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羅馬帝國興衰記(29) 西羅馬滅亡

文宇

拉克洛瓦作品《十字軍進入君士坦丁堡》(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2555
【字號】    
   標籤: tags: , , ,

利比烏斯.塞維魯(Libius Severus 461~465年在位),是里西梅爾推舉的傀儡帝王。他在位期間,實權掌握在里西梅爾手中,雖然史料缺乏,但據說可能是自然死亡。

安特米烏斯(Anthemius 467~472年在位),出身於君士坦丁堡的高官家庭。利比烏斯.塞維魯死後,西羅馬帝國王位空置兩年,因困擾於汪達爾人的不斷劫掠,里西梅爾向東羅馬帝國求援,並接受東羅馬指派的帝王。公元467年,安特米烏斯在羅馬登基。

為了對付汪達爾王國,東西羅馬帝國組織龐大的聯軍,戰爭以羅馬帝國慘敗告終。此役造成安特米烏斯的統治危機,與里西梅爾的矛盾也日益加深。最終導致里西梅爾率軍進攻羅馬,安特米烏斯兵敗被殺。

奧利布里烏斯(Olybrius 472年在位),是瓦倫丁尼安三世的女婿。里西梅爾推翻安特米烏斯,立奧利布里烏斯為帝。同年,里西梅爾與奧利布里烏斯均病死。

格利凱里烏斯(Glycerius 473~474年在位),曾是西羅馬帝都拉文那的宮廷衛隊長,被里西梅爾部下推舉為帝王,但未得到東羅馬帝國的承認。公元474年被東羅馬帝王委派來的新帝王尼波斯取代。

尼波斯(Nepos 474~475年在位),是東羅馬帝王利奧一世的王后的侄女婿。在位一年後,被出身蠻族的羅馬軍隊統帥歐瑞斯特(Orestes)趕出拉文那。

羅慕路斯.奧古斯都金幣(Classical Numismatic Group, Inc./維基百科)

羅慕路斯.奧古斯都(Romulus Augustulus 475~476年在位),歐瑞斯特的兒子。歐瑞斯特趕走尼波斯之後,立自己12歲的兒子為帝。在位十個月後,羅慕路斯被羅馬的蠻族將領奧多亞克(Odovacar)廢黜。

大部分史學家把羅慕路斯.奧古斯都的被廢,作為西羅馬帝國,或者是羅馬帝國滅亡的標誌。也許讀者們還記得,本文最初敘述的公元前754年台伯河畔,那位羅馬的建城者也叫羅慕路斯,而奧古斯都則是羅馬帝國第一位帝王屋大維的稱號。

這看上去的巧合,其實是歷史的必然。羅馬的故事就像是上天的一部完整作品,前後呼應、有始有終。

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統治末期歐洲情勢圖(Flamarande/維基百科)

公元410年,羅馬城經歷第一次浩劫時,舉國及周邊地區盡皆震動,而公元476年西羅馬真正滅亡時,卻顯得悄無聲息。「羅馬」這座城市、這個地區,不僅沒有了名至實歸的帝王,就算是名義上的傀儡帝王也沒有了。推翻羅慕路斯的奧多亞克既沒有稱帝也沒有立傀儡帝王,只是要求東羅馬帝國承認他對意大利地區的控制權,成為意大利王。

二.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公元1453年)

東羅馬帝國的起始年代在史學界一直存在爭議。一說,是以330年君士坦丁大帝建「新羅馬」君士坦丁堡為始;一說是以284年首創東西分治的戴克里先帝王繼位為起始年;還有其它說法,如以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東羅馬成為唯一帝國正統為起始紀元等等。

聖索非亞大教堂鑲嵌畫,描述君士坦丁大帝向聖母獻上新羅馬城。(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對於以城邦發展起來的羅馬共和國及羅馬帝國來說,雖然東羅馬一直自稱為「羅馬帝國」,但失去了羅馬,以君士坦丁堡為首都,甚至官方語言改成希臘語,這已經不是當初拉丁文化的古羅馬帝國了。

拜占廷王宮遺址(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東羅馬帝國共歷經12個王朝及90多位帝王,其疆域在11個世紀中不斷變動。帝國核心地區位於歐洲東部,領土包括亞洲西部和非洲北部。

1204年十字軍第四次東征,攻陷了君士坦丁堡,重創東羅馬帝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力量,使得東羅馬帝國一蹶不振,終於在1453年被奧斯曼帝國所滅亡。@*

責任編輯:畢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安敦尼王朝不能稱其為一個王朝,因為這時期繼承的幾位帝王之間並不都是親族血緣關係,帝位承傳實行在任帝王收養具聲望人士為養子作為繼承人的體制。
  • 安敦尼‧庇護家世殷實,卻從不揮霍,甚至把自己的私產捐入國庫。他善於理財勤儉治國,羅馬在他治下度過23年的安穩和平時期,死後國庫充盈,結存27億塞斯退斯。安敦尼‧庇護終年74歲,統治羅馬23年。是五賢帝時期統治時間最長的皇帝,因此這個時期以他的名字命名,稱為安敦尼王朝。
  • 奧勒留統治末期,經年的戰爭、大瘟疫、地震、火災、水災,不斷的天災人禍的蹂躪下,帝國民窮財盡、滿目瘡痍。
  • 公元193年~公元395年,這個時期是羅馬帝國衰落期。帝國命運起伏跌宕,歷經3世紀危機,再也沒有出現過如奧古斯都及安敦尼王朝時的繁榮穩定。
  • 塞維魯王朝的七位皇帝,除王朝奠基人塞普蒂米烏斯‧塞維魯外,其餘均是被殺身亡。這個靠討好軍人建立的王朝,最終還是被軍人推翻。
  • 公元238年,羅馬帝國有5位帝王被殺。其後,元老院推舉年僅13歲的戈爾迪安三世為帝。
  • 有史學家稱,造成三世紀危機的原因之一,就是當時羅馬帝國沒有出現一位能夠拯救帝國於水火的強有力的領袖。其實不然,有能力的帝王不是沒有,德西烏斯就可以算作一位,但人的能力再強,也強不過天意,所謂「審時度勢」就是能認清天意所向,順天而動才能所向披靡。
  • 公元260年,波斯薩珊王朝的第二位帝王沙普爾一世大舉入侵羅馬帝國的東部領地敘利亞,瓦勒良親率七萬大軍迎敵,戰況慘烈,羅馬軍兵敗,瓦勒良帝王被俘,羅馬軍團被解除武裝,派往波斯境內建造攔水壩等基礎設施,帝國領土被占,大批百姓被擄為奴。瓦勒良成為羅馬帝國歷史上第一位被敵國俘虜的帝王。
  • 公元274年,元老院為奧勒良舉辦久違的凱旋式。一分為三的帝國終於在奧勒良帝王的手中回歸一統。元老院授予奧勒良帝王「帝國重建者」稱號。
  • ,帝國實際被分為四部分由兩位奧古斯都和兩位愷撒分別治理。從更準確的意義上來說,雖然叫四帝共治,其實四人是有等級分別的,帝國分為四個部份,在戴克里先時代,主要是由四人分別守衛。這也是為解決三世紀以來蠻族頻繁入侵,帝王四處奔忙,首尾不得兼顧的應對方法。
評論