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時,常人怎識真天才?

陸真
font print 人氣: 20
【字號】    
   標籤: tags:

一、劉寵有長者之風

東漢時,劉寵官至司徒、太尉。他廉潔奉公,家裡沒有任何積蓄。

劉寵曾經離開京城,到洛陽辦事。想在路過的亭舍休息一下,亭舍的官吏制止說:「我們這裡,已經打掃整理,專門在等待上官劉寵的到來,現在不能讓你在這裡休息。」

劉寵聽了,什麼話都沒說,便離開了。當時的人,都稱讚劉寵有長者之風。

二、微時,常人怎識真天子?

宋太祖趙匡胤,胸襟開闊,奪取天下後,也能寬恕待人。

當時,韓王多次談起:宋太祖地位低下時,曾受到某些人的壓制和凌辱,韓王想私下裡整治那些人。

宋太祖說:「不能那樣做!如果人們在塵世中,當初都能辨識出:將來誰是天子、宰相的話,那麼,人們都會去尋找起來了。正因為他們都不知道,我們現在卻要去計較他們當時對我們的不敬,那就是我們的度量太狹窄了。」

從此以後,韓王不敢再說起這件事。

三、做人要有涵養

某個人一旦有好的新的見解,便激動得心潮澎湃;或每遇到一件事,便慌忙採取行動。那一定是缺乏涵養的人。

某人如果有了好的新的見解,還是繼續溫和謙恭,深藏不露,待人厚道,善於體諒他人。那他一定是思想深刻的有涵養的人。

五代時期,譚景升在《化書》中說:「有人愛惜一個容器,用一生也不讓它有損壞;有人披著一件裘皮大衣,十年了還沒有破毀。」這種人,一定可以和百姓和睦相處,一定可以做官吏,也可以掌管帝王的印信為高官,也可以選擇步入清靜的修煉大道。這樣的人,就叫有涵養。做人,就是要有涵養。

四、寬恕待人,不揚其過

唐臨,是唐代時的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字本德。先後曾擔任侍御、大理卿,以及吏部尚書。

當時,唐臨待人接物,十分寬厚。有一次,他想去弔孝,讓家裡的僕僮,回去為他取白衫。

過了許久,僕僮拿來女主人交給的一個包袱,打開一看,包袱裡卻是一件別種顏色的衣服,嚇得不敢走進到屋裡來。

唐臨知道後,派人叫過來僕僮,說:「今天氣候不順,不宜悲哀哭泣,不要再回去取白衫了。」

又有一次,唐臨讓僕人煎藥,僕人沒有照護好,把藥煎過了頭。他知道後,對僕人說:「今天的天氣陰暗,吃藥不好,把它扔了。」竟然不說僕人們的過錯。

唐臨盡量避免讓僕人感到傷心難過,他就是如此寬恕待人的。

(以上均據鄭瑄《昨非庵日纂》)

--轉載自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與柳僕射(古代官名,秦漢之時已置,唐宋以左、右僕射為宰相之職)同族的一個子弟,即柳僕射的侄兒,做了水部員外郎以後,就請求柳僕射為他購置宅第。
  • 趙宣子送給他兩塊乾肉。他十分感激,拜謝接受了,卻不敢吃。問他是什麼緣故?他回答說:「我有老母在家,我想把這麼好的乾肉,拿回去送給母親食用。」趙宣子於是又另送給他兩塊。
  • 《柳玭家訓》中,有一篇文章,訓諭子弟說:「家族門第高,是可畏而不可恃之事。如果行為失當,判罪會重於別人,死後也無顏見祖先於地下,這是可畏的一面;門第高,容易產生驕橫的心理,同時也容易招來忌恨,你干了好事,別人不會相信;如果稍稍有點過失,則會成為眾矢之的,此即所謂不可恃。因此,富家子弟,一定要在學習上更加勤奮,在行為上更加檢點,這樣做,也才只可以和一般人同樣。」
  • 王儉是南朝‧齊時的琅琊臨沂(今屬山東)人,字仲寶。自幼好學,精研史典,齊武帝時,曾在他家開學士館。以家有四部藏書為至寶,官至太尉(一種有職無權的官)。長史王騫,是王儉太尉之子。
  • 唐朝初年,太行山以東的地區,社會紛亂,人們揭竿而起,攻殺地方長官,響應劉黑闥的召喚,以致各地官府,上下猜疑,人心惶惶。
  • 呂僧珍雖然在國都當大官,卻命他的子弟回到鄉間,可稱得上是千古賢達。
  • 有一年,遇上饑荒,鄰家的桑椹,忽然落到了他家院子裡,趙軌知道後,連忙派人把桑椹送了過去。
  • 李寶是南宋時的愛國軍人,他大敗金軍後,從山東經過楚州(今江蘇淮安)歸來。韓世忠將軍,想把他留在自己的麾下。
  • 元世祖忽必烈,常常想著太祖成吉思汗開創基業的艱難,就讓人從太祖居住過的地方,取來一株青草,放在花盆中養活,端放在宮殿前紅色的石階上,稱為「示儉草」。
  •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命崔浩和高允共編《國史》。崔浩奉命後,就在皇家祭祀天地的壇場,樹立石碑,刻寫北魏領導者的祖先們的舊事。有人借此誣告崔浩,講他「故意張揚魏國的醜事」。太武帝大怒,重治崔浩之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