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以忍得天下 人類歷史演繹「忍」的內涵

周慧心
font print 人氣: 18364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4年11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周慧心綜合報導)中華民族是一個極具堅忍力的民族,隱忍謙讓是自古以來就有的傳統美德。儒家的內聖、道家的守柔、佛家的慈悲都具有「忍」的內涵。元代許名奎、吳亮有一部《忍經》,其中說:「帝王以忍得天下,將相以忍得長久,商賈以忍得富貴,常人以忍得知己。」

忍是寬容

《尚書》中周成王告誡君陳說:「必有忍,其乃有濟;有容,德乃大。」孔子說:「小不忍,則亂大謀」、「君子無所爭」;老子的「天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以及佛教的「六度萬行,忍為第一」等等講的都是「忍」之道。忍是我們每個人必學的功課,能淨化人心、化解衝突。生活中的大度寬容,是一種「忍」的表現。能忍,方能化世益人,能成就大事,能調伏剛強,能化解仇怨。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記述了「負荊請罪」的故事。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有功而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很不服氣,揚言要當面羞辱藺相如。藺相如得知後,儘量迴避、容讓,不與廉頗發生衝突。相如每到上朝時,常常推說有病,不願和廉頗去爭位次的先後。沒過多久,相如外出,在邯鄲城回車巷遠遠看到廉頗,相如就掉轉車子迴避。

於是藺相如的門客就一起來直言進諫地說:「我們所以離開親人來侍奉您,就是仰慕您高尚的節義呀。如今您與廉頗官位相同,廉老先生口出惡言,而您卻害怕躲避他,您怕得也太過分了,平庸的人尚且感到羞恥,何況是身為將相的人呢!我們這些人沒出息,請讓我們告辭吧!」藺相如堅決地挽留他們,說:「諸位認為廉將軍和秦王相比誰厲害?」回答說:「廉將軍比不了秦王。」相如說:「以秦王的威勢,而我卻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藺相如雖然無能,難道會怕廉將軍嗎?但是我想到,強大的秦國之所以不敢攻打趙國邯鄲城,就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在呀,如今兩虎相鬥,勢必不能共存。我所以這樣忍讓,就是為了要把國家的急難擺在前面,而把個人的私怨放在後面。」

藺相如的話傳到了廉頗的耳朵裡。廉頗靜下心來想了想,覺得自己為了爭一口氣,就不顧國家的利益,真不應該。於是,他脫下戰袍,背上荊條,到藺相如府門上請罪。藺相如見廉頗來負荊請罪,連忙熱情地出來迎接。從此以後,倆人成了好朋友,同心協力保衛趙國。

大忍之心

忍不只是退讓,當遇到屈辱時,還需要勇於承受而不動心,漢字的忍就充分表達了這種精神。忍字上面是刃,刃在甲骨文中是一把刀,刀口的旁邊還加了一點,表示鋒利的刀口。忍字下面是心,意思就是用一把鋒利的刀刺在心臟上面,那當然是非常痛的,一般人早就難以忍受在地上打滾了。但忍字下面的心卻是四平八穩,一動不動的樣子,完全看不出上面還插有一把刀,這種不動心的表現就是忍的最佳寫照。

在很久以前,九華山上住著一位大興和尚,他一心向佛,平時深居簡出。有一天,當大興和尚正在廟裡打坐唸經時,突然來了一群人,不分青紅皂白,就對他一陣毒打與辱罵。原來山下的村莊中,有一位員外的千金小姐未婚生子,令員外非常氣憤,於是就逼問女兒這個孩子的父親究竟是誰?小姐被逼無奈,說是大興和尚。於是員外帶人找大興和尚算賬,並且在離去的時候,把小男嬰丟給了大興和尚。

很快這件事就傳開了,原先一向受人敬重的大興和尚,一下子成了受人辱罵的花和尚。為了撫養小男嬰,大興和尚每天還是忍受嘲笑與羞辱照常到村裡化緣。就這樣日復一日,大興和尚忍受著屈辱,將小男嬰慢慢地撫養長大。

幾年後,一天大興和尚帶著小男孩一起打坐唸經。突然間,廟裡又來了一群人,原來是當年的員外。員外帶著這群人急忙跪倒在地,大聲哭著說:「大師,是我們錯怪您了,請您原諒我們吧!」原來員外的女兒和一位書生私定終身,又有了孩子,情急之下便把生下的孩子誣賴給大興和尚。如今書生功成名就後前來娶親,女兒才將真相告訴了員外。

大興和尚面對大家笑著說:「我從來沒生過你們的氣,又說甚麼原諒呢?你們就把孩子帶回去吧!」沒有氣恨、委屈之忍,讓人們對大興和尚更加敬重。後來大興和尚圓滿坐化而去。

忍不是懦弱

忍不是懦弱,是內心堅毅而決絕的表現,是一種修養和境界。

少年韓信身強體壯,武功高強,身跨寶劍,走在街上,遇一無禮壯漢問他:「你挎個寶劍幹甚麼?難道你敢殺人嗎?有膽的話你就來殺我。」韓信心想,殺了他倒容易,但是殺人是要償命的,何況也犯不著和一個地痞無賴鬥。這時壯漢又大笑著說:「不敢殺吧!那你就從我的胯下鑽過去吧!否則休想通過。」於是身材高大的韓信就在眾人的嘲笑聲中,從無賴的胯下鑽了過去。

