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曲解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作者:刘晓

《诗经.国风.豳风.七月》。(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29487
【字号】    
   标签: tags:

在中共出于政治需要而大力批判传统文化的灌输教育下,许多中国人对于古代中国历史文化、古语的认知都被扭曲,比如对于耳熟能详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理解就是“普天之下的土地都是君王的,四海之内的大臣也都是君王的臣下”。也因此,这两句也成为了中共批判儒家有“家天下”、“国家为君王的私有财产”理念的直接证据,成为了批判“封建社会”、迷惑民众的重要说辞。

然而,如果我们查看原文,会发现上述的解释完全是错误的。《诗经‧北山》的原文是: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士子,朝夕从事;王事靡盬(gǔ),忧我父母。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
四牡彭彭,王事傍傍;嘉我未老,鲜我方将;旅力方刚,经营四方。
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
或不知叫号,或惨惨劬(qú)劳;或栖迟偃仰,或王事鞅掌。
或湛乐饮酒,或惨惨畏咎;或出入风议,或靡事不为。

全诗分为六个小节,首节说的是自己爬上高高的北山,去采山上的杞子。体格健壮的士子,从早忙到晚。王的差事没完没了,担忧我的父母没有人奉侍。第三节自我庆幸年轻力壮,还能应付四方奔走的差役;第四、五、六节连用十二个“或”字,两两对举,具体揭示了劳逸不均的事实。

第二节是本诗的重点,“普天之下”在诗歌中的原文是“溥天之下”,《说文解字》解释“溥,大也”。 西周时期,周天子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将领土大规模封给诸侯,并通过他们对那些地区实行间接的统治。据秦朝吕不韦等编写的《吕氏春秋通诠‧慎势》载:“封建,即封邦建国,古代帝王把爵位、土地分赐给亲戚或功臣,使之在各自区域内建立邦国,即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相传黄帝为封建之始,至周制度始备。”

而在诸侯国内部,诸侯还可以继续将自己的领土封给自己的后裔和功臣,他们可以再进行“封建”。《左传‧桓公二年》中说:“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大意是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封给诸侯,是为“建国”;诸侯或国君再把土地和人民封给卿大夫,是为“立家”;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是为“贰宗”;士以其子弟为属下;庶人不再分等级,以亲疏为等级区别。如此层层封下去,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金字塔形的“封建制度”。所以,天下的土地不都是归“王”所有的。

由此,“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的正确解释为:天下的土地,都是王治下的领土;管理一方土地的诸侯,都是王的臣子;同为王臣,却劳逸不均,唯有我的差事特别的繁重辛苦。其表达的是抱怨之情。

将抱怨之语扭曲为肯定当权者拥有无上权力的语句,是中共扭曲传统文化、欺骗中国人的伎俩之一。而且,要知道的是,从战国以降、封建制解体以来,除了严格实行均田制的短暂时期外,中国的土地制度一直是私有制,且民间的土地流动,自有一套规范,朝廷一般并不加干涉,自然也就更谈不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了。@*#

参考资料:《诗经》

责任编辑:李婧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从字面上来看可以了解文章是以叙事的手法描写了一位舞师跳着祭祀乐舞,那欢乐怡然自得的过程,跃然纸上。 而作为主角的舞师是谁呢?
  • 此诗描述着大姬优美的舞姿,开头写道:“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两个“兮”字代表着对她优美的舞姿沉醉其中,而舞师专注的神情令人生出敬意,一面似乎暗讽了幽公之玩乐无度,将乐舞作为享乐的工具,不知灾祸时将至。也体现了观众对舞师心中的崇敬,虽心生仰慕,但不敢造次而行。
  • 战国时期,《诗经》是贵族子弟必修的指定教材,也是当时外交官的囊中读物。臣子出使他国,吟诵《诗经》诗句,赞美或者规劝他国臣子,既能直舒心意,又能保持外交风范。
  • 诸侯会盟以《诗》答赋是礼节,这些诗也像早期的外交辞令,赋诗言志,说话得体,无伤大雅,委婉地表达不宜直说的话。
  • 明代万历年间的《增广贤文》有句名言:“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古书《寿康宝鉴》中的“福善案”记载了很多守戒拒淫而在科考中速得福报的故事。让人看到“拼功业”和“道德实践”的密切关联。古人讲的“积德”、“积阴德”,其言不虚,有德的人生才有福,可不是空话啊。
  • “为政以德”的内涵是很深、深广的,包含了前一篇中孔子所讲的“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本章,孔子没有具体解说什么是“为政以德”,而是打了一个比方:君王自己像北极星一般安居其所,别的星辰就都井然有序地环绕着它。
  • 红楼梦这本书成书的缘起,是圣主康熙皇上赐的这一场富贵。红楼梦这本未能完成结局的书,这本自传性质的小说,对应的康熙雍正年间江宁织造府的兴衰景况,都是有史料可查的。荣国府,宁国府最早的主人,荣国公和宁国公,从小说内容“焦大跟着太爷出兵”这一细节,结合历史背景来看,应该是清兵入关时,随着满洲人一起入关的那批汉人,类似于大清的开国元勋范文程(范仲淹后人)这样的汉人。
  • 明代《耳谈》作者王同轨的街坊林广儿的杀妻事件,钻法律漏洞逃过刑罚,在当地引起不平的鸣冤声震天价响,而最后的结局,更让人心震动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体现了孔门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求诸己”, 即向内求,所谓“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在处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愠”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养,在寂寞中成就事业。
  • 在无神论者看来,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实在传统文化里,披露了很多人死后的去向,有的人甚至还去了天堂担任神职。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间新城(现杭州市富阳区一带)秀才姚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