报的故事。让人看到“拼功业”和“道德实践”的密切关联。古人讲的“积德”、“积阴德”,其言不虚,有德的人生才有福,可不是空话啊。
  • “为政以德”的内涵是很深、深广的,包含了前一篇中孔子所讲的“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本章,孔子没有具体解说什么是“为政以德”,而是打了一个比方:君王自己像北极星一般安居其所,别的星辰就都井然有序地环绕着它。
  • 红楼梦这本书成书的缘起,是圣主康熙皇上赐的这一场富贵。红楼梦这本未能完成结局的书,这本自传性质的小说,对应的康熙雍正年间江宁织造府的兴衰景况,都是有史料可查的。荣国府,宁国府最早的主人,荣国公和宁国公,从小说内容“焦大跟着太爷出兵”这一细节,结合历史背景来看,应该是清兵入关时,随着满洲人一起入关的那批汉人,类似于大清的开国元勋范文程(范仲淹后人)这样的汉人。
  • 明代《耳谈》作者王同轨的街坊林广儿的杀妻事件,钻法律漏洞逃过刑罚,在当地引起不平的鸣冤声震天价响,而最后的结局,更让人心震动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体现了孔门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求诸己”, 即向内求,所谓“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在处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愠”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养,在寂寞中成就事业。
  • 在无神论者看来,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实在传统文化里,披露了很多人死后的去向,有的人甚至还去了天堂担任神职。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间新城(现杭州市富阳区一带)秀才姚中。
  • 明朝时期,浙江嘉兴府李定在人们眼中是一个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却不顺利,十几年屡考不中,就在他已经慢慢放下了对功名的执著时,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转!他是怎么积的阴德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