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面對收假症候群 預防勝於治療

人氣: 1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4年02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李郁玫報導)許多民眾在放完長假之後,回到工作崗位上都會出現意興闌珊、精神不濟的狀況,若是再面對接踵而至的業務,甚至會感到焦慮與煩悶,很難靜下心來工作。還有些民眾思緒不斷回想假期中與親友歡聚、各地遊覽的美好時光,醫師提醒,要小心可能染上了「收假症候群」!

收假症候群 症狀停看聽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主治醫師洪敬倫說,其實精神醫學中並沒有「收假症候群」這個診斷,然而每當在長假結束後,確實有不少民眾適應不良,這就是生活連續性中斷後的一種適應不良現象。因此,仿照精神疾病診斷準則的架構,為民眾虛擬「收假症候群」的可能症狀如下:
1. 不斷回想假期時光的美好畫面。
2. 在假期結束後,感到強烈的失落、沮喪與焦慮。
3. 無法專注於眼前的工作,甚至對工作產生厭惡與倦怠感。
4. 不斷質疑自己目前生活與工作的意義,甚至打算大幅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
5. 因為假期時生活作息大幅改變,導致收假後轉換困難,產生失眠、疲勞等症狀。

若上述5項症狀中,發現自己有符合3項以上,持續時間超過2星期,而且會感到十分苦惱,或對個人工作、人際、社會功能造成顯著影響,就可能罹患「收假症候群」。

自我調適 重回往日生活
洪敬倫表示,目前「收假症候群」缺乏明確有效的治療方式,因而提供下列4個建議以協助民眾做自我調適:
1. 哀悼逝去的假期時光
告訴自己,再美好的經驗也有結束的一天,最重要的是我們已經為身心充飽電力,也創造了許多珍貴的回憶。
2. 規律的作息與活動
生活的平穩有賴於身心節律的規則性,藉由固定的工作、運動與睡眠時間,讓自己更有效率地回歸生活的常態。
3. 小處著手找回生活節奏
收假通常伴隨著許多勞務與責任的回籠,或許可分階段逐步回復各項事務的執行層面,不要讓自己一下子就負擔過重,可以慢慢上手。
4. 細心觀察並體驗當下時刻
民眾常習慣把例行生活與假期對比,感嘆兩者的落差。其實,每一天的生活都有嶄新的一面,無論工作執行、同事相處,或是兒女教養,試著仔細發掘當下的新鮮與充實。

假期來臨前 預先做準備
面對「收假症候群」,預防勝於治療,洪敬倫提供以下3點要訣,讓民眾在下次假期來臨前預先做準備:
1. 假期中仍保持平日例行活動
在假期中保持一些平日的例行活動,讓生活維持一定的節奏,有利於收假後的穩定。
2. 避免過度「放縱」
「放鬆」不等於「放縱」,大量飲酒、通宵玩樂、高額賭博等行為,不但無法讓自己放鬆,反而在收假後會帶來許多後遺症。
3. 不要把假期行程塞滿
緊湊的行程不但無法讓自己放鬆,還會帶來無謂的壓力,建議留點時間給自己,在收假前2天空出一點時間,讓自己有整理心情與規劃工作的空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