韓信這樣做,不僅很多人不認為是太懦弱,反而覺得他有很高的意志力與涵養。蘇軾在《留侯論》中寫道:「古之所謂豪傑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意思是說,古時候被人稱作豪傑的志士,必定都具有超人的節操,有一般人所無法忍受的度量。有勇無謀的人被侮辱,一定會拔起劍,挺身上前搏鬥,這不能稱為勇士。天下真正的勇士,遇到突發的情形毫不驚慌,當無故受到別人侮辱之時,也不憤怒。這是因為他們胸懷極大的抱負,志向非常高遠。

無慾而忍

儒家的核心是仁,仁與忍同音。那麼甚麼是仁呢?孔子說:「克己復禮為仁。」人要想成為「禮」之人,就要時常克制自己,約束自己的言行,使自己的言論和行為都要附合「禮」的要求,這是一件很難的事。其實世界上最難戰勝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人有七情六慾,七情者,儒家認為是「喜、怒、哀、懼、愛、惡、欲」;佛教認為是「喜、怒、憂、懼、愛、憎、欲」;中醫認為是「喜、怒、憂、思、悲、恐、驚」。

人浸泡在這些情與欲之中,為己為私,在各種誘惑面前,在利益面前,能忍得了嗎?很多人在失去名、情、利時,會產生一種撕心裂肺般的痛苦感,覺得難以忍受。其實,只要真的能捨去慾望,也就沒有痛苦的感覺了,那時的忍已經昇華。

忍是一種不斷地從失去中獲得的境界。道中之忍,佛中之忍,能夠為真理捨盡一切,甚至以身殉道,方是金鋼不動、堅如磐石的大忍。歷史上,孔子為世人棄去宰相之位周遊列國;陶淵明掛官封印歸隱原田;太宗大才之忍得魏徵名相,開大唐盛世;岳飛以死成全一個「忠」字;文天祥的一片丹心,至今仍舊在照亮著汗青;勾踐的臥薪嚐膽,終得雪恥復國;諸葛亮七擒孟獲,才贏得孟獲的真心來歸;藺相如為社稷著想,屢屢讓步不爭,感得廉頗負荊請罪;韓信能忍胯下之辱,成全漢家四百年江山……人類歷史上一樁樁色彩紛呈的歷史故事都在演繹著「忍」的深刻內涵。**

責任編輯:李曉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五月薰風送暖,現代母親節康乃馨當令,回想古代中國的兒女們送什麼花給母親忘憂呢?親子深情是歲月摧殘不了的至性,常在人心,光耀詩心。一起來看古代詩人孟郊和王冕獻給母親的詩。
  • 本章對比了政刑之治與德禮之治。大意是說:以政令來誘導,以刑罰來管束,百姓只是暫時地免於罪過,卻沒有廉恥之心;若以德行來教化,以禮制來整飭,百姓有廉恥之心,而且歸服,走上正途。
  • 說起修煉,對生活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的人來說一定不陌生,不論是遠古時期黃帝的乘龍飛升,還是秦始皇、漢武帝對神仙的篤信,抑或是八仙得道、唐僧西行。中國的歷史文化中的半壁江山,都與各朝各代的修煉者所留下的事蹟息息相關。就連我們常掛在嘴邊的一些地名,也都和修煉者有著莫大的關係。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那些與修煉人有關的地名。
  • 為政篇,首章以「為政以德」定基,次章則講「思無邪」。正義曰:此章言為政之道在於去邪歸正,故舉《詩》要當一句以言之。孔門立學,無論學什麼,都在人心上下功夫,歸於己心之德。為政這等大事上,尤要人走正道、大道、王道,厚德載物,坦坦蕩蕩。
  • 明代萬曆年間的《增廣賢文》有句名言:「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古書《壽康寶鑑》中的「福善案」記載了很多守戒拒淫而在科考中速得福報的故事。讓人看到「拼功業」和「道德實踐」的密切關聯。古人講的「積德」、「積陰德」,其言不虛,有德的人生才有福,可不是空話啊。
  • 「為政以德」的內涵是很深、深廣的,包含了前一篇中孔子所講的「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本章,孔子沒有具體解說什麼是「為政以德」,而是打了一個比方:君王自己像北極星一般安居其所,別的星辰就都井然有序地環繞著它。
  • 紅樓夢這本書成書的緣起,是聖主康熙皇上賜的這一場富貴。紅樓夢這本未能完成結局的書,這本自傳性質的小說,對應的康熙雍正年間江寧織造府的興衰景況,都是有史料可查的。榮國府,寧國府最早的主人,榮國公和寧國公,從小說內容「焦大跟著太爺出兵」這一細節,結合歷史背景來看,應該是清兵入關時,隨著滿洲人一起入關的那批漢人,類似於大清的開國元勛范文程(范仲淹後人)這樣的漢人。
  • 明代《耳談》作者王同軌的街坊林廣兒的殺妻事件,鑽法律漏洞逃過刑罰,在當地引起不平的鳴冤聲震天價響,而最後的結局,更讓人心震動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這體現了孔門教學的一個根本特點:「求諸己」, 即向內求,所謂「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在處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慍」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養,在寂寞中成就事業。
  • 在無神論者看來,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實在傳統文化裡,披露了很多人死後的去向,有的人甚至還去了天堂擔任神職。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間新城(現杭州市富陽區一帶)秀才姚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